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青年作家长篇乡土风情小说《虎凤蝶》连载四十六(第91、92章)
●安焱(宝鸡)

第九十一章
跟往常一样,萧玛瑙坐在德寧樂门前那棵粗壮泡桐树树荫下,用玉米壳壳编的圆形坐垫上,东张西望。等挪屋到村子东头多年的龙新锁给她送午饭。
龙铁蝶去西安做生意走前,玛瑙婆还能自己做饭,三年多不见,听说她老人家中途害了一场大病,如今不做饭了。玛瑙婆的土地由龙新锁种着,土地补贴和月月养老费,也由龙新锁领着。这些养命的钱,够她日常的吃喝拉撒。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龙铁蝶出了头门,看见了玛瑙婆,他陪坐她身边。
“婆问你早上起来吃的啥饭?”玛瑙婆喘着粗气问。
“不吃饭,省呢。细细给儿过光景哩!“龙铁蝶故意说调皮话逗玛瑙婆开心。
“你小时候,你妈成年细细给儿过光景呢。把面下锅里,发现没下锅菜,门口刚好来了个卖菜的,去买了半根红萝卜。白天给农业社平一天地。晚上还要在月亮下纺半晚上线。你还记不记得你小时穿的那个斗花棉裌裌,你穿了你家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到现在还在你妈的柜底下压着,舍不得扔。”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生产队一年分得五六斤菜籽油,你一家五口人吃了年底,还剩了一二斤。不当(可怜)地,一下把罪受尽了。”
“婆再问你,你大白天把门关的严严的,钻在家干啥呢?”
“造小人呢。现在日子好了,我想像我妈一样多生几个娃。可媳妇就是不愿意,一骂二吐唾沬三挖人,把我撵出了家门。”

“你爸是大谝传客,你是碎谝传客,你现在可你爸一样,谝得死深。你小时候见了人,把头往麦草垛一塞,尻子往外头一撅。年轻时经常低头纳梦,蔫不几几,像丢了魂似的。有一次你骑自行车,㞗蛋掉到外边了,你都不知道。”玛瑙婆说着笑了起来。
“好汉不提当年勇,小时候家难沉重,长大了人穷志短,村子的漂亮女娃都叫旁人占完了,寻不下乖媳妇,把人整天愁地头发都白了。”龙铁蝶正说得起劲,围着红围裙的李墨环走进了他的眼睛。
“龙铁蝶,吃饭了。” 连名带姓只有陌生人才可以这样喊,父母是不会这样喊的,妻子是不可以这样喊的。怎么了?李墨环咋像吃了炸药片,说话吵吵的。在玛瑙婆面前, 竟敢直呼她男人的大名,真是没大没小没礼貌,龙铁蝶没理睬她。他拿起玛瑙婆的黑竹子拐棍,搀扶起她准备上他家去吃饭。
“婆不去了,你赶紧回去吃去。你新锁爸等一会把饭端来,寻不着我,饭就剩下了。”
饭桌上,小两口赌气打冷战。相互不说话,一个不招数一个。龙铁蝶没吃几口撂下面碗,心事重重地上了楼。为了预防李墨环上楼搞突击检查,他翻开写诗的本子做个样子,挠头抓耳就是进入不了状态。
他伸手从桌面上取来儿子写过的旧本子,在背面一页页练毛笔字:“文以载道,文贵在曲,文无定法,文如其人”来消磨时光。
平房水泥平面上,楼梯一道道台阶上,书房墙上以及阳台上各到处的角角落落,全是他书写的歪歪斜斜的龙体书法。龙铁蝶还尝试着把毛笔挟进脚趾头缝,练狂草;甚至把毛笔用牙咬在嘴里练行书。练到最后,他挥笔向天,认认真真地把一个个幼嫩的毛笔字,写上了白色的天幕。
