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小莲,女,陕西丹凤竹林关人,70后,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网络写手,作品请在头条百度上搜索,多次获奖。商南县金丝峡管委会职工。

“梆梆梆!”
“谁呀?大半夜不让人睡觉?”父亲警觉地问。
“梆梆梆!”
听到暗号后,父亲一骨碌翻身下床,轻手轻脚地拉开了门栓,“吱咛”一声,门外进来几位裹着夜色的人。
来人个个神色凝重,非常严肃地对父亲说:“鬼子已经打到了河南南阳,先头部队已到了西峡,天明之前你必须动身,装扮成货郎,从水路下去,然后从敌防区返回,沿途侦察敌情,回来迅速给我们汇报,千万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好!”父亲铿锵有力地回答到。
母亲听完对话后,不顾怀孕在身,赶紧爬起来和面给父亲烙干粮。
黎明之前,装扮成货郎的父亲怀揣着干粮和母亲告别:“我这一去凶多吉少,要是我回不来,小日本打来了,你跟上你的娘家人进山里去避难,记着,孩子生下来好好抚养,如果是儿子,长大后坚决送去参军,保卫祖国。”
“噢!”母亲坚定地回答道。
这是一九四五年初夏的一个夜晚,来人是陕南游击大队中队长等人。
我的父母亲,一对少年夫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用赤胆忠心对中国共产党立下了忠贞不渝的誓言。
一一引子

英雄的父亲(上篇)
作者|张小莲(陕西)
朗诵|安湛华(天津)
我有一个英雄又平凡的父亲,我们兄妹把他叫大!
父亲张均平,说他平凡是因为他是一个中国式的老农民,说他英雄是因为他有一个出乎想象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传奇人生。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势如破竹,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解放了全中国,我的父母亲双双入党。
父亲解放前夕任我们村的民兵连长,他带领民兵昼夜巡逻,在南山打死过几头狼,为民除了害。建国初期党给他参加工作的机会,并委以重任,因他识字太少而回家务农,被村民选为村官。
返乡后的父亲用创新精神,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用智慧精心经营他的团队(庙底生产队),含辛茹苦抚养他的子女,不重男轻女,让儿女都读书。
我的爷爷早逝,父亲与我婆相依为命,长大后娶了我的母亲,大财东的大家闺秀。
我的父亲身高一米九,英俊潇洒,注重个人仪表,讲究卫生,因他吃了没文化的亏,下决心让他的儿女都上学,他的口头禅是“穷不离猪,富不离书”。
回农村当了村官的父亲,虽然没有编制,但是他一点都不失意,用他的聪明才智把我们村的工农,商业经营的在全县甚至全市当时都是先进村。再困难再苦焦村子里没有饿死人现象。小小的一个村子,建的水电站,灌溉系统,挖的涝池,打的机井,开的包谷酒厂,水磨房,油房,种的菜园子,栽的苹果园,办的挂毯厂,地毯厂,养猪厂,凉席厂,等等。并且建了二座二层土木结构的楼房。
这是我记事时七十年代中后期我们村的景象。
因此,我的父亲被人民群众推选为多届陕西省,商洛专区,丹凤县及我们乡人大代表。参加过大庆油田,大寨,见过陈永贵。至于他其它的光辉历史,由于我是他的幺女,知道的太少了。(他是不是全国人大代表我记不清。)

