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良田(商丘市博物馆馆长 商丘市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
“先商文化”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至今已过去半个世纪之久,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新发现文物的出土和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考古工作者把考古发现遗存年代与先商文化年代相对应的遗址、遗迹、遗物等文化遗存结合文献记载,对先商时期的文化遗存进行梳理,大致理出了先商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文化类型、遗存特征等等问题。在对先商文化遗存的研究上,已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邹衡教授的研究有开山之功。
一、商丘的“先商文化”遗存
20世纪60年代提出“先商文化”说以来,在河南郑州、豫北冀南所做考古工作较多,考古发现了大量被邹衡教授所划分三个类型的、年代与先商时期大致相对应的文化遗存,这也是直到目前考古和历史学界对先商文化的主流认识。对于大量史书记载的豫东商丘是我国商文化的起源地的问题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是缺乏先商时期的文物出土,邹衡教授认为商丘不是先商文化的分布区域,主要根据是商丘没有先商时期的文物出土。不过学术界并没有放弃对鲁西南、豫东地区的商文化探源研究,可以说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大量考古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学术界对豫东考古学的认识,特别是对商丘是先商文化起源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观望再到认同的认识过程。
1936年在发掘安阳殷墟的同时,为寻找殷墟文化的来源,河南古迹研究会李景聃等人即来豫东商丘、永城调查,揭开了豫东考古的序幕。自此开始豫东文物部门配合来豫东调查、发掘的考古单位进行了大量工作。1976、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二队在商丘进行第一次全区范围内的大规模考古调查,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1977年发掘永城王油坊遗址、柘城孟庄遗址、睢阳区坞墙遗址等,1978年发掘了民权周龙岗遗址,这些遗址中均发现有与先商文化年代相对应的文化遗存。在睢阳区坞墙遗址考古发掘第四层属于二里头一期文化,二里头一期是夏代早期文化,“将二里头文化的发展、影响与夏王朝早期历史结合起来看,二里头一期文化是早期夏文化”,这就在商丘找到了夏时期的文化遗存。
除此之外,相当于先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在商丘地区考古发现的还有龙山文化晚期、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豫东地区龙山文化晚期遗存最丰富,其次是岳石文化和下七垣文化遗存。目前在商丘地区考古发现包含有岳石文化遗存的遗址有:夏邑清凉山、三里堌堆、马头,柘城李庄、旧北门、王马寺、大毛。民权牛牧岗、李岗、吴岗,睢阳区坞墙,梁园区平台寺,永城明阳寺、造律台,虞城杜集。
二、豫东地区岳石文化遗存特征

“豫东地区的岳石文化遗存主要特征与山东菏泽安邱堌堆、泗水尹家城等遗址发现的典型岳石文化基本特征相同,如陶器以加砂褐陶和泥质灰陶为主,次为泥质黑陶。加砂陶烧制火候低,有的火候不纯,或呈灰褐色,或呈红褐色。泥质黑陶均为黑皮陶,表皮呈黑色,內胎则多为灰色或褐色。陶胎一般比较厚重。在制法上,加砂陶一般手制,有的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内外壁皆有用稀泥涂抹的痕迹;而泥质陶多为轮制,器型较规整。在器表装饰方面,素面磨光陶比例较大,主要纹饰有凸棱、附加堆纹、划纹、戳印纹、指窝纹、乳钉纹和彩绘等。陶器器形多子母口、平底、三足或圈足器。器类主要有袋足甗、加砂罐、尊形器、菌状纽器盖、浅盘豆、舟形器、圆饼形器等。石器多为磨制,器类主要有斧、锛、刀、凿、铲、镞等,其中半月形双孔石刀和扁平石铲最具代表性。”清凉山遗址发现的岳石文化遗存十分丰富,陶器器类有尊形器、豆、甗、盂、罐、器盖、网坠、盆、纺轮。石器有刀、纺轮。骨器有锥、网坠。蚌器有刀、镰,铜器有镞。
关于豫东岳石文化分期与年代的研究,学术界做了大量工作,张国硕 、赵俊杰在《民权牛牧岗与豫东考古》中列举了清凉山遗址发掘报告编者张翠莲、郑州大学靳松安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清凉山发掘报告的编写者认为清凉山遗址的岳石文化分为早晚两期,靳松安把清凉山遗址的岳石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并赞同靳松安的分期法,“清凉山三期具体划分如下:第一期以Ⅰ式尊形器、Ⅰ式器盖、Ⅰ式浅盘豆等为代表;第二期以Ⅱ式尊形器、Ⅱ式器盖、Ⅱ式浅盘豆等为代表;第三期以Ⅲ式尊形器、Ⅲ式器盖、Ⅲ式浅盘豆等为代表。
关于岳石文化的年代,按照地层关系可以判定其晚于龙山文化,早于二里岗文化第四期。从豫东地区岳石文化遗址的分布和持续时间判断,其年代始于二里头文化晚期,终止年代早于二里岗文化第四期。关于豫东岳石文化类型的研究也有较大进展,总的来说,多数学者认为豫东地区岳石文化属于东夷文化系统,但又具有地方特点。严文明先生将豫东鲁西南岳石文化划入安邱堌堆类型,张国硕同意严文明先生的意见,但他认为还可以再细分为安邱堌堆、鹿台岗、清凉山三个亚型。王迅把岳石文化分为五个类型,其中豫东、鲁西南地区称为安邱堌堆类型。从目前学术界多数观点可以看出,普遍认为豫东、鲁西南地区的岳石文化有着共同的地方特点,应将其单独划分为一个地方类型,因为是1984年首次发掘安邱堌堆遗址,按照考古学命名原则应该称之为“安邱堌堆”类型。

