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 洛 棣 花 古 镇 行
——贾平凹故居遇高兴
作者:阳光明媚
主播:听雨挽歌
编辑:善行天下

桃花含羞,樱花堆笑,垂柳依依,田野里,勃勃生机,嫩绿一片,车沐浴着春光一路南行,不到二个小时就到了此行目的地——商洛棣花古镇。
棣花古镇历史悠久,相传古代叫梨花街。秦朝末年,刘邦、项羽争霸天下、途经此地休息,项羽望着 到处长满乔麦和棠梨子,被美丽的景色所感动, 问其部下,此地何名?无人知晓,便随起名曰:梨花。北宋诗人王禹偁被罢官,任商州团练,路过这里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诗: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略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落叶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引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清咸丰年间,丹江发大水,将古梨花街冲毁,丹江从此改道,从棣花盆地中间向南 ,随南坡向东流去。在丹江北岸、建成棣花老街,成为商山古道的一段。至今老人还称棣花街为官道。
商州古地,出现过许多名人雅士,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今又因在这里出生了个声名远播的贾平凹,使棣花古镇也声名远播了。
古街古路已难寻觅,我努力寻找着还残存的古遗、拍了二郎庙、钟楼、戏台、不远处的山、眼皮下的丹江水、江两岸的桃红绿柳。新修建的街是水泥材质的仿古建筑,小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卖的吃食是铪饹、炒凉粉、麻辣粉、热豆腐、锅盔、菜盒等小吃,家家生意红火。路两旁还有村民在卖香椿等时兴野菜。贾平凹以文学、給家乡父老乡亲带来了福气,真好。
走进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优雅、宁静、响亮眼的是那个摆放在院落靠墙的‘丑石’仔细看后,作者散文笔力功底是扎实而厚重的。展馆里陈列着贾平凹几十年心血凝结的一部部著作。手稿也在其中。人们往往只是看到、成功者身上的耀眼光环,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奋斗路上的辛苦、艰难和心酸。只有入了文学魔道的人才能体味。

当要离开文学馆时,忽然听到参观者中有人喊: ‘下面院子是电影《高兴》刘高兴的家’老几輩的老屋土房、黑瓦泥墙。走进堂屋,满屋翰墨飘香,当年在西安转街收破烂、送煤球,討生活的刘高兴,正在宽大的书 案上挥毫写书法。满墙挂的都是写好的条幅。最显眼的是那个贾平凹送給他的:‘赠书征老兄哥俩好 乙丑 平凹 ’书案上还摆放着两摞书,一摞是贾平凹著的‘’高兴‘’一摞是刘高兴写的《我和平凹》。我笑问:你的书里都写了些啥?‘’他朗声答道:‘是我和平凹十八年的发小生活记录’‘你卖多钱一本?’‘五十元一本,我还签名呢。’
眼前这位已65岁的刘高兴,面容和善,眼里透着智慧的光,体型匀称,年青时一定算得上帅哥的。可他一直在生活的底层。到了老年,好发小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我说你的字写的有功底,他说上小学时老师让写大字。他说57岁还又去上学充电,这些年就一直在写字。我说买你一本书,他很高兴。在給书签字时,他笑着说: ‘我叫你大姐可以吗?’我说:‘’当然可以‘’。于是他在书的扉页用毛笔写下了三行漂亮的字:‘’赠彩玲大姐 健康长寿高兴 丙申初春高兴‘’ 并且很认真的盖了两个印章。
回到家,我翻到后记,有这样一段话跳进我的眼帘,录 于此:
‘’ 2005年我到了西安,生产不景气,一天能挣20元钱。去年的账还有500元,特别是唐城宾馆1142块煤,算钱250元,人家硬不给。前后跑了七、八天。 到后来、连大门也进不去,真叫人生气,急的火气也上了,脸也胀了,干脆回家……‘’我想,当年那些亏欠过他的人,如果读到这段文字,不知会不会脸烧心跳呢?
去年我在曲江池散步,忽然看到几个孩子在摘蚕豆粒大的小毛桃,我劝阻了孩子。边走边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弱势群体,渺小的事物,常常会受到伤害?……‘’于是有感而发小诗一首:
咏小毛桃
毛桃初发蘖,切莫将它贱。
今日虽渺小,明朝佛堂献。
作者简介
丁彩玲,西安市人,笔名城南庶民、阳光明媚,西安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会员。长安杂志编委。陕西汉唐文化艺术学会会长。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多次获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爱情诗典》;《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参赛作品精选集》获文化部、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证书。《丝路琴音》被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中文。《长安风诗选 · 中国当代诗人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