农业社时,当队长的父亲为了让村民们能吃饱饭,领着社员没黑没明地干。当时的情景可以用“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来形容。
身为中国共产党员的他,重活累活危险活总是一马当先抢着干。
修新华渠时,石崖磨断了他腰上的安全绳,他从半坡上滚下去,也许是罪没受够吧,半山腰的一丛灌木挂住了他,虽然摔得浑身是血,但无大碍,他去医院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上了工地。
夏天,是洪水泛滥的季节,每次发大水时,他在大风雨中带领本村共产党员在河堤上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带头跳入洪水中堵管涌。眼看着肆虐的洪魔一次又一次就要吞噬了他的时候,他一次又一次地从死神手里死里逃生,用铮铮铁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守护住了千亩良田,守住了村里的粮仓。
三夏大忙期间,他脚不沾地的从早忙到晚。有一年忙天,他给铡刀喂草时冒失的社员铡了他的手指,十指连心的疼痛疼得他脸色灰白。休息了一天,他就坐不住了,趁母亲不注意,因干不了别的活,他吊着手臂偷偷地跑去挑大粪。母亲看见后心疼地落泪,他放工回家安慰母亲:“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正是抢收会茬的时候,我不动弹,就有人偷奸耍滑,不能眼看着收成减产,让社员们饿肚子。”
身为妇女队长的母亲虽然有怨言,但是思想觉悟高,两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强强联手,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真谛。
以身作则的父亲眼里不揉沙子,在劳动中,对耍奸之人的批评毫不留情面,对于偷盗公共财物,粮食,瓜果蔬菜之人绝不手软,必须让其在社员大会上亮相,他的管理令众人心服口服。
在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全队社员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队里年年大丰收。党也给了父亲很多荣誉,派他出去参观,见世面,学知识和技能,回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不知道父亲获得了多少奖状,七十年代,我家堂屋中堂上奖状贴的里三层外三层。
更不知道父亲参加了多少会议?被交流到外村当村官多少次?戴过多少次红花?他戴过的红花被我们粘了一面墙壁。
舍己为人真豪杰,为民服务真英雄。
为了养活一堆儿女,父亲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地做小生意。他常常天麻麻黑时挎着双节手电筒,提着防身棍,从石槽沟去湖北省的郧西县境内贩猪娃,怕熟人看见举报,不等天明就要返回来赶集。我到现在都不敢想像一百余华里的山路上他背着猪娃,还要防止狼群攻击,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承受着怎样的恐惧?在恐惧中怎样地健步如飞?
没文化的父亲知道他要先养活他的儿女们,供应他们上学,保护好后代,少年强,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振兴中华民族才不是一句空口号。
文化大革命后期,经常批判四类分子,我记得每次开批判大会上台讲话,父亲总是让别人先批判,他蹴在远处抽烟,等待最后一个上场,他上场后不象别的人又是拍打四类分子的头又是痛诉,只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后就带头喊口号,由于他威望高,震耳欲聋的口号声让台上台下的人民群众都忘记了痛苦。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他用这种隔靴挠痒的方法保护着“四类分子”们,让他们少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父亲虽然是农民,但是他一点都不愚钝,他用他的智慧和人脉将高中毕业的大哥二哥先后送到部队,大哥在部队考上了军校,为人民服务大半生。二哥当兵转业回乡在基层干了一生。
早春二月,正是农村挖秷地的最佳时间,父亲带领全队男劳力上坡挖地。我们村的秷地都是坡地,离村子很远,来回需要二个多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中午饭都是母亲带领几个妇女在我家做好,由父亲指定的人给他们送上坡。

我那时候非常贪嘴,常常趴在锅沿上看香喷喷的花卷,大馒头出锅,馋的我口水直流,但是我连馍渣渣都没有尝过,父亲疼我们,送上坡的中午饭每人二个馍,他每次都是吃一个,然后用手帕包住另一个放工后拿回来给我们兄妹们分的吃。亲爱的父亲,你不但给了我们骨骼,而且用大山肩负万钧重量为我们背挡千层风浪。你的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更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
我亲爱的敬爱的父亲,他一生一心为公、一心为村民,踏实做人、务实做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一颗红心拥护党,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用一片丹心勇担使命,带领全体村民走向新生活。


特邀金牌主播简介:
安湛华,天津滨海新区,原从事政法工作,公务员退休。喜欢用声音传递优美的文字,曾在2018年滨海新区环渤海杯朗读大赛中获得组合类一等奖。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