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印象
作者/任晓伟 演播/郭战
华山村总让人联想到西岳华山,我早就想去大市镇走一走,看看华山,了解一下现在的华山村到底啥样。2020年7月14日,北镇市融媒体中心组织我市部分文学爱好者到华山村参观,看看“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给大家提供了一次全面了解现代的华山村发展情况的难得的机会——我有幸成为一员。
十多年前,我曾来到过这个村子,那时村子到处都是土道,村民房子也是破旧不堪,山上果树经常干旱,大田地很少,山坡地居多。199户住户,村民年收入只有几千元,是典型的贫困村。村子最有名的地方是冮家水库,那里盛产着野生几十斤重胖头鱼、黑鱼、鲤鱼……一条水库分成两个村,水库及西侧就是华山村,华山村原有6个村民小组,修水库时只留下村民一组,其余组分到其它地方,东侧是冮家村。七十年代初,锦州青年下乡都分到过这两个村(当时叫大队),为了学习大寨、学习小靳庄,知青和村民们一道与天斗、与地斗:抗干旱修水库、修梯田,使山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锦州知青刘香玉曾下放到冮家大队,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与村民打成一片,很快融入到农村生活,她不怕苦和累,带领着知青们奋战在劳动第一线,受到农民朋友好评,后来她被推荐担任冮家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国下乡青年典型,为此1974年辽宁人民出版社专门出了专著《广阔天地育青松》,北镇县革命委员会编辑了书籍《扎根农村干革命 斗争风浪炼新人》,这时的北镇大市已名声显赫。随着文革结束、知青返城,冮家和华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党的富民政策,像一缕春风吹向了贫困山区,要让贫困的农民尽快的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华山村的变化发展,更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那些好干部,他们心系百姓,情系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富有成效的建议,并更多付诸行动,倾情为家乡做奉献。
当我踏上华山的这块不神奇的土地,从站在崭新的油柏路和水泥路路面开始,环顾四周美景佳境,我心生自豪,由衷地感到:这里今非昔比,换了人间,变了摸样。
走入华山村山门,人们首先目睹到山门的风采。山门的设计者和题字者是被称作“走遍闾山第一人”北镇市政协副主席张波同志,这是一座仿古建筑,酷似民居,山门上是“中国传统村落”题字,右侧门墙雕刻着“华山村”三个醒目大字,古色古香。
2017年8月10日,华山村被列入国家级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1月成为国家AAA旅游景区。我市共有三个中国传统村落入选,另外两个是富屯街道的石佛村和龙岗子村。如今大市一带的锡伯族人则是“鲜卑人”的后裔,华山村在续写着历史,传承者文明和文化。
孟宪博同志是我市教育局下派的一名中层干部,2016年10月是驻村工作队代表,2018年5月是组织部委派驻村第一书记,来这里已经快四年了。从他到来的那天起,他就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融入到华山村脱贫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之中。他默默无闻自己出资为华山村无偿捐助空调、电脑、办公用具等价值20多万元。为了村脱贫致富,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兴办光伏发电站,解决老百姓廉价用电问题。华山村利用争取到扶贫单位锦州市委宣传部、锦州财政局、北镇市民族宗教局扶贫资金45万元,办起了11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实现经济效益五万元。发电站除了解决村里工业和民用电外,还向国家电网送电,村获益三万元。为了建设发电站,孟宪博多次奔走锦州、北镇相关部门,从争取资金、设计安装、施工建设,到对接国家电网,他不辞辛苦,尽职尽责,表现出驻村干部对华山村的一片深情。村书记刘建国说,“建这个发电站,第一书记孟宪博功不可没”。如今,孟宪博正与两委班子谋划让村里人吃上放心的自来水而奋斗着。
刘建国同志,现任华山村党支部书记,是华山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村民的贴心人。他原是一名教师,2002年离岗下海经商,奋斗多年,个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致富后的刘建国不忘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2012年他临危受命担负起村党支部书记重任,带领着华山人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奔走。他首先利用村里出水果这个自然资源,建起了野生酒业合作社,生产白酒和葡萄酒。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个人出资400万元,村集体投资200万元,酿制出53度水果白酒,源自天然水果梨和葡萄,品味清香,类似白兰地,年产20吨,产值120万元,利润40万元,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增加13万元。村里建了停车场,收费广告按刘建国书记说:“就是十元钱的事,别给村干部和亲属找麻烦,就当给贫困村做贡献了,谢谢合作!”,看到这条广告,来到这里的司机都主动交费。停车费一年给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元。
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行,由村里出资建设、个人选址的厕所革命在这里得到了具体落实,这里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观,受到参观者好评。华山村党支部号召村民靠山吃山,认真挖掘本地自然资源,为村民增加收入。华山周围都是山,山上长满各种水果、山野菜、中药材、菌类系列,如:党参、冬虫夏草、蕨菜、猫爪子、车前草、刺嫩芽、榛磨、红磨、枸宝等等,有些野菜可以引到家种,这都是村民增加收入的切入点。目前,华山村正在筹办山野菜加工厂,为村民销售山野菜创造条件。
华山村地处医巫闾山北部,村子源于天仙湖上一座山形像犁田的铧子。全村自然面积24平方公里,拥有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西北天门山是医巫闾山西北第一高峰,海拔860多米,是天然氧吧,据有关部门检测每立方米3万多个负氧离子含量,是中国好空气。有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华山村,吸氧洗肺,避暑养生。古村落处处有景点,景点有典故,如:老窝沟、柳条边、四条垄、四平房等。山中仍保存有古时的石门、石凳、石庙、石栈道和具有350年历史世界罕见的石碾子。华山自古拥有:大仙门前站、孝子跪母前、梨碗不装水、犁铧不耕田、冰壶长流水、烟囱不冒烟、吕祖庙朝北、大桃在正南、山坡老虎洞、山顶有草原、天门出观音、石棚住神仙十二景观,有如诗一样的画面,更有人文建设的美景,是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处。到这里参观旅游,清代的古村落建筑风格在这里一览无余,你可以见到古时的纺线车、满族孩子摇车、八仙桌、高低柜、打铁用具等。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你会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如今的华山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摆脱贫困,在奔往小康的路上行走,华山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