
赵全福归乡
陈道俊
公交车停靠在村头小站,老赵提着两个包裹,小心翼翼地下了公交车。老伴从车上拖下两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吃力地搭在肩上,前胸一袋子,后背一袋子,跟老赵蹒跚着,一起进了村子。老赵压低帽檐不敢抬头,生怕乡亲们看见他从城里回来,说他闲话。
老赵来到村东头,走近弃别二十多年的那三间老屋,打开那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院子里的青蒿齐腰深,满目荒凉。老伴放下袋子,扒拉着青蒿打开堂屋房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老伴皱皱眉头,进房找了把生锈的镰刀,把院子砍出一条路来,然后跟老赵把行李搬进了屋子。老赵闻着满屋的霉味,看着落满灰尘和蜘蛛网的家,一阵心酸,不觉老泪纵横,以前的一幕幕,重又浮现在眼前。

早些年,老赵在村子里也算是个能耐人,吃苦耐劳,精打会算,加上又有点瓦匠手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了点积蓄后,就在村里盖了四间铮明瓦亮的大房子,村里人都羡慕的不得了,夸老赵有本事,能挣大钱。
老赵搬进新房后,又给儿子赵强娶上了媳妇。后来,儿子和媳妇都进城里上班去了,老赵跟老伴儿在家侍弄着十多亩地,闲暇之余外出打工挣点外快,乡里乡亲打墙盖屋都找他,一年收入不比别人差。后来,自从添了大孙子,老伴就有了去城里照顾孩子的营生,老赵留守在家,自己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忙点,但是老赵心里高兴,生活充实。儿子媳妇也孝顺听话,在外挣了钱都交给老赵管理,老赵心满意足,越干越有精神劲儿。几年下来,老赵手头上也积攒了不小的数目,他见不少人家在城里买了楼房,便也打算去城里给儿子买套房子,不能老让儿子租房住。
经过反复了解考察,城里的房子,终于在心仪的地角买上了。经过简单装修,儿子小两口带着孙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在城里安家落户了。

老赵两口子,依然在家春耕秋播,闲时干点瓦匠活,平日省吃俭用,挣了钱大部分补贴给了儿子,以还房贷和养孙子。儿子也常常带着媳妇孙子回家看望他们,一家人和和睦睦,左邻右舍都夸老赵有福,儿子孝顺,儿媳妇贤惠懂事。老赵看到眼下的生活,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房子,车子都成了生活刚需。时下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很多年轻人虚荣心膨胀,攀比心理重,物质生活谁都不想比谁差。赵强一心想买车,手头上的钱不宽余,又有好胜心理,他不想买太次的车。这几年农村粮价太低,农民种地收入微薄,赵强两口子商量了个计策,打算不让父母在家挣地了,搬城里来,让父亲专业做瓦匠活。现在瓦匠紧缺,是最吃香的手艺了,工资也比其他工种高很多;如果父母搬城里来住,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买辆像样的车。
赵强两口子,回家把打算跟老赵说了,老赵心里咯噔一下,皱着眉头半天没回话。他心想,怎么舍得下这个家呢?他辛辛苦苦盖了这个房子,怎么能说卖就卖了,再说自己也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和儿子一家都分开单过这么多年了,各自都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再合住一起过,万一相处不好,咋办?老赵决定不卖房子,也不去城里。儿子听后,遂劝说父母:现在在家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就是打工,也不如在城里挣的多,你们何必守在家里费这个力嘛!再说,你们二老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俩也不在你们身边,我们也不放心呐!跟我们住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媳妇也附和着劝公爹老赵:”爸,你就听赵强的吧,进城跟我们住是早晚的事,何必在家吃苦力呢?”老赵心里,七上八下的找不着底,进城真不情愿,听听孩子们说的也在理,就是不舍得卖房子。