吃罢午饭,一家人在午休。大街上一辆缓缓行驶的卡车搭载着商品广告宣传的大喇叭,把满村子的人吵醒。听说有东西领,贪图小便宜的王凤霞下炕洗过脸,照镜子梳过头,戴起那对闪亮的银镯子,上楼去喊:“春雪,墨环,三宫洞门前后晌搞产品推销活动,免费发放东西。走,赶紧去领走。”她叫上龙子平,提起看戏的小板凳,出头门向东走了。
一路上,王凤霞边走边喊其他村民一同前往,来到三官洞下乡产品活动现场。刚过完庙会的三官洞门前,又迎来一次空前热闹场面。
在炎热烈日下,有戴草帽的,有打伞的,满满坐了一场面。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凡是想领免费东西的人,必须先去桌子前,领取一张产品宣传单,凭单到最后才能领到免费送的东西。为了图领东西方便,热心的王凤霞坐在产品宣传桌的最前排。

在三官洞门前,举行像这样的产品促销会,近些年也不是头一回。之前的三四回,不管去的人多还是人少,每场王凤霞必到;不管产品质量的好坏,每场王凤霞必买。家里买的、送的餐具多的能开个厨具店。六个电热壶,五个铁炒锅,四个豆浆机,三个电压力锅,几十不锈钢盆和盘子。还有十几把菜刀,饺子器,铁筷子,钢叉子……
年轻时省吃俭用的王凤霞去了哪儿?谁也想不到,一个前大半辈子勒紧裤腰带过惯穷日子的农村妇女到老年竟转了性,变成了龙蹄沟的第一购物狂。
“卖啥的来了,你不分瞎好都要买。你看你把五脊六兽弄了一屋子。到你死都用不完。”龙子平看不惯老年王凤霞脑子里全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你少管那么多,又不叫你掏钱。”
“老了老了,老贪图便宜,你不知道便宜没好货?买的高压锅,送的电炒锅,没用几天,电炒锅坏了。拿去修,人家说送的都是一次性的质量不合格的锅。用坏了,只能报废。买的床上四件套,送的煤气灶。当时说好保修一年。用了没一月,老是跑气,打不着火。电话打了没遍数叫人来修,电话就是打不通。还有购买的豆浆机……”
“你再说,再说我,看我不把你的嘴给你挖烂。你攒下钱打镢头呀!”
“下乡卖的东西,没一个好货。都是骗人的,都是城里卖不出去的烂怂东西!”
“叫你别说了,你还说。我问你,这些年你给家里买过一根筷子吗?家里的啥东西,不都是我买的。你身上穿的,锅上用的,哪一样东西不是我买的。就连你当年从铜川回来,说要做豆腐生意,用的豆浆机、购买的第一批黄豆,那一样不是我卖香打下的江山!”
“你是龙家的大功臣,你临毕死了,来叫娃们给你盖座庙,把你供起来。天天早晚给你烧香磕头。”天天见不得,又离不得的老两口有事没事一说话就起火,就吵仗。好像不吵吵闹闹过得日子,太没劲没味,就不好意思叫好日子。
不论龙子平咋劝说王凤霞不要再胡买东西了,她就是不听。当她听说推销净水器,还听说送的东西一架子车都拉不完,积极的她第一个交了钱。
推销员在台上先后把墨汁,尿液,敌敌畏倒进脏水中,经净水器过滤后,检测水质达标,然后当着大伙面,当场喝了,赢来阵阵掌声。
被净水器神奇功能打动了的王凤霞游说她身边坐的妇女,这东西好的很,花钱买健康,赶紧交钱去,可是没有一个人去。每人与每人的家境不同,想法也有所不同。有人粗糙地认为,净水器把水中的有益的东西过滤完了,喝了反而对身体不好。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这是国家领导人的美好愿望,王凤霞做到了。活动正在结束,领了一个硬塑料水杯的龙子平刚走到德寜樂门口,坐在门口当门神的萧玛瑙问,“子平,三官洞卖啥呢?”
