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是一种礼节、喝酒是一种文化、喝酒是一种风度、喝酒是一种修养,喝得开心、喝的尽兴、喝出风格、喝出品位,就是不能喝出麻烦来…...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文字,感觉很有意思,所以结合我对喝酒的理解谈一谈这个技术活。
有人问我:你除了喝酒……你还会干什么?
你以为喝酒这么容易啊?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比如对饭店的选择,主宾喜欢吃哪一口必须要掌握,或者征求一下意见,这里面第一显个诚意,第二让吃者愉快。
如果请的人对海鲜过敏,你定了海鲜店,估计人家会找借口推了,毕竟,找借口不难。
再有就是请了主宾平时不感冒的人,这就比较尴尬了,气氛不融洽,酒也喝不起兴致。
酒桌上的主陪是关键,山东人对喝酒的规矩比较讲究,有一句顺口溜: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胆量,四陪靠色相。
副陪的主要任务一般是喝酒或者结帐,也是喝酒的“发动机”,社会地位或者年龄一般都低于主陪,带酒的次数要少于主陪。
四陪更甚。
朋友也分很多层次,比如关系铁、关系不错、一起喝过酒、认识、听说过。
其中就有一种朋友关系叫“一起喝过酒”,别管熟不熟,一起喝过酒就比没一起喝过酒显得近,至少之间有共同的朋友。
酒桌上不能只盯着主要客人,方方面面的客人都要照顾到,既能够重点突出,又不能厚此薄彼,应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道理。
酒桌上有些恶习一定要戒除掉,比如:目空一切、唯我独尊;逢酒必喝、逢喝必醉;满嘴跑火车,说话不把门;有美女就兴奋、没完没了劝酒;以自己的酒量要求别人,强劝别人喝酒;喝醉了不回家,在路上惹事生非;酒后开车……等等等等吧。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考验了一个人在酒面前能不能保持素质,很多人不沾酒正人君子一枚,一旦三杯酒下了肚,“就不是他了”,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原形毕露。
怎样组织好一次酒场,考验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按需求大致可分为:
有求于人的酒场,朋友闲坐的酒场,被人拉去陪酒的酒场,公务接待的酒场,逢年过节的各类聚餐。
但不管哪类酒场,切记一定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不能为了喝酒而喝酒,首先要弄懂喝酒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比如:
为什么喝?跟谁喝?去哪里喝?喝什么酒?喝完以后做什么,其实这些并不难,稍微用点心就可以做到。
我最喜欢的酒场是三五好友,边聊边喝,没有喝酒的任务与压力,“浓妆淡抹总相宜”,随便喝,可以多喝也可以不喝,一切随心。今天亦然,相约四人,随便喝点随便谈!
1、人在倒霉时最明白。
大病一场后,他才会明白只有身体最重要,其他都在其次,身体是1,其他都是 0,没有了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所以,平时那些看似重如泰山般的事情,一场大病后就都看轻、看透、看开了。
3、人在下台后最明白。
4、人在退休后最明白。
5、人在入狱后最明白。
人在临死的时候最明白:一切都不可挽回,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所以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这个道理。
明白当初说的绝情的话,真的伤透了他(她)的心,做出的事真的不应该,应该支持, 相信他(她),才明白钱买不回他(她)的心,才明白当初他(她)为什么会对我那么好而现在好像变了一个人,原来你不变他(她)就会变,明白应该两个人一起朝美好的方向去改变,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得现在的有限才能得到未来的无限,别到最后才后悔,好人不多。
这7条是否让你明白什么?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