老赵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儿子软磨硬泡,老赵也没了主意,看看现在,年轻人谁家没有车呢?儿子是该买车了,老赵也想过借钱帮儿子买,也想过分期付款买,可是老赵一辈子好强,就没借过钱。借钱给儿子买车,他脸上还真过不去,是啊,趁着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进城一年也不少挣。老赵咬了咬牙说:“卖吧!我跟你们进城。”儿子吃罢饭,跟老赵说:“爹,如果房子卖了,屋里的东西,该卖的卖,不能卖的就送人,千万别往城里捣鼓。”做通父母的工作后,他兴致勃勃地和媳妇回了城。儿子走了,老赵去了大哥家,进门一声没吭,坐在炕沿上抽闷烟,大哥觉得不对劲,便问道:“老二,你这是咋了,为啥闷着个头?”
老赵回大哥说:“没啥事。”
“你肯定有心事,到底出啥事了?”
“唉!上午小强回家了,说要卖了房子,让我俩去跟他住。”
“你答应了?”
“答应了,不答应又有啥法子,他说的话也在理,在家种地不赚钱,瓦匠活也不多,是不如进城好。”
“老二,你可要想好啊,这走了容易,再回来就难了。”
“唉!这事我不是没想过,总不能跟强子别扭吧。我已经答应强子了,不能再反悔了,你打听打听谁家要房子就卖了吧,万一有那天,不是还有那三间老屋在呐,就是要饭吃,还有地方插棍。”说完哈哈笑了,眼角却溢出泪花,老赵使劲眨着眼皮,愣是把眼泪逼了回去。大哥都看在眼里,酸在心上。
“唉!既然到了这份上,卖就卖吧,也别想太多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嗯,你看看有要的,价钱合适就卖了吧。”
“嗯,一会就出去打听打听,前两天听说,街前老孙要买房子,我去问问他要不要。”
“嗯,你就看着办吧,我听你的,自己的姑娘跳不得神,全靠你作主了。”
老赵卖了房子,屋子里的家具,电器,也都便宜处理了,剩下那些乱七八糟不值钱的,他就倒腾进老屋里了。收拾利索后,找来买房的老孙,一起去看了看房子,跟对方交待一番,这房子再就跟老赵没关系了。老赵老两口子,向村头的小站走去时,他不敢回头,不去想房子,可房子还是挡着他眼前的路,脚步如同灌了铅水一样沉重。
老赵坐在小站边上的路沿石上,低头抽着烟,公交车停在跟前,他全然不知,“他爹,快上车嘛。”老赵猛抬头,慌里慌张的上了车。
老两口进了儿子家,儿媳妇早在家等候了,见到公婆很热情,急忙倒水泡茶,招应二老,老赵这才心里舒坦了好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五年时间过去了,在老赵的帮衬下,儿子也早已买了心仪的车子。五年的相处,虽然有些磕磕碰碰,不伤大碍,还算和谐相处,老赵每发工资,大部分都给了儿媳妇,只给老伴点零花钱,负责买点青菜或零食。老赵总归是老赵,身子骨不如从前了,时常腰疼。他还是坚持着,能出工就出工,自今年春天,老腰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只好三天两头歇着。儿子多次劝爹去医院看看,老赵就是不去,他就觉得是累的,歇歇就会好。这天,儿子硬逼着老赵上了车,去医院一番检查,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医生嘱咐,一定不能干累活了,必须好好养着,老赵听后,象泄了气的皮球,心想,往后的日子咋过嘛,天天待着熬日头,这不是折磨人吗?他提着一大袋子药,回了家,老伴急忙迎上前问“看的怎么样,查出什么毛病了?”
“腰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了。”
“不能干就不干,这也是没法子的事,都这把年纪了,也该歇着了。”
“嗯,要不又有啥法子。”
老赵在家待了两个月了,腰疼有些缓和,打算出去找个保洁的活干。他已经感觉到了,这个家失去了不少欢乐,屋子里有些清冷和沉闷,孙子经常莫名其妙的被他妈训斥。再不能在家里呆着了。他出去托人打听,哪里有招人工的,一来二去,这样又过了两个月,活儿没找到,腰又疼的厉害了,老赵愁得整宿睡不着觉。在这个屋子里,往后的日子怎么熬嘛,他每听到儿媳妇摔瓢扔盆的声响,都会胆战心惊,饭桌上儿子的话越来越少,一家人聚在一起,各怀心事,如同陌生人一样。
读高三的孙子,期末考完试回家,吃饭的时候,他妈问“这次考的怎么样?”
“分数没出来,我也不知道咋样,还行吧,感觉这次发挥的不太好,不如上次。”儿媳把筷子往饭桌上一摔,高声训道:“还行吧?什么是还行吧?为什么不如上次考的好,我供你吃供你花,你不上进对得起我吗?我天天供着老供着小我容易吗?我费心费力,不就是盼你有个好前程吗?” 儿子被这突如其来的训斥惊呆了,我妈怎么变成这样了,我也没说没考好啊。老赵端在手上的稀粥,就是一碗汤药,苦的难以下咽,他心里明白,儿媳不是骂孩子,她是在指桑骂槐,他强忍着不作听,就拿自己当傻子,权当不会听。晚上,老两口在卧室里,泪眼婆娑,心里横竖都憋屈。老赵前思后想,决定回家,再在这儿待下去,就不是敲山震虎的事儿了,很快就会被指着鼻子挨骂了。老赵是精明人,很要面子,他决不能等到那天,狼狈到让人看笑话。老赵跟老伴说:“咱回家吧。”