“不知道卖啥呢,来了一伙二㞗,在台子上又跳又唱,把肠头哈要挣出来呢,胡势翻个没停点点,到最后给一人发了一个两块五毛钱的塑料杯,还吹牛皮说十五块。”龙子平把送的带蓝盖的白塑料杯塞到萧玛瑙手里,扶起她老人家又说,“妈,走回,没啥看头。”
那次活动现场,观众没看到李墨环和龙铁蝶,也没看到丑香香。王凤霞的思绪一下子飘到龙红兵身上,过庙会前几日,村上老中医给龙红兵把脉后,说是绝脉,气息微弱,心脏既将停止跳动,耐何不过三天。
从三官洞往回走的王凤霞,过龙府头门口,她听到从院子传出丑香香撕心裂肺的哭声。患脑瘤晚期的龙红兵去西安做化疗手术后,回家疗养没两月,救治无效,年纪轻轻地走了。
提起龙红兵的病,说来话长。龙红兵初中毕业那年年底,龙占才安排他应征入伍。新兵出发的那天,在周原县武装部的大院里,每一个胸前戴着大红花,从头到脚全部武装的新兵被敲锣打鼓的欢送民众欢送上军车到达宝鸡,再转火车去西藏。当满三年汽车兵的的龙红兵退伍复原回到龙蹄沟,没多久就结了婚,娶了个貌美的乖媳妇,令同龄人羡慕。
龙红兵先后开过省际班车,开过挖掘机。不热爱工作的他每年更多时间,在家陪老婆,闲了去麻将馆挫挫麻将,日子过得挺悠闲。
总之,龙占才在世时,偏爱碎娃龙红兵,更多的家务活全由他哥龙红社干了。从小在富裕家境中,娇生惯养长大的龙红兵前半生没吃过大力,也没受过多大苦。
晚年的龙占才害病蹬了腿后,龙红社、龙红兵兄弟俩虽然还同住一院,但是分了家。
眼看四邻都一家家盖起了新式、洋气的二层楼房,龙红社、龙红兵、丑香香还住在老地主龙天霖曾留下的老土房里。两兄弟不是没想法,他们三天两头坐在一起,也谋划着盖新房,可手头老是没闲钱,不宽裕。
日子越活越难场的丑香香时常惦记四十多年前,在龙府大院挖出多半车财宝的那个密道。她多次建议龙红兵,有时间了下密道里再看看,再挖挖,说不定还真能刨出什么值钱的宝贝,不要说盖一座平房,盖十座楼房都不成问题。
大白天,听了丑香香鼓动的话,生出邪念的龙红兵从院子的地道口悄悄溜下三米深的黑暗密道,嘴咬手电筒,猫着腰慢走在地道中,东一榔头,西一镢头,在他认为有可疑地方敲敲挖挖。

第九十二章
恰好那日,龙铁蝶托着儿子上龙府借书。放了暑假,没一个星期,三下五除二填完语文、数学暑假作业的龙三喜老是玩的不在家。离开学时间还长着,李墨环让龙铁蝶去村子问问,看谁家娃有小学四年的教材,借来让娃提前预习。龙铁蝶不肯去,龙三喜说龙府有。于是,龙铁蝶带着蹦蹦跳跳的儿子一前一后,来到龙府,跷过门槛,进了院子。
“三喜,你巴爷(爷爷的父亲)活着时,就住这大院。这地方是咱的老家啊。你知道不?”
“知道。我爷带我来过好几回,给我说过。”父子俩远远看到坐房檐台小木凳上的丑香香手握石杵,咣当咣当的一上一下,在捣烂大青石碓窝里寸把长的红辣椒干角角。
红辣椒角在碓窝舂捣前,是在加热的铁锅里,倒清油炕干过的。在炕之前,先取挂在房檐下晒干的辣椒串,摘除掉每个红辣椒的绿把把。再用剪刀将每个红辣椒,剪成一指节长的角。
舂捣到最后,碓窝里的红辣椒细粉末,在碓窝周边胡乱飞扬,飞进了丑香香鼻孔,呛得她打了两个大喷嚏。远离碓窝的龙三喜,学着大人样样,也阿嚏阿嚏打了两个小喷嚏。
忽然,龙铁蝶歪头看见粘满头发、满身子湿土的龙红兵从井口爬了上来。他笑着问:“老哥,你打井呢?”
“胡说!这是老先人手里留下的密道,你不知道吗?”
