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红的回忆》系列(三)
一米阳光. 一份坚持·一份爱

画作家:季平《羽衣•霓裳》系列
主持人:艾琳
“一树一鸟,几笔随兴的淡墨,最后得到的却是城味。”
——杨建勇 胡润艺术荟总监
“人都纷纷往城市走,活在城市中,也是活在壁垒中,活在分割中,活在人和自然的秩序被打断的关系中……”
——王端芸 美国的当代艺术评论家《杜尚传》作者
如果时代精神是有密码的,那这个密码的解锁键也一定是爱。
《羽衣·霓裳》系列
1.贝加尔湖的爱
文|行悦(澳大利亚)
蚕月已暮,
她却丝毫不慌张。
倚着云的裙裾,
悄悄向外张望。
丫头,
你惹了相思么?
为何已瘦成贝加尔湖的形状?
不是,不是。
我只是借着云的衣裳,
想看看西面吹来的风,
是否别来无恙?
想问问昨日落下的雨,
是否忘了歌唱?
然后。然后
再打听一下三生石旁遇到的他,
那个诺言是否遗忘?
传说,贝加尔湖额际的沉日
会变成把夜晚照亮的月光。
当寻道者眉间的莲花散去,
行者的梦就会变成沉香。
我们建造自己的万里船,
把千秋雪吟唱。
贝加尔湖畔的爱情啊,
也会地老天荒。
于是,
我把自己裁成贝加尔湖的模样,
绾起长发又梳妆,
等着做你的新娘。
《羽衣·霓裳》系列
2. 越美丽越毒
这江山未稳的初夏
都迷失了啊
迷失在她的
一摇一曳,一颦一蹙。
她依旧
低眉叩拜晨昏,看上去
都是无辜
像不谙世事的白雪公主。
你说,是执念,是迷惑,是女巫
是骗,是毒。
请原谅吧
这些荒唐的罪孽
在为欲望找一个借口
不过以心甘情愿的态度
把生活过得万劫不复。
或者,一片祥和啊
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怎奈何
这花花世界口说无凭
予诺如云,覆手便会成雨
真爱还是错误
都在另一个江湖。
她,自顾自美丽
成毒。
眉目写成书。
《忆江南》系列 局部
3. 异乡的落日
异乡的落日
总比故乡更为匆忙
目光所及之处
没有留白
草卷染黄,墟落沉醉
生命一日日被暮霭覆盖
在向晚的风中
我找不到一则修辞
去描摹年月的生长
走走停停,人来人往
在喧嚣中
更深地进入自己的寂静和空旷
你知么
埋首尘埃的人多么希望
不触碰人世,不触碰悲喜
就能用一眼沉默
遮住所有被风拂落的性感和苍茫
而我
宁愿是世上最轻的蝉声
每一年,都比往昔更为沉默
而我宁愿是五月的阳光
从春日的拂晓,坠入秋的暮色
遍及一日、一年和整个余生
就像触摸平凡的微尘
就像拥抱朴素的永恒
当北地的月色落入江南的荷塘
当拂过我的暮风也吹向你
倘若你正翘首以盼
世间最小的盛典将在你的目光里
拉开帷幕
那样的盛大
又那样的安宁
《忆江南》系列
4. 红木屋
最霸气的是今晚的新月
娇俏的目光瞬间摧毁了一只船
一只
红色的木船
从南到北,泅游而过
可以找寻的我汲汲于感情
抡着大刀,信若神明
从南到北,老而又老
大概我不再寻你
就会死心上了别的什么颜色的船
可知
我寻你从南到北
及至刀钝,马倦,禽鸟尽飞
只为隐姓埋名在你的余生
种下一些好看的词
收获诗经一般的馥郁暗香浮动
让春天不再颠沛,我可以翩然起舞
在从北往南的水边
盖一间木头房子
摆好瓷的或是陶的器物
让牛耕于野,舟捕于湖
那是一间
红色的
木头房子

《忆江南》系列
5. 透明
黄昏半遮半掩在高楼背后咬文嚼字
路灯像词典一样循规蹈矩
霓虹还在认真地翻书
迟缓而笃定
把夜色一再推迟
晚风细细打磨着巧思的骈句
眼前不断有人走过
垂下的眼帘
只听得见脚步
皮鞋是匆匆的,拖鞋是慵懒的,高跟鞋是优雅的,跑鞋是年轻的
赤脚是自己的
眼前不断有欧鸟飞过
看不出情绪
荧幕上映着为明天奋不顾身
因果之间的路程
有时候是惊喜,有时候很崎岖
只有晚风是聪明的
轻描淡写,铺陈渲染
都是写别人的故事
只有不着一物的晚风是聪明的

《忆江南》系列
6. 仲秋之月
你从江南打马而来
擎着月光
夜弦朝歌
用半城落樱 换半巷桂香
月光穿城而过
枫叶未红 荻花瑟瑟
篱门菊香薰灯 云外炊烟依旧
月光漫过兰舟
漫过长亭 漫过西楼
漫过早起的霜露 漫过晚歇的佳偶
像走过人间的沙漏
仿佛看见雁羽划翔
看见西风留驻
看见千里月色依然停在旧日之上
辨认着那个
在梦想中赤足奔走半生的姑娘

诗人简介:
行悦,自由写作者,散文、诗歌爱好者
澳大利亚维州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悉尼雨轩诗社总编,记者、专栏作家、大型活动主笔。

画家简介:
季平,1956年生于上海,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副主任,《水墨缘》画刊副主编。

主持人简介:
艾琳,澳大利亚华裔诗人、自由撰稿人、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人、专栏作家。
曾用生命奋不顾身感受生活的流浪者;把日记和书籍藏进行李箱,肆意行走的医疗从业者;十几岁起,便把诗歌揉进日记里,正如把漂泊的孤独深埋在心底,微笑着用爱呵护病患的每一次呼吸……
著有《鸢尾的情绪》《艾的绪语》诗歌专辑, 《鸢尾的情绪》《鸢尾的旅行》《鸢之花》系列诗歌分享。《陪孩子写一首诗》《给孩子们的诗》《山水之恋》《有没有一首歌》系列讲座主讲人。散文诗作散见中外各媒体。


注:本期配画-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