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海洋下的記憶
——聽在光發《海洋之下》音樂有感
文 |曉 江(中国)
看到過大海卻未經歷大風大浪
更不知海底世界的奇妙
只能借助攝影師的畫面去猜測與無限遐想
更結合陸地的現實去幻想另一番生活
瞬間感覺到對宇宙的許多知之太少
更像嬰兒餓了只知哭鬧
即使成人學識淺薄還常常炫耀
自以爲是同齡或同期人的贏家
現實:僅是有點文化的凡人
盡管可以寫點簡文與詩句
卻真的不懂也無法知曉更多的遠方
更難明白人與人關系爲什麽總是相互征服或對抗……
(2020年5月21日7:32分川報謝離江有感即興作)
今音点评:
这首诗一段十二行的关键,是在于提出了对民族或世界的一个“先天”性思考,它的定位是以诗眼方式,把它隐藏在了第十二行,“更難明白人與人關系爲什麽總是相互征服或對抗……”这时候也可以受到“海”的启发,可作一些变幻性思考,比如在以水为根基的历史长河里,有多少辉煌被淹没在其中等,也可以作为对第十二行的补充意见,从而将该行的“为什么”的问题相对研究透彻。

2.海的守望
文|孫建軍(中国)
海的女兒,還是依稀模樣
失蹤的美麗,落向了何方
便有吟唱于隱約間響起
猛然喚醒了遠方
心跳,還在久久張望
從生到死有多遠
遍數風雨喧囂
揉碎雲想花想的霓裳
春花秋月的倏然回眸
是如煙歲月,正輕描淡寫
天涯海角的想象
爲甚囂塵上的世間
不可承受之輕的紛紛擾擾
人,會有那麽一丁點自責麽
假如他們依舊裝聾作啞
那麽,你就是最爲幸運的
在遙不可及的遙遠
在深不可測的深處
有海的女兒
在向你述說,在爲你輕唱
從死到生並不遙遠
膜拜她的冰清玉潔
守望她的地老天荒
(2020年5月21日讀川報謝離江《海洋下的記憶》即筆)
今音点评:
这首诗能够借“海”直面人生的态度,是从侧面提出了一个人生最终灰飞烟灭的常人之理。但是在第三段的第十行“從死到生並不遙遠”,提出了一个反向思考,它和第二段的第一行,“從生到死有多遠”是一个呼应关系。这首诗歌分三段,共计二十三行,实际上,都是在围绕一个物质不灭的道理在进行结构和引申。这一些和诗歌题目中的“守望”,也是一个人物在深入思考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定力,比如能够定在“守望她的地老天荒”这样一个层面上,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持有这样的理念,其区别就在于“膜拜”,这是人物的定力的力度所在。

3.隔空聽海
文|鄧瑛(德國)
海洋下的記憶
遙遠的距離
是否有海底世界
五彩斑斓的奇幻...
即在你的文字呈現
海的守望
是兒時的回憶
是童話般故事
即發問多次
海爲啥有女兒呢...
你們碼字清波蕩漾
使我蒼白無力
于是....看海看久了
越想見人
見人見多了想看海 哎....
言語到不了的地方
文字可以
靈魂到不了的地方
音樂可以....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
互聯網可以
只要你敢—-
睜開眼睛
敞開心扉....
(見曉江、建軍文字即筆于德國Kassel 21 .05.20.匆匆20:45)
今音点评:
邓瑛的《隔空听海》以自信出实力的境界定位是专注于“海的守望”,(详见第六行)区别于不同他人的思考方法,在于能够找到角落以外的世界,有一个“童话般故事”(详见第八行)。这时候,诗歌在诗行的连贯作用下,提出了一个如何拓展创作视野的问题,“你们码字清波荡漾/使我苍白无力”(详见第十一、十二行),这是人物已经意识到了角落以内的问题。可以把这个思考看作是诗歌的重点,它体现了自我反省有效,在于一个“敢”字(详见倒数第三行),欣赏。

作者1简介:
谢离江,笔名晓江。现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传媒分析师。曾当过工人、民警,85年至89年曾被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四川日报特约记者,是中国新闻学首届毕业生,写有大量新华社内参、通讯、消息等,分别简介刊载于《瞭望》杂志、《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四川日报》等,83年在《成都日报》副刋发表了第一首诗《路灯》。89年10月调入四川日报经济部任工业编辑、记者。90年代主编股评开全国党报先河,曾主编《西部新版》,曾任四川日报驻巴中和眉山记者站站长,后任四川日报记者部机动记者,做过报纸发行和参与《新闻界》改版等。

作者2简介:
孙建军,军旅出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获萌芽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巴蜀文艺评论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曾任《星星》诗刊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研究室主任兼《作家文汇》主编(现更名《四川作家》)等职,现为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会长,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温江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

作者3简介:
鄧瑛 , 筆名和曾用名:毛毛、櫻子。資深文化名人,著名社會活動家。現為香港國際名師名家名人聯合會榮譽副主席,國際聯合報社執行總編,世界詩歌聯合總會常務主席,作協會員、歐洲華文詩會會員,國際田園詩會顧問,鳳凰詩社歐洲總社會員等。長期從事文化藝術領域和駐外機構工作。為人謙和,文字優美,其作品和人品皆深受大家喜愛!

詩評作者簡介:
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浦东《石笋文学》杂志副主编。《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三部,签约影视多部。现居住上海。


注: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