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黄我的家
文/雨中山水

许多年之后,雨中山水回想起:当年他乘火车送儿子去重庆大学读书的情景。回想起他与家人在河边栽红薯,儿子年幼,玩烦时不顾劝阻,扭头回家他在身后追赶的情景。
一个叫大黄的村庄,美丽而富饶。许多的青砖瓦舍都集中建筑在石河南岸。清澈的河水弯弯的从圆圆的鹅卵石身上流过,东入海。
像一颗流星从天际划过。说到大黄,首先必提及19世纪中、后叶,居京做高官的丁浩。丁浩故里,是大黄村胸襟衣饰高贵的花边;是大黄历史过往抖落的一件锦袍。按老辈子人留传至今的说法:它更是大黄人独一无二的骄傲。京官丁浩历任两广巡察史,做过太子老师。在清朝中后期是响当当的人物。丁浩与曾国藩同僚挚友,曾国藩为丁浩父亲撰写过墓志铭文。作为历史符号,丁浩故里是大黄村人最值得炫耀一番的村史资料。

记得我这篇文字刚在微群推出,便得到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原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张辰罡先生的关注。他留言说重修丁浩故居,实属彰显宝丰先贤文化、不辱盛世使命之历史意义深远云云。
再后来大黄靠改革开放发迹,把邻村周营魔术村的名号借用过来,升级版美其名曰:中国魔术之乡。
在这个发迹的过程中,有一个叫马豹子的年轻人,当上村支书后带领村两委及众人,又在大黄老村西边,建成了颇具现代格局的新村、广场,和图书批发市场、小商品聚散地。这种极具创新特色的发展模式,很快引起了县、市、省级官员们的关注。于是来大黄的车和人多起来。同时,由大黄批发市场走出去的单车营销,跑遍全国。从此,大黄声名鹊起。一种超乎寻常的繁华,在大黄这块风水宝地上,长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财富。比如网购。比如照相器材加工。比如房地产开发等等,等等。
据镇政府统计办年度经济创收数字显示:仅2019年一年,魔术之乡吸纳邻村及周边县镇单车营销车辆19000辆,年度创利润近1.7亿元。

雨中山水是一位诗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教师,现已退休,在大黄老村居住。他和许多人一样,亲眼目睹了大黄村由穷到富的变迁。他本人也在乡亲们积极发家致富精神的鼓舞下,笔耕不辍,仅2019、2020两年间,就写出了350多首现代体裁的诗歌。而且百分之八十的诗作,都被一个叫红梅诗歌文化传媒的网群给配上了朗诵,强势推传。借助网络平台,他实现了多年的诗歌创作梦想。
一地方,一村庄,或者是某个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天道酬勤,如果你真的铆足了劲,再借助好政策春风化雨,像我的老家大黄那样,想不让她腾飞都难。
我的大黄我的家,夏天长出了春天的骨节。你吹送一阵秋风,我的家乡一定奉还你千亩果园。

作者简介:雨中山水,原名岳水和。男,1955年生,汉族,宝丰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教师,大专文化。长年从事散文、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杂志。诗歌理念:用心歌唱生活,用诗歌演绎人生。

主播简介:大梅,天津市滨海新区人,职业女性,喜欢朗诵,喜欢用声音传播美好,以声音解读诗意,用心灵感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