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秋风送爽。9月18日,2020商丘市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如期进行,商丘市社科联、商丘市社科联直属学会、商丘高校的社科专家等一行30余人在商丘市社科联副主席陈月梅的带领下,从商丘前往虞城伊尹祠参观殷商文化历史遗存以及虞城县郭土楼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伊尹祠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县城西南22公里,伊尹祠是了解商丘殷商文化的一个窗口,其巍峨壮观的建筑彰显着古老历史的沧桑,步入祠内迎面而来是三座大殿,圣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大殿后是伊尹墓,墓高3米,周长46米,坟前有清同治年间所立墓碑,篆字题名:“商元圣墓”。整个墓园有唐植古柏近200株,每一株古柏都有故事,比较有名的有相思柏、母子柏、罗汉柏、五龙柏、阎王柏等。柏树苍劲通天,郁葱挺拔。伊尹有着奴隶到名相逆袭的传奇人生,他辅佐商汤灭夏桀,建立商王朝,辅佐了五代帝王,是厨师之祖,发明了汤药,由烹调引申出治理天下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它起源于伊尹和商汤的对话,五味调和等也都和伊尹有关。
殷商之源,通达商丘,伊尹是先商文化的奠基者,也是殷商文化的开创者,是古代圣贤,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伊尹传说、殷商文化,大家对“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有了文化自信,随行的心理咨询专家赵辉说:“商丘文化体现在身边最容易忽略的细微处,我们为商丘厚重文化自豪,今后,我们将在市社科联带领下积极参与到对商丘文化的宣传当中”。商丘市社科联副主席陈月梅表示:像伊尹祠这样的文化遗存,应该加大考古保护和发掘,商丘文化的传承还需要社科界不断探索出与实际相结合的路径,要不断树立文化自信,为商丘文化宣传贡献社科力量。
郭土楼村位于虞城县城东北部,其乡村旅游、乡村文明、乡村治理、乡村教育、乡村产业彰显了商丘市城郊结合型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中的参考样本价值。
“郭土楼已经成为网红村了。”党校的一位老师告诉大家,郭土楼的乡村建设成果可以用“郭土楼现象”来概括,短短几年,郭土楼从过去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整洁有序,美丽乡村建设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以孝治家,幸福万家,日行一善,孝善文化深入到郭土楼村的方方面面,孝善大食堂更是让村中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村中70、8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规定都可以享受免费午餐,村中敬老、爱老、尊老之风扎根于年轻人的内心之中,这种举措让中华孝道得到传承,是新时期乡村文明的升华。作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村,郭土楼的乡村景观打造主张以保留乡愁记忆为主,全民参与建设,不断激发出新的创想,让游人总有耳目一新之感。
郭土楼的变化得益于村支书的长期作为,杨新文有想法,年轻实干,郭土楼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村民致富了,环境变美了,人心更齐了。
大家到留青竹刻传习基地参观时,非遗传承人贾海滨正在认真创作中,他为郭土楼竹刻产业增加了新的色彩,通过授徒传习,让村民学习竹刻技艺,增收又学本领,留青竹刻是郭土楼村一道靓丽的文创风景线。
愉快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收获满满,不单增长了见识,看到了书本网络之外的知识,更感受到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幸福感。“社科专家带你看商丘活动”是社科普及周期间安排的一个常规活动,随行人员表示,活动安排的很贴心,在过程中大家看到商丘更多元、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