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个年代》
文/云朵 诵/夏夏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往事都从我们的记忆中渐渐地淡去了,但有些趣事还依然清晰。
七十年代的我们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谈不上什么互联网。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却是那么的充满童真,人与人之间也是那么的真实。
生活在农村的娃娃们,放学回来书包一扔,几个约好一起去田里放羊、放牛、割草。这些活无需大人吩咐,好像这就是他们所要做的事儿。夜里兄妹几个就围坐在煤油灯下一起做作业。

村里的朵儿跟同村的娃娃们一样,她排名老四,成天跟着哥哥转,哥哥放牛她坐牛背上玩,哥哥割草她提篮;哥哥吹口哨她也跟着学。朵儿的哥哥有几个好朋友,他们没心读书,都很调皮。那年代是集体生产队,秋收后的稻谷晒了放在各小队的固定点,也就是晒谷场的小屋,因为第二天还要继续晒,所以得有人看着,也就是把床搭在小屋里。因大人有自己要做的事,就安排他们几个去看粮食。小屋边上住着一户人家,他们家养着一头大母猪,朵儿的哥哥们寻思着逗一逗那户人家。一天夜里十点左右他们四个站在窗口下对着那家人大声地喊着,说你家的母猪跑出去了,赶紧去看看!一连喊着,声音是那么的洪亮。农忙累了一般都睡得早,那家人被叫醒了。

秋后的晚上天气很冷,村民只穿着单薄的衬衫、还赤着脚就跑出来了,也没多想就直接问那帮孩子们母猪跑哪里去了,孩子们指指说往盐行溪的方向跑了。村民也就朝河边跑去了。皓月当空,盐行溪根本就没有猪的影子,村民又返回来了,到猪栏里一看,母猪在猪窝里睡得好好的!
这时只见听旁边屋子里孩子们咯咯咯的笑声,夜深了那笑声却是多么响亮。村民一听这笑声,觉得被耍了。窝着一肚子的火。可又不能和孩子们发火,只能默不作声的回屋了。
因为他家的猪也的确是发情了要往外面跑,白天就有过此事,所以当时他们就没想着去猪栏看看。这些事儿孩子们是不会跟大人说的,是村民来家里跟大人说了大人们才知道孩子们顽皮的事。说说孩子们几句此事也就过去了。
那个年代的我们,回想起来真是做了不少有趣的“坏事”。


作者简介:云朵,台州人,喜欢爬山涉水、拍摄自然奇观;淡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

主播简介:夏夏,声音爱好者,喜欢用播音、配音来充实生活,因为喜欢,所以执着,用心吐字,为爱发声。那些时光的流转,遗失的记忆,从字里行间娓娓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