“噢,原来你是在里面刨黄金呢。”老先人当年留的地下宏伟工程,到底长啥模样,那天,龙铁蝶终于有机会下井,亲眼目睹一番。
“我也要下去看看。”龙铁蝶想了想,答应了娃。他先踏着土脚窝溜下去。然后站在洞底的龙铁蝶看着龙三喜安全地溜下来。
“整个院子下边都被密道掏空。遇下雨,水全淌密道,潮气弄得上边的土房倾斜严重,都快倒塌了。我准备把密道填平夯实,给上边盖房呀。你再迟来几天,就看不上这密道了。”在前边带路,握着手电筒的龙红兵边走边说。
没走几步,龙三喜说他要尿尿。龙铁蝶说:“就站在这尿吧,你巴巴爷不会怪罪你的。”

黑暗、潮湿的密道洞顶,长出一根根细长细长的白丝藤条。龙铁蝶扯下一根拿在手中说:“儿子,这就是传说中你巴巴爷手中的密道。听说在这密道里曾挖出一大卡车铜钱。今天咱爷父俩目睹了当年的事发现场,算没白下来一场啊。”
“我爷给我说过。”猫着腰的龙铁蝶紧紧拉着昂昂气壮的龙三喜的小手,继续黑摸着往前走,发现走在最前边带路的龙红兵忽如不见了。他喊了他两声,无人应答。
无尽的黑暗包围着龙铁蝶和孩子。恐怖、神秘、可怕此刻全涌进了龙铁蝶的脑海,突然,一疙瘩湿土掉落他的右肩,担心这洞顶会塌陷的他对儿子说:“三喜,快撤!里面越走越黑,越走越深,咱不下去了,赶紧往上走。”
等龙铁蝶和儿子爬上密道,发现龙红兵站在院子里洗脏脸,“兄弟,里面深地很,我下去拐进旁洞,又下到一个浅坑,再拐了道弯,然后从水井半道钻上来的。”
“那你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哥想盖房,愁没有钱么,想挖点现成的,下去了三趟,什么也没发现。看样子,哥这辈子是个穷命,发不了财。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闭着眼一个人把日子往前胡㞗掀。”
“你先别气馁,以后很难说,说不定还真有啥好事在等你。”龙铁蝶那句不是真心安慰的话,到后来却真的应验了。到底是怎么应验的?难道天上会给他掉馅饼?难道邻家的母鸡会把蛋下进他家的鸡窝?
不过,这话还真不好说。通过那些年的苦苦等待,还真让龙红兵等着了。汶川大地震后,余震波及陕南和宝鸡地区,按照当年出台的救助政策,凡因地震造成的危房,国家补贴灾后重建。
龙红兵听到此消息后,伙同龙红社熬了三个透亮,加班加点把龙府的老土房,全挖塌成破烂的住不成人的危房。然后叫村上、乡上、县上领导来拍照取样,说是大地震造成的。
很快申请下那笔住房救助款的户主,写得是共产党员龙红兵的名字。换句话说,这新房盖成属于龙红兵。龙红社的充其量只是个拉下手的配角。龙红兵要拿到这笔救灾款,必须先保质保量按要求完成工程进度。期限为一个月,建房主体必须盖顶结束。然后,经上级所管部门验收合格并加盖公章后,才能领到。
在极短的期限内, 火速盖成三间平房,对手头一直无余钱的龙红兵来说,成了很大很大的难题。东凑凑、西借借的他为赶进度,没黑没明地加班拼命干。

对盖房这一块,一窍不通。长这么大,从来没绞尽脑汁为缺钱头疼过;从来没吃大力熬夜劳累过。面对兄弟少力,六亲无靠的窘态,他痛苦,他茫然。他不盖房不知道,一盖房龙红兵才明白,当一个人身处无钱、失意、生病或痛苦的时候,最能看清楚身边的人心。
晒沙灰,借搅拌机,购砖头、钢筋、水泥等备料的事,一下子全让他操心。四十多天的日夜煎熬,眼前两眼墨黑,时不时头昏头晕的龙红兵身体被严重掏空,整个人累垮掉了。
