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是质朴姊妹情
前些日子看了《文苑》丁秀荣老师写的《一根冰棍儿》的故事,顿时让我心潮澎湃,过去童年时光哪些最最质朴的故事又一次在心底泛起波澜。
记得十岁那年我感冒了咳嗽的厉害,父亲下班回来叫过我和只有五岁的弟弟,他从黑色提包里拿出几个黄澄澄的东西,告诉我这是橘子,他剥开一个将一瓣月芽式的橘瓣放进我的嘴里,瞬间我被这从来没有过的甜甜酸酸凉凉的味道给美晕了。接着给弟弟几瓣吃了,父亲告诉我俩,这是给我夜间压咳嗽用的。这么美味的水果我们都头一回见到吃到。

父亲把剩下的四五个橘子放进厨子里后出去忙了。本来和我一起玩耍正欢的弟弟此刻却总是心不在焉,过了一会他实在忍受不住那橘子的诱惑,拉住我用他一双稚嫩的眼睛看着我说:“哥哥,和你商量个事呗?”,“什么事?”,他用可怜巴巴的语气说:“哥哥,你把咱爷给你买的橘子借给我个吃行吗?等我病了咱爷买了我再还你行不行?”。听了这话我恍然大悟,并且被弟弟这样懂事的恳求语言所震惊感动,他才刚刚五岁啊!这么小就这样懂事而不是像如今小孩子要东西只要撒泼打滚哭闹。我一股脑拿出来和他一起分享了这些美味的橘子。
弟弟那次可怜相深深印记在我的心里,后来我十八岁那年去青岛住院回来,父亲给了十块钱,告诉我想买什么自己就买,我在胶南汽车站一股脑买了五六斤桔子,就是为了心里那个心愿——等我有钱了一定买很多橘子让弟弟吃个够。

说起冰棍,还是最近几年有一回我的大姐提起来一个我们小时候的故事,由于前些年创家忙生活都已经忘了。姐姐却一直记在心里,我也就回忆起那个连自己都感动了的往事。
那年初秋,我十二岁的样子吧,天热的很,放学回家,在街上有卖冰棍的,这冰棍我知道是啥东西,但就是从来没有吃过,也从来没有要买了吃的想法,因为那时候家里特穷,我们也都懂事,知道家庭柴米油盐的不易。此时母亲站在胡同口儿,她知道我很馋冰棍,只是不要买罢了,母亲就领着我到卖冰棍的人哪里破天荒的给我花五分钱买了一支,我拿在手里,那凉凉的感觉稀罕高兴的不知所措。让母亲尝尝她却死活不肯,让我快吃,不然就化了。我拿着那冰棍转了一圈,紧走几步到爬满扁豆的墙边,摘下几片大的叶子将冰棍包括起来,两手拿着就跑,母亲呼唤我也顾不得回头,一口气顺着崎岖的村路向着村外西岭跑去,有二三里路吧,姐姐在那山坡地里放鹅。老远看到姐姐,我便气喘吁吁的边跑边喊:“姐姐,快!快!快……”姐姐不知发生什么事,急忙来到满身汗水喘着粗气我的面前,我双手举起手里的“冰棍”递给姐姐:“姐——姐,你——快吃,咱娘给我买的——冰棍!快!”,姐姐看着顺着我胳膊流下来的水,她马上明白了,她接过那包扁豆叶子,一把揽住还仰着头的我,“恨恨”的骂着我:“你这个二百五,你看看你不快自己吃了,都化了!”她边摇晃着我的头边流着眼泪……我却很开心,虽然看到姐打开的只有一个木片和湿漉漉的扁豆叶子。

这两个过去很久的故事经常让我感到无比温馨,兄弟姊妹的这种最质朴纯真的情感想起来就让人陶醉感动。那几个橘子,那一根冰棍,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们的实际价值。它们作为一种兄弟姊妹情深意切的记忆给我们留下了最值得怀念的幸福时光!
作者简介
陈瑞明,中共党员。网名:东山之月。新区作协会员,网络作协会员,青岛子衿诗社社员。《六汪文苑》副秘书长,自由诗人。闲篇千余。爱好书画诗歌音乐散文。忠于誓言,最信奉“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