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一、赵匡胤抽签帝喾庙
五代十国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等军人政权如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此时的中华大地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宋太祖赵匡胤就出生于这个时代的一个军人家庭,学得一身好武艺。年轻的赵匡胤胸怀大志,有兼济天下,解除民众疾苦之心,其瞒着父亲离家出走,行走江湖,寻找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然而在各处,因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倍受冷落,得不到赏识重用。
郁郁不得志的赵匡胤在一位得道老僧的指点下,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商丘高辛的帝喾祠,想问问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便在祠中抽签问卜,抽签问卜的结果竟有天子命。赵匡胤大喜,又向北行至阏伯庙,兴奋之至,竟喝了个酩酊大醉。
后来,他果然在宋州(今天的商丘)做了归德节度使,并由此发迹。登基后的赵匡胤,把商丘看做他的“龙潜之地”,因商丘是西周时的宋国,又是后来的宋州,于是定国号为“宋”。
赵匡胤登基后,念念不忘在帝喾祠抽签问卜之事,于是,在宋开宝元年(968年)下诏大修了帝喾陵寝。陵前有高5米,宽1.2米的石碑一通,二龙戏珠碑群,赑屃碑座,碑前有供案、香炉等设施,并重建帝喾庙。
帝喾,姬姓,黄帝的曾孙,为中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中华文明华夏文化的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同时也是为殷商文化的远祖。是商丘殷商之源的有力历史例证。

二、高辛氏帝喾是中国历史中的圣贤先王,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帝喾是上古时期“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姬姓,名夋(俊)自号喾,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祖父玄嚣(史称少昊),父亲蟜极,母亲握裒。约为公元前2480—2375年人,生于高辛,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称帝喾高辛氏。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道:“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高辛父曰蟜极,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与颛顼为族子”。
据传说,高辛氏原来不叫高辛氏,姓姬名夋(俊),从小聪明多智,遇事非常有办法。
颛顼在位的时候,有九个国家一起来争夺中原之地,颛顼起初只知道死打硬拼,根本没有办法打败入侵者。颛顼听说姬夋聪明多智,智谋过人,就请姬夋帮助他出点子。
姬夋说:“九个国家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颛顼说:“以你之见呢?”姬夋说:“九国敌人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了吗?”颛顼一想:对呀!姬想这个办法就是好。于是就派人分别到九国敌人中调拨他们的关系,很快使他们彼此发起了战争。后来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九国之乱。颛顼看姬夋有能耐,就把他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
当时,辛地经常闹水灾,老百姓来回频繁迁徙,苦不堪言,不能安居乐业。姬又想了一个办法: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
夜里,姬夋睡不着,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辩理,说:“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玉皇辩不过他,便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赶得乱跑了。从此“辛”便称为“高辛”,姬便被称为“高辛氏”。
颛顼见高辛氏的确才高智广,能给人民办好事,就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他。从此,高辛氏代替颛顼做了天子,称号帝喾王。
据记载,帝喾承国于颛顼,其治国理念以德为主,贾谊《新书》记载帝喾“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帝喾用自己的贤德抚教万民,励精图治,勤于治国,创办农业,治理有方,以英明的才智和高尚的道德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帝喾是一个能知人善任的帝王。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韶》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
西汉时期戴德编著的《西大戴礼记》记载:帝喾“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节气,观天干以定周天历度”。帝喾从天象与物候变化探索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业生产,使华夏农耕文明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还有史料记载,帝喾不仅是金、银、铜、铁、铅的发现者,而且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者,帝喾也因此被尊称为金属冶炼的开山鼻祖。
作为一代帝王,其明察秋毫,顺从民意,推崇仁德,勤政爱民。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商丘),在位七十年,享寿105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至今高辛依然建有帝喾陵。
曹植再《帝喾赞》称颂帝喾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帝喾恩威并施,仁义治国,开创一代盛世,成为一代明君圣王,成为三皇五帝之一,为历代君王之楷模,为后人尊崇。