“回家?回家住那儿,房子都卖了。”
“回家住老屋。”
“老屋都二十多年没住人了,不收拾咋住。”
“就算睡大街,也不能在这儿待了,明天就走。”
“也不知道老屋漏雨不。”
“去年回去的时候,进去看了看,没漏,谁知道呢,今年又没回去。”
老伴眼泪哗哗的淌着,真想大哭一场,却又不敢放出声来。
次日早上,两人早早起了床,老伴硬是没做饭,儿媳妇起床见婆婆没动静,也没作声,自己去做了点便饭,孙子叫他俩吃饭,老赵婉拒,说今天早上不想吃。儿子媳妇吃完,出门送孙子上学去。
他们走了以后,老赵对老伴说:“收拾东西回家。”老赵从床底下,找出以前从工地拿回家的两条编织袋子,老伴把铺盖卷了,装了两袋子;自己则把用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装了两包。忙完,老赵看着住了五六年的房间,空荡荡的床铺,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子,说不出是啥滋味来。
“走。” 老伴吃力地,背上两个大袋子,老赵一只手提着一小包裹,一前一后去了公交车站。

老赵坐在车上,双手抱着头,浑浑噩噩的。他想着儿子小时候,天真烂漫的样子,甜甜的嘴巴喊着爸爸;他记着儿子的小嘴巴,在脸上亲吻的味道,;他记着那年冬天,儿子半夜发高烧,他抱着儿子跑了八里夜路,去了镇上卫生所,敲门求人救儿子的夜晚;他还记得脸上,冰凉的汗水。他想着,想着………“茫然恍惚中到家了。
“快下车”,老伴摇晃他的肩头。老赵猛抬头,从往事中回过神来,往车窗外一看,果然,前面就是久别的村子,顿时,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他叹了口气,情不自禁地念叨着:终于又回到属于自己的家了。
两个老人,一前一后,穿过巷陌,吃力地往老屋的方向走去。

作者简介
陈道俊,网名追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山东省诗词协会会员,黄岛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子衿诗社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副主席兼副总编,喜欢写作,文字朴实。作品发表于《首都文学》《奉天诗刊》《于都诗词》《大西北诗人》《现代文学》《赣雩文艺》《青島头条》等文学出版社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