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寨村的红与绿
作者:陈群
暮春消退,仲夏已至; 绿荫丛生,花开半日。红与绿交辉相应。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天空的灰白透不出晨曦,昨夜失忆的风被七月的雨打醒。千百年来,我们活在时间的锁链中。打开封存的历史,英雄的故事穿透我漂泊的记忆,从时空的长廊汩汩穿过。一点点一滴滴,一丝丝一代代... ...今天,我们踏进依山傍水的潜山市水吼镇这片红色土地-----“梅寨村”。 一驱车进入村口,映入眼帘的“红色梅寨村”石标被雨洗得异常的清晰。眼前的古树苍劲悠美、姿态万千,如同哨兵守望着家乡。此刻,我的足音依山傍水。 我们行走在花草相衬的乡间小路上,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风吹雨雾飘起细微的波纹,闪耀出娇嫩的水滴晶莹发亮。穿过一座石桥,我们来到了水吼镇“梅寨村”-----梅寨是水吼岭西边一个比较有名的山寨。寨的周围山脉纵横,道路崎岖。是古代农民起义军啸聚的地方,这里寨迹犹存。我敏感的思维牵扯着眼前的一切----青山、河流,白墙、黛瓦……。
山村温柔的夏风吹拂,撩动着我澎湃的心,给我一面深情香甜的波动。乡间遥远鸡犬的鸣叫声,单纯又温柔。风中湿漉漉挺立的小草,以顽强的姿态,以一种神奇的魅力显现奇妙的美。在此,我们受到了村支书的热情接待,村支书为我们讲述梅寨村的红色革命故事----“梅寨暴动”。二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在潜山县石河乡,共产党员胡绍瑗、梅竹松、李小甲等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梅寨暴动打下了基础。村支书神情凝重地讲述着那场战争场景。那是1930年5月,在潜山县第五区的石河乡,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县的农民起义——“梅寨暴动”。共产党员梅竹松受县革命委员会指派回梅寨(水吼)组建农会,成立石河乡农会并担任乡农会主席,从此拉开了梅寨暴动的序幕。不到一个月时间,石河乡农会在发展的会员中,选择身体素质较好的会员组成石河乡农会赤卫队,又在赤卫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游击队。梅竹松兼任营长,梅魁北任副营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得梅寨的土豪劣绅们惊恐万状,纷纷携带家财逃到“王家牌楼”躲避。为了打击敌人,抢回粮食。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派便衣队员来到“王家牌楼”侦察,并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订了,兵分三路攻打王家牌楼的计划。7月17日夜,赤卫队、游击队到达王家牌楼附近隐蔽,高横岭路由梅竹松、梅魁北率领。参战的游击队和赤卫队,已准备好次日清晨向王家牌楼发动进发。但是,由于敌人事先得到消息,早已组织反动武装羊叉队埋伏在外线防守,主力留在内线,并在“王家牌楼”集镇四周山顶上架起了机枪。
7月18日清晨,攻打王家牌楼的队伍发起总攻时,遭到敌人密集火力阻击。由于敌人装备精良,火力集中,红军和游击队伤亡较大。梅魁北率赤卫队员们临危不惧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梅魁北等多人不幸壮烈牺牲。8月初,敌人又向天堂苏区发动全面进攻,梅寨暴动在残酷镇压下随之结束。村支书讲完“梅寨暴动”的故事,大家对梅竹松、梅魁北的英勇行为肃然起敬。那一瞬间,我的血液在沸腾、胸中如火燃烧。所有的感情都被堵住,心像是断流的河床。对英雄的敬仰,让我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难忘山中岁月人颤抖的泪痕拨动历史记忆的悲伤践踏者鬼哭狼嚎慌张乱窜 凄厉的狂叫尘封的历史将英雄的故事掩埋从此记下一个个闪动的灵魂在青山绿水间散发着红色的光芒梅寨村是一个经历过炮火与枪林弹雨,在血雨腥风中洗礼的山村,更是一个英雄的山村!至今,这里还保留着战争年代的“红军洞”、“红军崖”、“红军碑”等红色遗址和遗迹。目睹当年红军战斗时的“红军洞”,几许天然的石块横堵在洞口,洞口在茂密的绿树交相掩映中若隐若现,只有熟悉地形的人才能找到。当年的洞门曾有哨兵严严地把守,如今,它成了红色历史的见证。洞前一条小小溪涧在一群卵石间直上而下地流淌,终日高唱着革命英雄的赞歌! 三 庄严肃穆的“梅寨暴动纪念碑”高高耸立,依偎在梅寨大山的怀抱。这座高高的丰碑,永久铭记着我们乃至世世代代的后人对革命先烈的思念和缅怀。他们在布满硝烟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正是由于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才建立了新中国,才让我们后人有了幸福的生活。我沉默于视线中远处只露屋顶的村庄,强抑住从心底泛起的种种思绪。带着对先烈们的敬仰,来到与梅寨村只有一河之隔、鸡犬相闻的、最早成立石河乡农会-------的“马潭村”。
安徽革命先驱王步文、余大化、王效亭、程千里、胡绍瑗、梅竹松等人,曾先后在此进行革命活动,宣传进步思想;发展基层党组织,壮大农民武装。此后,爱国进步人士还在此创办过“潜山师范”和“东南中学”,一度成为教育培养和输送抗日救亡人才的红色校堂。 四 昔日的“石河乡”是点燃革命火种的地方,今天的“石河乡”正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石河农庄”和“梅寨茶厂”是远近闻名,这里物产富饶,稻香鱼肥。各种有机产品、原生态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等农副产品畅销省内外,成功养殖的“高山黑猪”、“山牛羊”、“土鸡”等使得一些村民成了专业养殖户。高山果林,天华地润。茶树飘香,毛竹成画。后生晚辈追寻革命历史,发扬先辈的战斗精神及勤劳与智慧,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虔诚的坚守。这里的山山水水激荡着历史的回响,传承着红色基因。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和谐的绿色美好家园。 眼前的大山群山环抱,影影绰绰像一个披着蝉翼薄纱的少女——脉脉含情、凝眸不语; 贪婪的眼掠过深邃的山谷,闻风搜寻灿烂的夏花。花香清新给予香气送上醉人的吻,苍翠的松林飘渺着山顶的薄雾如此深情地期许。如今,梅寨村人每天的希望和梦想都从这绿水青山中奔腾而出。 五 为更好地延续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梅寨村“两委”顺应群众红色期待,民主决策。启动打造“梅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计划,重塑“红色梅寨”可持续发展的最美底色。定点帮扶单位安徽省审计厅,以“摘帽不摘帮扶”的责任担当,成为该项目计划的援建单位。为此,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文物局派人员到村实地调研,对梅寨境内不可移动文物和重要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测绘登记,并协助该村研究制定红色遗址修缮方案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申报创建。到目前为止,该村利用帮扶资金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已着手修通通往梅寨主峰的登山游览线路,串联起多个红色景点和自然景观。占地近两千平方米的红色教育接待中心和停车场,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天柱山麓,潜河岸边,白马潭畔,梅寨峰顶,安徽红色旅游乡镇水吼镇的首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人们满怀期待的热切目光里冉冉走来。
作者简介:陈群,安庆人。安庆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银行某部门。从事文学创作多年,以诗歌见长兼写散文等。其作品先后在省内外杂志媒体发表。
责编: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