帝喾有四个妃子,在姜嫄所生的弃(即后稷),是周朝始祖;简狄所生的契(阏伯),是商的始祖;庆都所生的尧,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常仪所生的挚,在帝喾死后继承了他的帝位,只是没过几年,他就将帝位禅让给了尧。尧之后裔有汉朝刘氏天下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在商丘奠定了华夏一族的根基,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据考证,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在汉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十大姓氏中,有7个姓氏族根就 在商丘。这也充分证明:商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我中华民族的圣土。因此,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说:“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高辛氏帝喾,也被后人尊称为华夏之神。王纪成所著《中华1000个第一》一书,推崇帝喾为中华第一位玉皇大帝,尊号为“至尊昊天玉皇大帝喾”。自汉代以来,被东商、西周两大族系敬为媒神。
今天的帝喾陵所在地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被誉为“神州第一古镇、华夏千姓始祖”,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今天的帝喾陵是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墓地为巍峨高大的坟丘。墓地长200余米,墓高16米,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环陵有1.5米宽石板通道。
陵前有高5米,宽1.2米的石碑一通,二龙戏珠碑群,赑屃碑座,碑前有供案、香炉等设施。祭场两侧有六角龙柱石亭各一座。东石亭内树有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帝喾祠碑,西石亭内竖立2001年重修的帝喾陵碑。
广阔的陵园青石板甬道,两旁刺柏青翠茂密,翠柏环绕在高大壮观的陵墓周围,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历史沧桑感,让人不禁悠然起敬仰之心。
这里从唐朝就开始举办盛大庙会来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先祖,来自四方八方的民众在这里祭祀和纪念高辛氏帝喾,缅怀他的功绩,祈求他的护佑,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这一纪念方式成为优良的传统民俗习惯流传至今,是我们今天不可多得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财富。
帝喾是中华民族的先祖,华夏文明的民族之根,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图腾,就宛如那东去滔滔黄河水,延绵不绝。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不变的就是我们民族之根,而这个根就是帝喾为代表的几千年传统的中华文化。
三、帝喾是殷商文化之远祖
殷、商最早都是地名,后来殷、商并称,“殷商”成为商朝的代称。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诗谱·商颂谱》说:“商者,契所封之地”,唐代孔颖达《疏》:“商者,成汤一代之大号,而此云商者契所封之地,则郑以汤取契之所封,以为代号也。”又《尚书·盘庚》孔颖达《疏》:“郑玄云:‘商家自徙此而号曰殷’,郑以此前未有殷名也。”司马贞《史记索隐》称:“契始封商,其后裔盘庚迁殷,殷在邺南,遂为天下号。”

帝喾是殷商子姓家族的祖先。《礼记·祭法》说:“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殷出帝喾,子姓也。”近人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说:殷墟卜辞中称“夒”为高祖,“则夒必为殷先祖之最显赫者,以声类求之,盖即帝喾也。”
胡厚宣先生认为契“父为帝喾,亦即太皞”,属于东方之族。曹定云先生也认为:“在古代,‘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殷人既禘祭帝喾,说明帝喾确为殷人之远祖。”
从帝喾到殷商的脉系传承、帝都传承、祭祖传承、吉祥物凤鸟的传承,说明了殷商时代沿袭传承了先祖帝喾的遗传。
商部落的始祖契是帝喾的妃子简狄所生,是帝尧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后帝喾将其子契迁至商丘。
商丘是殷地的一个地方,其中的一部分,如《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说明殷是商部族居住的地方。到舜帝时,契因帮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为殷商部落的首领,赐子姓,封商。到夏朝殷商部落又被封为具有代伐其它小诸侯国权利的方国,如“商伐葛”等。
从契封于商(今商丘睢阳区)至商汤建立商朝,中间历十三代,约470年,为古商国时代。夏代商国时期,阏伯的孙子相土在这里发明了乘马;阏伯的六世孙王亥在这里创造了商业文明,被尊为商人始祖。
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建立商朝,定都亳(今商丘谷熟镇西南),从先王居。至第十任君主仲丁元年,因洪水淹没亳都,商朝都城开始西迁。商朝自此开始迁都。后又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并固定了下来,商朝在殷建都270多年之久,因此商朝也被后世称为殷朝、殷商朝,将“商朝”称为“殷商”。是故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
再者,《国语·祭祀》记载:“汤缔喾而郊祭”。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根据殷墟甲骨卜辞整理的《帝辛日谱》明确记有帝辛在征人方往返途中居住高辛数日的原始证据。其原因在于高辛是先祖帝喾、殷商的开国帝王汤祖居地,为怀念祭祀先人,帝辛至此才留住数日。以此说明汤沿袭了帝喾崇宗敬祖的文明古风。
因此,种种历史材料证明,帝喾是殷商远祖,殷商文化对于帝喾文化有着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也是对于帝喾文化的发展和升华,在中国文化史和文明史有着极其重要地位和影响,帝喾文化,殷商文化对于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兴盛于安阳。这是对于商丘在中国历史地位的肯定,同样商丘也是中国商人,商业,商品为代表的商文化的起源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商业意义的华商文化,三商文化,或者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殷商文化,都是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古代灿烂文明的硕果,至今,依然具有很大的现代意义,有着让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为我们擦亮殷商之源•通达商丘的城市品牌,提高商丘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帝喾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应该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