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荆随定,笔名,陌人。1962年生于洛阳黄河之滨小浪底。望月杂志洛阳编辑室副主任,特约作家。2015年曾获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和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中国诗歌金奖,被授于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7年中外华语金鸡奖和年度十大人物,2018年中国十大金牌诗人和中国好诗金像奖,2018年中国新诗最具影响力诗人。被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授予一级作家。现任《当代精英文学》顾问

西藏啊西藏
——三致海子
作者|陌人(洛阳)
赏析|尚志军(洛阳)
是不是我不去西藏
诗歌的肉体
就不会消亡
是不是我不做那块石头
星星就砸不碎
我的肩膀
你总是骗人
说自己会爱惜自己
当你把缺角的月亮
毫不犹豫地装进
远方的行囊
我就有预感
泪水浇不开的花朵
再也不可能望一眼
汉语的宫墙
我突然不敢回去
怕细长的铁路
修不到我的家乡
如果徒步
则血泡,穿越脚心
到不了家乡也罢
就怕轨道的泪水
和早班的火车
又刚好遇上
刚好遇上也罢
凑巧的是
我躺下之后
火车又突然改变方向
我的眼睛和耳朵
再也听不到
轮子们独奏的乐章
诗歌枕麻了石子
云朵白给了远方
黑夜杀死黑夜
黎明唤不醒黎明
你算是哪家的王
一根绳
就捆绑了盛气的仓央
这合适吗?
西藏啊西藏
我的孤独——
谁的离殇?
(2020.10.12日病中于洛阳市王良医院108室)

尚志军赏析:
我喜欢海子,不仅仅是因为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更是因为他诗歌里对大地,河流、麦子和村庄的热爱,更钦佩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为诗歌而生,为诗歌而死的真正的诗人。
读陌人老师的诗歌《西藏啊西藏》不禁让我想起海子当年那首《西藏》。那时,在现实生活中饱受诟病,倍尝误解之苦的海子,便把西藏当作自己神往的地方。那里有自由的生活,纯净自然的天空,更有他心中的雪域女神,而西藏就这样和海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陌人老师的《西藏啊西藏》则是对海子内心世界的另一种诠释
首先,诗人用两个假设…假如海子不去西藏,假如海子不做那块石头,那么结果就是海子可能还活着,那么作为孩子生命载体的诗歌也就会一脉相传,那么当今中国诗坛就不会是怪象林立!就会呈现另一种风貌。两个巧妙的假设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海子离去的不舍与惋惜,以及对当今诗坛深深的忧虑。
紧接着:诗人用海子对恋人般的口吻,道出海子的内心世界:你总是骗人……
然而,当恋人背起行囊的那一刻,他才明白了西藏文化和中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属于自己的,只能是孤独!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两个“怕”的诗歌元素,精心刻画了海子在将要和世界告别之际,剧烈冲突的内心世界。倾其毕生精力付诸于诗歌,但得到的却是嘲讽和误解;用尽所有的情感去追逐真爱,却又两手空空,尽享挫败与孤独,最终他便以手捧《圣经》的极乐方式将自己隐去,藏进任何人任何岁月都无法触及的距离…
诗歌枕麻了石子,云朵白给了远方。诗人将海子的诗歌和他为中国诗歌走出国门所做的努力倾注于笔端。那么,当所有的黑暗将海子围困;当黎明只是奢望,海子却孤注一掷的举起了诗歌王者的大旗,在孤独中厮杀,呐喊!那气魄,居然让草原诗王仓央嘉措都自叹不如…
结尾,诗人用离伤作为海子与诗歌世界的诀别,我想这不仅仅是为诗歌而献身的海子内心世界的迷茫、徬徨和挣扎,难道这不是诗人对当今诗界乱象的迷茫、徬徨和抗挣之后的呐喊!海子在痛苦中徘徊良久后,断然而诀绝地和世界告别了,但他的诗歌还活着,而且活得让当今诗界忐忑不安!
我想,诗人留给我们的除了对海子早逝的遗憾,更多的是留给我们每个诗者都应深思并彻悟与践行的问题!
写海子的诗歌不计其数,但象这样走进海子内心深处挖掘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好诗并不多见,个人认为,陌人老师的《西藏啊西藏》应该是写海子诗歌群中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评人简介:
尚志军,1968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小浪底镇,一个在流浪生活中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并把诗歌当作自己精神慰籍的文学爱好者,曾先后在网络媒体〈黄河文创〉和文学期刊<青年文学家><望月>上发表,散文<雨游龙潭峡>诗歌,<倾听者>,<鸟的宣言>,〈青春恋曲>,<再别故乡>等。1995年加入孟津县小浪底〈激流文学社〉,并担任文学社秘书长。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