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召稼楼
解说词整理:荆杰
解说:贾鸿鹰
视频制作:岳仁松
召稼楼位于闵行区浦江镇,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上海召稼楼古镇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五百年的人文历史,源于元初,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保留众多明清古建筑如“礼耕堂”、“梅园”等。“召楼三宝”有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召楼拆蹄。
明朝工部右侍郞谈伦,曾在此建楼鸣钟以召农耕,因此名曰“召稼楼”,为上海垦荒第一楼。古镇市河姚家浜由西稍向东北走向,老街集中市河两侧,隔河相望。素墙灰瓦,深弄曲巷,“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
拥有五百年的历史古镇——召稼楼,因为这里不仅有荷花墙、骑马墙、青砖黛瓦等充满明清文化韵味的建筑,也不仅有着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所共有的风貌特征,更打动人的是这里承载着厚重的海派文化和上海之根,这皆是我寻寻觅觅、向往以久的期待。走进古镇核心区内,那丁字形的平西街、兴东街、保南街与纯佑街相向展开;那波光粼粼的姚家滨、复兴港水道呈十字形逶迤伸展;那新栽的绿杨与参差错落的街舍相偎河岸,给游人赐予的是一种宁静与从容。
像召稼楼古镇这样大规模的文化历史遗产,在上海已很少见了,有关部门准备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老建筑。“礼耕堂”灰瓦墙门里庭院深深,12道墙门一道叠着一道,确有几分深宅大院的气派。堂内有五进大院,厅堂楼宇共计138间。骑马墙、荷花墙、白墙黑瓦……古代上海郊区主要的房屋形态在此一览无余。“梅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房间99间,由于居住人群相对较少,整体建筑格局相对完整,但随着年代久远,不少房屋已不适于居住。
召楼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浦江镇乃至上海历史上具有三大文化亮点:即“上海城隍秦裕伯”、“江浦合流叶宗行”、“教民农耕垦荒楼”。古镇以东街、南街、西街及姚家浜为架构,散落了不少如“礼耕堂”、“五进大院”、“梅园”等清代建筑,还有“报恩桥”、“复兴桥”等遗址。
作者简介:荆杰,国学文化传播者及践行者,高级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关注留守儿童协会常务理事
解说:贾鸿鹰(自由的心),渴望自由不羁的生活,热爱朗诵、歌唱,希望用诵读与歌声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视频制作: 岳仁松 ,大学中文系汉语文学专业 ,个人爱好, 摄影摄像 ,剪辑制作。
责编:李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