下七垣文化遗存在商丘境内发现较少,主要分布在民权、睢县和柘城三个县,民权有:李岗、吴岗、牛牧岗遗址;柘城有史堌堆遗址;睢县有周龙岗遗址。所做考古工作也很有限,出土文物很少,多数是仅限于考古调查采集的陶器或残片,只有在民权牛牧岗遗址2007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不少具有下七垣文化特征的陶器残片。2002年郑州大学考古系师生在民权李岗遗址考古调查采集到下七垣文化的橄榄形罐、陶鬲及鬲足各一件。2008年考古调查发现陶鬲2件及细绳纹陶片;在牛牧岗、周龙岗、史堌堆、吴岗遗址分别发现有陶鬲、大口尊等陶器。
关于下七垣文化的分期,研究者较多,有三期说、四期说、三期四段说。关于豫东地区的下七垣文化的分期问题,专门研究者较少,《杞县发掘报告》把杞县鹿台岗遗址发现的下七垣文化分为早晚两期。商丘地区发现的下七垣文化遗存全部为器物残片,地层单位不清楚,很难进行分期研究。豫东地区的下七垣文化的年代约相当于豫北、冀南下七垣文化的偏晚阶段。
2002年11月7日至12月6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为进一步了解商丘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特征,特别是先商文化和岳石文化在该地区的分布状况,同时结合学术界久讼不决的“南亳”问题的考察,在陈旭先生的指导下,作为研究生田野考古实习,对商丘地区以往调查或试掘过、且面积较大有调查价值的24处新石器至夏商时期的遗址进行了重点复查,调查结果表明,24处遗址中包含先商文化遗存5处。先商文化遗物采集自民权县李岗、吴岗、牛牧岗,睢县周龙岗,柘城史堌堆。这些遗址均为商丘西部的惠济河流域,采集的陶片数量较少,可辨器形有:橄榄形罐、鬲、大口尊等。
三、商丘与先商文化有关的名胜古迹
商丘境内与先商有关的名人胜迹主要有帝喾陵、商均墓。帝喾陵位于睢阳区南约25公里高辛镇西北隅,当地群众俗称“朝廷坟”,是帝喾高辛氏的墓冢,现存墓冢及明嘉靖年间碑刻一通,祠内原有宋、元、金、明代碑刻,多已毁坏不存。《商丘县志》记又有宋代元天历元年(公元1329年)《帝喾庙碑记》记述:“睢阳南24.5公里有冈阜,实古高辛之墟。上有古城,城北有古丘,丘之阳有帝喾之祠。
商均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西南三里的商均墓村。商均为舜帝之长子,女英所生。夏禹为了感恩舜禅位于他,而将均从山西封到有虞氏部落为国王,商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因当时有虞氏部落归属于商部落,所以均被称为商均。商均死后,葬于封地。商均墓现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找商丘先商文化还可以从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入手。很早就有专家提出了商丘龙山文化晚期为先商文化遗存的论断。永城王油坊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丰富,是河南龙山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它附近的在造律台遗址发现同样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存。李伯谦教授在《论造律台类型》一文指出“造律台类型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有虞氏文化”。也有很多人主张造律台类型为先商文化,如北京大学孙飞教授在《论南毫与西毫》一文中指出“王油坊类型的年代在公元前二千年前 , 相当于夏初和商先公初期。它的分布地区,也正是商族起源和商先公活动的主要地区。
所以我们认为,王油坊类型的遗存,尤其是商的起源地商丘造律台等地所出,就是汤以前‘先王居’的先商文化遗存”(孙飞《文物》1980年第8期)。另外还有许顺湛、安金槐、李仰松等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做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初步建立了商丘汉代以前的文化序列(从早到晚):仰韶文化(马庄);龙山文化(山台寺、马庄、潘庙);岳石文化(潘庙、山台寺);殷商殷墟类型文化(山台寺、马庄);东周时代墓葬(潘庙);汉代文化层和墓葬(潘庙、马庄)。张长寿、张光直在《豫东考古报告》序文中指出“山台寺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意外的重要性……有一个祭祀坑,略成圆形,其中埋九头整牛和一个鹿头,有的牛已经肢解。这个牛坑使山台寺的龙山文化遗址与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的关系……殷代先祖与家牛这种密切的关系,是别的朝代的祖先所没有的,殷商考古的遗址里常有祭牛的遗迹,牛是太牢,一个祭祀坑里有九条牛,表明祭祀重要与祭祀者的地位非同一般。龙山文化遗址里面这个发现是没有先例的,它或许说明龙山文化的一支,与其他地方的龙山文化向岳石文化的发展平行,在豫东发展出来以山台寺为代表的一支特殊的晚期龙山或岳石文化,它就是殷商文明的前身……从上面种种看来,商丘地区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需要广泛和深入地研究,他们可能就是早商和先商,也可能是早商和先商的近祖。”
近年来又有学者经过科学论证,得出了“豫东先商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为先商文化”的结论,本人赞同此观点。贾文彪在其导师河南大学袁俊杰教授指导下,采用“文化因素分析法”、“二重证据法”及“纵横比较的方法”对豫东龙山文化晚期、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进行了全面科学研究,在他的论文《豫东先商文化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袁俊杰教授,2018年6月)一文摘要中指出“本文对豫东先商时代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逐一作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后,认为豫东先商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岳石文化、下七垣文化为先商文化”,这是第一次系统全面论述豫东先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