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证的新四军
——舞钢市大韩庄攻袭战
文/高德田

我叫高德田,今年86岁,河南省舞钢市庙街乡枣林庄人,中共党员,军队离休干部,现住云南省昆明市省水利厅家属院。
我把我见证的新四军在我的家乡的一次战斗,即舞钢市大韩庄攻袭战,记述如下:
1934年腊月,我出生在河南省原舞阳县大同乡庙街保枣林庄,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平顶山市的舞钢庙街乡。
我11岁那年三、四月份的一天,夕阳下山的时候,我正在村子东头河边上我家的菜园子里,猛然见河对岸沿着荒野小路走来一队陌生人,身着便衣,排成一个长队,自东向西涉水而来。他们走过后,我家的菜园子里,留下一长串带花纹的军用鞋印。这种鞋印,我在家乡从来没有见过。
吃过晚饭后我到前院我三爹(即三伯伯,父亲的堂哥)家,推开门,见屋里面站满了人,这些人正是我在河边菜园子里见到的那一队军人,他们和我三爹正在商量着什么。见我进来,三爹马上让我退出,并要我离开这里。

当天深夜,距离我们家约两公里多的大韩庄日伪军据点方向,枪炮声大作,新四军攻打大韩庄日伪军据点的战斗正式打响。我和村子里的许多人站在村西北边的高岗上,见证了这场激战。战场上,枪弹炮弹划过夜空,染红了西天边,天空中弥漫着阵阵硝烟味。枪炮声时紧时松,硝烟味也时浓时疏,一直到天放亮时分,枪炮声才渐渐稀疏并停止。
新四军大韩庄战斗后的第二天,我们村子西北地的乱坟岗上,多出了三个坟头,是昨夜晚大韩庄攻袭战场上,牺牲的新四军将士。
又过了几天,从嵖岈山下来了几名新四军,找到我三爹,然后由我三爹出面,请了村里的殷风祥、殷常银、殷丰章、高长怀等几个民工,又把这三名牺牲的官兵挖出,从头到脚用白布整整齐齐地包裹好后,重新就地下葬。
这个现场,我一直都在。三个死难的新四军将士中,一个人又高又大,体形稍胖,是一名军官,有人说是连指导员,还有一个班长一个士兵。第二次扒开重新深埋,是因为第一次从战场上背下来时,时间太紧,草草掩埋,土层太浅,怕被野狗辱尸而又重新安葬。
但是过了不久,不知道什么时候,西北地乱坟岗上的新四军的坟头给填平了。有人说是怕被日伪军发现,新四军又把尸体悄悄转移。

这次战斗以后的1948年,刘邓大军到河南,我和三爹家大哥高森田一起,报名参加了解放军,上级把我分配到刘邓大军陈赓兵团的第14军第40师。紧接着就上了战场,横渡长江,攻战南京,血战湘赣,一路追击国民党军队到云南,最后我部驻守在云南大理。1960年我回河南探望父母,与我三爹高同春又讲起了新四军的大韩庄攻袭战,他老人家详细地介绍了这场战斗的经过,我才把整个过程的来胧去脉,得以补充与还原:
据我三爹介绍:
舞钢市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这里就活动着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名字叫舞阳县抗日武装游击队,也叫效支队。队长叫效信趁,他也是我三爹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的介绍人。这支队伍名义上归国民政府管理,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的武装力量。新四军进驻嵖岈山后,这支队伍正式加入了新四军,成了新四军在舞阳县、舞钢市和遂平县一带活动的地方武装。大韩庄日伪军据点,驻守着约一个连队的日本鬼子和100多人的皇协军。1945年5月,经过效支队的多次侦查,新四军利用大韩庄日伪军奉命参加第四次枣宜会战、据点内兵力空虚之机,决定拔掉日伪军这个老巢。战斗从后半夜打响,激战到东方欲晓,战果不如预期。因担心叶县、舞钢朱兰等附近的日伪军增援,新四军才撤出了战场。
为什么那天晚上,新四军会出现在我三爹家里呢?
原来,新四军地下交通站设在我三爹家,站长就是我三爹高同春。出现在这里的新四军,仅仅是领导这次战斗的几名核心成员。大韩庄日伪军据点兵力空虚的情报,也正是从枣林地下交通站送出的:
1945年4月的一天,中共地下党交通员王义久,在来往于庙街保的官道上,无意间碰到了皇协军勤务兵刘小找,两个人寒喧后,王义久问他有何贵干,刘小找说,闫旅长(指皇协军团长闫升堂,实际职务是团长而非旅长)让我到枣林村,请高黑橛师傅到寨子里,把库房的旧枪炮修一修。(高黑橛是方园几十里内有名的铁匠,有很高的溶铁锻造手艺)。王义久说你们好枪好炮都用不完,还用去修旧枪炮?刘小找说,南阳那边打大仗,好枪炮和大部队都兑走了。获取了这个情报后,王义久把大韩庄日伪据点内兵力薄弱的情报,报告了交通站,站长高同春认为这是个重大敌讯,指示王义久立马向效队长汇报。效队长又派人多次核实,并经新四军有关领导批准后,才实施了这一战斗方案。

我的老家……河南省舞钢市是一方热土,生活在这革命老区的人,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当年参加大韩庄攻袭战的老革命高同春、王义久这二位前辈,也都已辞世40多年。我自14岁离开家乡,被我父亲和三爹送到刘邓大军陈赓兵团参军参战以来,至今已72年,虽然亲历过许多猿鹤虫沙锋镝余生的战场,但年少时在老家见证的这一场新四军大韩庄攻袭战,我会经常记起。我把这次战斗记叙下来,作为对这次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舞钢市大韩庄战斗中,长眠在我们村西北乱坟岗上,无名无姓的三位新四军烈士们的深情纪念,也是为家乡地方史志资料和党史资料的补充,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高德田,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人,1934年农阴腊月十八日出生在舞钢市庙街乡枣林庄。1947年冬,在父亲和三伯父的支持下,与堂哥高森田一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进入解放军豫西党政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刘邓大军陈赓兵团,参加过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战役。后转战广东、广西、贵州等江南各地。1950年驻守云南大理,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受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离休。现住云南省水利厅家属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