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雪野,原名樊晖,文学硕士。祖籍甘肃平凉。甘肃作协会员,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15岁在《甘肃日报》发表处女作《塑造》。现已在《诗刊》《星星诗刊》《人民文学》等刊及作家网、21世纪新锐文学网发表诗歌、诗论、散文逾5百万字。部分作品收入《世界华文大纲》《世纪末青年诗人三百家》等十余种选本。现已结集诗集《塑造》《爱,本身并不是一种过错》等多部。

海子祭
——写在海子逝世二十八周年
文|雪野(甘肃)
评|余磊(中国)
把古老苍穹的酒坛打碎
把无垠大海的酒杯斟满
为了缪斯钟情的好兄弟
一个圣洁纯粹的通灵者
请让我们共同举觞奠祭
在穷困衍生的村庄
在爱心荒凉的城市
在欲望疯长的凡尘
我深切地怀念海子
一个醉心黑夜的赤子
一个关爱家园的儿郎
一个热心农事的诗人
那打马过草原的骑士
自熊熊火光中诞生
从浩淼水波上走来
你轻如芦花的骨头
在沉寂阴冷的地下
开出惨烈炙人的花朵
诗思比风遥远的兄弟
将断头的太阳埋进草原
苍茫的大地无法承载
你沉如磐石的忧伤
就只有接纳你的死亡
燃烧的生命 喷溅的爱
像血液注入诗歌的动脉
点燃烈烈青春之火
灼向阴暗的人性和世界
当我在咯血的春天
再次写下海子这黄金的名字
我忽然悟到了诗人的使命
我仿佛看见海子并未走远
他只是回到了火焰的心脏
回到黑夜和时间的深处

主编推荐语:
英国当代诗歌评论家伊丽莎白·朱说:“应该像锻炼金属那样,诗人既有再铸金币的作用,也有颁发新币的力量。”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也说过:“有时,借助一个词,一个韵脚,写诗的人就能出现在他之前谁也没到过的地方——也许他会走得比他本人所希求的更远。”优秀诗人都擅长语言的魔法,具有惊人的语言创造力,在词语的锻造中产生新的语言和词汇,并引发一系列震撼的语言张力和连锁反应。
诗人雪野在多年的写诗生涯中深谙其道,在朴素的语言外形之下包裹着巨大的语言能量。他不像有些朦胧诗派诗人那样语言晦涩,也不像有些意象派诗人那样故弄玄虚。诗本无界,个性使然。他的诗不属于任何流派,也不盲目跟风于任何思潮。他在自己朴素而独特的语言表达中呈现了自我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在语言的疆场里自由行走的诗歌行者。张力与震撼,自由与激情,是他语言艺术中最鲜明闪亮的标签。


余磊赏析:
怀念海子的诗可谓是多如牛毛,而这首诗独辟蹊径,行文流畅,基调悲壮,雄浑大气,将海子的精神和灵魂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诗第一节,“把古老苍穹的酒坛打碎,把无垠大海的酒杯斟满”形象生动,豪迈大气,有张力的语言引起强烈的共鸣和脉动。将海子称为“缪斯钟情的好兄弟,一个圣洁纯粹的通灵者”,语言自然贴切,高度浓缩,海子的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节,“穷困衍生的村庄,爱心荒凉的城市,欲望疯长的凡尘”,三个形容词可谓用语极妙。“村庄”、“城市”、“凡尘”三个意象何尝不是如诗人所言的那样呢?村庄贫穷落后,城市缺乏爱心,凡尘欲壑难填!虽然如此,“我”还是“深切地怀念海子”,可见海子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之崇高!更由此可见诗人语言功力之深厚!
第三节,用“醉心黑夜的赤子”、“关爱家园的儿郎”、“热心农事的诗人”、“打马过草原的骑士”四个意象,使海子的形象更丰富更饱满!从海子的诗中可以看出,这四个称谓用在他身上很合适。
第四节,“轻如芦花的骨头”是语言的陌生化,充满张力,给人一种新鲜感,又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五节,“沉如磐石的忧伤”,这个比喻用得妙,渲染了海子巨大的忧伤。“忧伤”既然能够“沉如磐石”,那该是有多忧伤啊!
第六节,“点燃烈烈青春之火,灼向阴暗的人性和世界”,写得极其生动形象。海子确实点燃了一场青春之火,一时间出现“海子热”,每年各种自发的对海子的纪念活动也不胜枚举。
第七节,“咯血的春天”是语言的陌生化,张力十足,用得极其巧妙,使一个别样的悲伤的春天呼之欲出。“黄金的名字”一词用得也很巧妙,写出了海子的名字是沉甸甸的、金闪闪的,是一个伟大的名字。
“忽然悟到了诗人的使命”,那么“诗人的使命”是什么呢?这是终极思考,一次次敲打着我们的心脏!结尾句给出了答案,写到“海子并未走远”,“他只是回到了火焰的心脏,回到黑夜和时间的深处”,升华了主旨,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火焰的心脏”是光明,“黑夜和时间的深处”是永恒!海子的诗像“火焰”一样照亮了无数爱诗人的生活,让很多普通人走上了写诗之路并每年自发纪念!海子肉体上虽然早已死亡,而他的精神和灵魂将在人间永存!

诗评者简介:
余磊,1987年生于河南息县,现居杭州。中国诗歌学会、河南省作协、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信阳市诗歌学会理事,某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2009年出版诗集《失约的河流》。诗歌、诗评散见《诗刊》《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等多种选本。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