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的美好景致何其多,堪比天上星星,谁能数得清呢?比如广西贺州黄姚古镇,一直耳有所闻,双节喜庆,我们取道玉湛高速,一路向西,迫不及待地去与黄姚幽会。非浪得虚名,溪河流水,古居田野,与四周古树、修竹、奇石、石桥相映成趣,一幅山水田园画跃然眼前。

黄姚镇是一座被时光浸染的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却不象西塘,不比凤凰,而恰似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小家碧玉。该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溶洞幽深,清溪环绕。古镇有300多座依山傍水而建的明清建筑,安乐街等八条弯弯曲曲的古街巷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至今仍保存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以及诸多楹联牌匾,散发着当年书生才子们的翰林幽香,以至今日的黄姚依然君子如玉,触手也温;三条清澈的小河从东、西、北不同的方向蜿蜒而来,在古镇交汇后潺潺而去,古民居的静态与流水的动态交相辉映,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而端庄的画面油然而生。

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的黄姚古镇街小,却古意葱茏。四周被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所环抱。姚江、小珠江、兴宁河清澈如镜蜿蜒贯穿古镇,青山与绿水相依,绿树与民居相伴,直惊艳得我眼目迷离,不知往哪里聚焦。镇上的明清宅院、青砖黛瓦、拱桥亭廊,显示着整体的大气;八百多岁的龙爪榕和龙门榕以龙钟古意的欢迎姿态撩幔牵裳;蜿蜒而狭窄的青石板街巷,依然弥漫着农耕文明的泥土气息。

漫步其上,手指触摸那些饱含岁月积淀的青砖石块,用心感知这里的耐人寻味的陈年旧事,真个会气韵爽身,而所有这一切都在阳光下释放炫目瑰丽的光芒,透出乡间的恬静。

忽然想起了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句子:“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能让风流才子徐志摩一见倾心的康桥必有她的奥妙之处。我未曾到过康桥,只在文字里读出她的美丽与妩媚。但是,眼前的黄姚对我而言,那是再真切不过了。这是一个风吹叶落的秋凉时节,飒飒的秋风中我在黄姚驻足。晚风从姚江边吹来,在血染的夕阳下,她就像一部水墨长卷,静谧的老屋,沧桑的祠堂,古朴的青石板小巷,像牌坊上的雕刻一样凝重,又像布满街衢的豆豉气和酱香一样朴实。

这座小家碧玉般的古镇,自然清新;又如一位大家闺秀,灵山伴秀水,青藤映石桥;更似一杯韵味深长的清茶,沁人肺腑,给尘世中的心灵带来一份和谐的愉悦,一种长久的牵挂,一个美丽的梦想……

黄姚寂静悠远。青砖剥落了多少不堪回首的伤痕,流露着唏嘘嗟叹;黛瓦凝聚了多少耕云种月的风尘。当我凝望那琉璃彩瓦、画栋雕梁,当我抚摸那褪色的木雕,仿佛感受到那流年镌刻、风描雨绘的精致。

沿着青石板道,过带龙桥,走鲤鱼街、安乐街、金德街……我的脚步很轻,很轻,生怕会惊扰到这个在岁月里浸泡的古镇。我能感觉到,青石板的巷子忙碌了一整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仍然在行走,他们风尘仆仆,把劳作后身心放松的愉快注入张张笑脸。天的穹庐笼盖了四野,喧嚣和骚动渐趋褪去,黄姚拥有了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诗意的“结庐人境”的感情体糸,终于进入新的孕育,是那种竹夹两岸、草拂浅滩、鱼弄涟漪、石卧中流的孕育。似乎有什么掉进里。偶有夜鸟归林三两声。月亮在她身上银亮闪闪,灿烁流金。远远的看见带龙桥晶莹如珠,仿佛是系在她项上的一串珍宝,而红灯笼倒映下的清水流岸边的石墩上,坐着一位沉思的老人,如同独钓清江月的蓑衣人……

时光荏苒,诗意的黄姚一直就在这里。如诗的婉约是黄姚的性情。我虽没有徐志摩的才情,未能妙笔生花。但我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了童年,找回了久违的天真。小巷深处是我最迷恋的地方,白墙青瓦、雕梁画栋,典雅、闲雅、静美,让我久久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