在楼板架上墙的那天,身心脑皆疲惫的龙红兵说这段日子老是头晕头疼,实在熬不住了,住进周原县人民医院。经医生对脑进行全面检查后说,脑里长了东西,建议他转往省城大医院,再做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因盖房借了账, 眼下又要做手术,那一样不要钱。这可苦了龙红兵的婆娘娃娃和亲戚们。手术最终还是去省城做了,出院回家的龙红兵跟以前判若两人。没事了,坐轮椅里,一手拿着一个活动手指关节的白玉石球,在缓慢地旋转。目光呆滞,四肢冰凉麻木。说话吐字不清,在嘴中胡呜啦。
龙铁蝶和李墨环奉父母之命,前去龙府看望龙红兵的那日,如果不是伺候在身边的他媳妇做介绍,龙红兵几乎认不出站在他面前,就是从小跟他一块玩大,关系很铁的龙铁蝶。
安埋前一天,龙红社找龙铁蝶说:“你红兵哥生前是共产党员,村上领导要来举行简单的追悼会,你能不能替咱侄子写份简短的悼词。”
从没写过悼词的龙铁蝶只好勉强答应。在安埋龙红兵当日天不亮,哀乐在龙蹄沟村前庄后已悲凉地响起。村子的纳礼群众赶到龙府去吃了早上那顿煎汤臊子面时,,哀悼仪式正在举行。

当四五个戴小白花的村干部到达龙府大门口的时候,被众乡亲包围的龙红兵儿子,正站在龙红兵遗像前,泪流满面地念着龙铁蝶代写的悼词:
尊敬的父老乡亲:
早上好。今天是我跟我父亲永别的日子。我全家人十分悲痛!
首先,感谢街坊邻居在百忙之中前来吊唁;感谢专程前来为我父亲送行的召公镇基督教会音乐团;感谢在我父亲病重期间,前来我家看望的村上领导和各位乡亲。
我的父亲是一个可爱的人。十八岁他穿上军装,扛起钢抢,去西藏当了一名汽车兵,把美好的青春和一腔热血洒向了异域的高原。
我的父亲也是一个勇敢的人。在村上规划修路,开了多次会议,没修成的情况下,我的父亲挺身而出,面临巨大的责任和担当,带头为村子修出了第一条水泥路。
我的父亲更是一个和善的人。在他有限的四十五个春秋里,他团结友爱,正确处理睦邻友好关系,为家乡建设和家庭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永远是一个值得我尊重和爱戴的好父亲!
舍红尘苦,得天国乐。最后,我和家人保佑他一路走好,祝愿他在那边有一个满意的归所。
谢谢大家!
安埋当天,没叫吹鼓手,按照龙红兵媳妇信仰基督教的规程进行,客人们也不用抬食盒,简简单单把龙红兵薄葬了。基督教徒龙红兵妻请了几十穿教服的男女站成一排排,为亡灵歌唱。她对孩子说:“不准哭,你爸被万能的神——耶稣,接到天堂享福去了。”
安埋那天,龙铁蝶和几十肩扛铁锨的村民随着放在铁架子上缓缓移动的灵柩,一道去了村集体官坟。就在龙铁蝶一铁锨一铁锨把黄土,铲入墓坑的时候,德寧樂门口停了一辆崭新的乳白色小卧车。等到龙铁蝶安埋完人回到家,那辆两头尖小车又不见了。听王凤霞说:“西安你姨回来了。去楼上参观了佛堂、你的卧室和书房,还赞美了你墙上用毛笔写的那首励志的诗。”

“你姨走时留话叫你去,说一个大男人窝在家里怎么行。说叫你去她那里再淘洗淘洗,说不定将来能派上大用场。”
一夜同时梦见四个太阳,步步高升为陕西省政协委员的虎二僧真可谓是飞黄腾达。多年来以庙为家的她这次之所以回来,她专程去法门寺北边的西关山,为圆寂此处的,她今生的大恩师,法门寺方丈一笑大师诵经的。
回想当年,十八岁的王虎霞(虎二僧出家前曾用名)去法门寺,发愿心要出家,是一笑大师收留了她。后来,又是一笑大师带她去西安香积寺,正式削发剃度,皈依佛门。当天,一笑大师拿出八百块钱,交到陪同前往的虎二僧他哥王驴娃手里,让他拿钱回家去强家沟,退掉彩礼钱,让虎二僧与红尘姻缘做个彻底的了断。再后来,又是一笑大师力挺举荐她去四川上了佛学院……
这一幕接一幕,仿佛还在昨天。一笑大师的大德大恩不言谢。她只有继承他的遗愿,继续做好弘法利生,做好慈善为民的工作,就是对恩师一笑老和尚最大最大的报答。
