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荫下,一个橘红色小方桌上放着两个暖水瓶、一个凉水壶、4个茶碗和一包一次性纸杯,周围摆有4个小马扎,一旁的木板上用白色粉笔写着“免费喝茶”——这是位于市区莲城大道与学院路交叉口附近,今年70岁的段守兰已坚守了6年的爱心茶摊儿。


每天一早,家住东城区半截河街道办事处徐湾社区的段守兰都会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8时许,她把茶水烧好、茶杯煮烫消毒后,骑上一辆略显破旧的人力三轮车向茶摊儿驶去。到了地方,茶水摆好之后,她便骑车返回,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午饭后,段守兰会再烧一壶水。然后,骑车到茶摊儿补充茶水,一直约到20时,才会“收摊儿”。



这样的坚守,始于6年前。
“刚开始,想着孩子们大了,在家闲着也没事儿。我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段守兰说,市区莲城大道与学院路交叉口附近,车流量、人流量很大,也有一些环卫工。“为了方便大家,我就开始摆了这样一个茶摊儿。”
第一天出来摆摊儿时,段守兰就遭遇了尴尬:城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劝离。后来,了解到段守兰是义务为大家服务的,城管队员便向领导汇报了此事,得到了肯定,爱心茶摊儿便固定了下来。
到免费茶摊儿喝水的有附近的环卫工,有路过的民工,也有普通市民。他们路过此处,累了便会坐在小马扎上歇一歇,来一碗清茶,内心格外舒坦。



“正常情况下,我五六月份就开始为大家提供茶水了。今年受疫情和天气多雨的影响,一直出不来。前几天才出来继续为大家提供免费茶水。”8月18日晚,在爱心茶摊儿前,段守兰乐呵呵地说:“别人问我年龄这么大了,每天这么辛苦地跑,究竟图个啥?我说‘其它我啥也不图,图就图个心里痛快’!”
古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夏天,段守兰会摆免费茶摊儿,冬天则会为市民缝制爱心棉衣。在有些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儿,路边哪有那么多喝茶的?又有多少孩子在冬天还穿手工缝制的棉衣?”

可段守兰不以为然。
“孩子们都大了,我不打牌,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烧几瓶茶水方便群众,不比啥也不干强?”段守兰说,他们这一代人曾深受雷锋精神影响,能够为人民服务,每天心里都很舒坦。早上将茶摊儿摆好后,段守兰会回到家里洗洗刷刷,做些杂活儿。一天下来,她感到很充实。
“下了班我经常路过这里,有时候就停下来喝两杯茶。”32岁的市民徐正阳说,“人们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常年坚持就难了。段奶奶能坚守这么多年,令人敬佩!”说起段守兰的茶摊儿,附近的环卫工、孙湾小区居民等都伸出大拇指赞叹。


文明无小事,小事见文明。如今,我市正在努力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但愿我们身边出现更多的“段守兰”,为文明许昌发出自己璀璨的光芒。( 牛志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