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华诗会会员,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疫情下英伦的真实生活(四十五)
——宅家日记Day 174
文|静好(英国)
今天9月11日(星期五),是儿子的生日,昨晚我们与儿子打了电话,祝儿子生日快乐。
秋季以来,英国的疫情又开始蔓延,现在每日被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约三千人左右,且被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年龄大约在二十至四十岁。英政府为了控制疫情,计划从下周一开始宵禁,每天晚上的十点至次日凌晨五点所有商店、娱乐场所、餐饮业都需关门。
从去年圣诞节以后,我们一直没有见过儿子,很是想念。昨晚先生在与儿子打电话时再三问及他是否去看了房子?是否有心仪的?如果选中了房子,我们开房车过去帮他看、确定下来。
英国虽然疫情还没结束,但房价还是在上涨,特别是距London附近的周边城市。为了确保儿子早日买好房子,先生经常打电话询问儿子。

儿子一直回答:工作忙,他抽时间去看了几套房,但都𣎴是很理想。当先生再仔细问他具体情况时,儿子才说出真心话:他自己买房不急,在英国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他不愿意我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专门去为他选房看房,他希望我们好好待在家里,不要外出,减少被感染的危险。
听着儿子暖心的话,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儿子一直都很体贴懂事,为他人着想,真是好儿子。
以前每年儿子的生日,要么是儿子回家来,要么是我们开房车去看他,每次我都会为儿子精心挑选礼物。为儿子买衣服、鞋子等等,把儿子打扮得潇潇洒洒是我最大的心愿。今年因为疫情,儿子没有回家,他也不愿我们过去看他,所以不方便为儿子买生日礼物,我就决定给儿子钱,让他自己去买生日礼物。当我提出给他二百镑时,儿子说不要这么多,给五百元人民币就好了,谢谢儿子为我省钱。
先生不愿去挑选礼物,每年给女儿和儿子的生日礼物都是钱,每人二百镑,让他们自己去买喜欢的礼物。
晚上我再给儿子打电话,问他怎样庆祝生日的?并再三嘱咐儿子英国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要少外出就餐,多在家自己煮等等,儿子一一答应着。

今天下午我们开车去洗车了,在林肯,几家人工洗车行大都是东欧人(如波兰人)开的,自疫情发生以来,去洗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去洗车,都要排队等候,今天我们去,不用排队,且前面只有两辆车在洗。
轮到我们洗车时,我留意到洗车的工人都没戴口罩,且他们现在不再打开车门,清洁车门里面了。这样很好,因为当他们打开车门,清洁车的前门时,无法与驾驶员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增大了洗车工人与驾驶员等互相感染的风险。
我抬头看到他们写在墙上通知栏的通知,洗车费已经涨价了,以前价格是小车6英镑,现在涨至9英镑了,且只收现金。洗车行涨价能够理解,因为疫情期间前去洗车的人少,洗车行为了维持下来,唯有涨价了。
我告诉先生洗车费涨价了,并请他准备好零钱。先生说没有九英镑零钱,只有十英镑的。
我就对先生说:就给他们十英镑吧,不用找了,一则他们洗车很辛苦,风雨无阻地在为客户洗车;二者他们生存不容易;再者他们都没戴手套,他们找回的零钱一英镑,还真不敢收,因为零钱不知被什么人接触过,不要因小失大,为一英镑而冒被感染的风险。
先生看了我一眼,我明白他想说我真大方,我对先生笑了笑、说:“健康最重要。”先生回复道:“好吧。”
确实在某些事上我比先生要大方,在关乎健康问题上,我一点也不会含糊,绝对不会斤斤计较与在乎一英镑的。但在某些问题上,如在做慈善方面,先生却比我大方。

今天中午,我们去M&S 咖啡厅喝下午茶,在他们的告示栏里写着:欢迎为癌症研究协会捐款,每人每次一英镑,可在付款时一起支付。于是先生捐了两英镑,一人一英镑。对这种捐赠,我反而不是很热衷,因为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将幕捐到的款项全部捐出去?且也不知道被捐赠单位收到的钱会如何支配?还不如捐给实际需要的人,如洗车工人等。
让我们祈祷全球疫情早日结束吧,希望今年圣诞节时英国疫情会有好转,希望儿子到时能回家,我们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像往年一样庆祝圣诞佳节。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