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淑文,曾任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及编辑,现居新西兰。写诗爱画,1995年开始发表散文,合著出版过儿童教育丛书,诗画作品散见于诗选刊、鸭绿江、比利时Atunis Galaxy等国內外报刊杂志,有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表,在中国诗歌比赛中获过奖项。2019年荣获穆尼尔•梅斯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成就证书,2020年荣获意大利圭多•戈扎诺文学奖及公众阅读推荐。2020年度美国“手推车”奖提名,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文学节与艺术节。

木鱼
文|淑文 (新西兰)
谈到禅修
自然会想到它
被千万次捶打
它是一条会呼吸的鱼
有时它说
生存永远和痛苦相连
你需要
把无常看成正常
它沉默
但始终觉醒
保持隐忍

由淑文新诗《木鱼》说起
文|蒋新生 (香港)
淑文新诗《木鱼》取材角度巧妙,想象奇特,文字淡泊枯寂,已入禅定之境!全诗首节开门见山,点出物象主体,木鱼被千万次捶打,直入人心。第二节将木鱼写活了,木鱼能呼吸,直接站出来劝世,生命无常,无常是苦,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此节是观点!第三节道出人生浮沉的方法论,沉默、觉醒以及隐忍!全诗一目了然,文气流畅,通俗明白,但义理深奥,乃警世之作!
一般而论,女性心思细腻,写诗往往以爱情诗、思乡情入手,都市丽人抒写城市生活的苦累无奈而又奋发向上的情怀。渐渐人到中年了,诗人往往拓宽一下题材,感慨世事无常,光阴易逝,在诗中加入义理,转写哲理诗。最后甚至研究一段史实,考察一个专题,述写一些另类题材作品,这是大致的路子。淑文的新诗也大体循此路线,雪海中滚烫的爱情,万里冰原下奔腾而来的江水,思乡的明月,乡愁羁旅……近期,我看到她的文章中,描写她家门外海湾中,时常有海豚和海狮出没,怡然自得;她又转向画画的新领域,创作不辍,多才多艺!我正纳闷,她怎么又动起心思写哲理诗呢?我仿佛看到她在新西兰晨望大海,夜观繁星,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想必她苦苦钻研了一些中国佛家经典,开始渐入诗歌的佳境啦!
一般诗人写佛教,往往由莲花入手,淑文却别出心裁,由木鱼入手!直入人心,叩人心弦,参悟人生,静观世事。佛教教义宣扬,人生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欲望,所以人们必须忍耐!而世事是无常的,世事是变幻的,而变幻又是永恒的!这也就是诗人所言的''把无常看成正常",也就是世事如白云般聚散不定,也就是人生如朝露,什么都不是永恒的,只有变幻是永恒……人应保持这一清醒的认识为宜。
既然世事无常,那么我们在人海中,又怎么自处呢?接着第二节透过现象看本质之后,诗人借木鱼之口,道出了人生方法论,保持沉默、觉醒而又隐忍。这与佛家教义不谋而合,后者强调明心见性,顿悟人生,凡事悲悯忍耐为宜!生活中五味杂陈,人事倾轧上混乱不堪,我们的心在恐惧忧伤中徘徊,在无奈落寞中沉沦,欲望无穷,但福缘有限,苦海无边,何处是彼岸?人生的悲悯与超度,令人夙夜挣扎。正值末法之际,人心困苦,谁能拯救我们孤苦的灵魂呢?惟有自悟自度,乃至自度度人……我们必须对生命无常有充份清醒的认识,凡事忍耐,凡事宽怀,沉默是金,或许方可在这纷纭的红尘俗世中,自求一方净土,安守心灵的枯寂,进而得大欢喜,得大自在!
(2020 11 11于香港)

诗评人简介:
蔣新生 1970年7月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世界華人文學社副社长,作品发表于《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西蘭先驅報》、日本《陽光導報》、美洲《海華都巿報》、菲律賓《世界日報》、《華人頭條》、《鳳凰詩刊》、《中国詩歌報》、《长江詩歌》《世界華人文學社》、《都市頭條》等報纸及電子平台。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