这一回,干完正事的虎二僧顺便开车来德寧樂看看,虽然没见上龙铁蝶的面,却见了龙铁蝶挂在书房正墙上亲笔提写的龙体书法《亢龙悔》:
我是谁?虽生草莽,然天造鸿鹄心,聚王者气,藏于肺腑,而溢在华表。闲静时,鼻息绵绵;愤怒时,则山恸海哭。闭目时,胸纳百川;耳醒时,则飞沙难走。
言如金,斩魔降妖,壮志未酬;行如风,躬耕在野,以茶养生。为人光明率真,处事抓捏有度。然英雄气短,与世无补,枉活七尺肉身,追悔莫及之余,奋笔疾书一曲故土乡音,自娱自乐,贻笑红尘。
这副字画,字迹清晰饱满,笔道柔和有力,还是令虎二僧为之一震。她原以为,胸无大志的龙铁蝶守在落后的农村,在浑浑噩噩中将就过日子。她没想到这些年,他竟然钻在家里一门心思在坚持他的伟大诗人梦想。
回农村的龙铁蝶也不是没细细回忆过他的前半生。懦弱的他在苦难中成长,在苦难中求索。自己的命自己做不了主,一次次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像妻子李墨环骂他的一样,懒腰折胯,一根草都想去靠靠。 现在,已进入而立之年的龙铁蝶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虎二僧临走前,再三捎话给王凤霞,叫龙铁蝶到西安来找她。如果这话搁在以前,龙铁蝶会毫不犹豫地立马动身,前往皇臺寺。而现在,敢于自立自强的他只能说“不。”了。

于是,他给虎二僧写了一封委婉的回绝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虎二僧,亲爱的小姨:
您好!请原谅我的不能前来,我已成家正谋求立业。通过对前半生的总结和反思,仍旧一事无成的我,有了自知自明。既然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甘愿活一个真实的自己,平凡地活着。同时我悟透了人生应该像您一样,贵在自立自强;像您一样,贵在对所选志向的执着和坚持。为表达您对我前半生的栽培和厚爱,特写此诗,深表谢意。
您是我世俗的亲人,
孩童般的音容笑貌里,
透射出凡人没有的目光。
您是我迷途的恩师,
没有您的鼓励,
就没有我学业的完成。
没有您的扶持,
就没有我事业的起航。
您是我的精神领袖,
当我颓废时,
一次次感受到您加持的力量。
当我堕落时,
仿佛看到庄严的您站在我身旁。
您在我眼里,
是一位建造辉煌的总设计师。
人病了,提着命,
也要坚守阵地不离现场。
您在我心里,
是一尊乘龙西去的菩萨,
龙没了,宁愿爬着跪着,
赤脚徒步,誓死不改前进的方向。
您在我梦里,
是一朵穿越红尘的带火的莲花。
灰烬里,仍存留着圣洁的芳香。
但我不再崇拜,
因为我是凡人,
凡人有凡人的女神。
但我不再崇拜,
因为我还是凡人,
凡人也有凡人的信仰。
最后,我在乡下祝愿您身体健康,祝愿寺院香火鼎盛!
外甥龙铁蝶敬上
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
【待续】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兴则中国兴。
——安焱
作者简介:
安焱,原名安红朝。昵称麒麟才子。陕西扶风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西府文化名人。南国文学宝鸡社社长,《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
1996年开始创作,迄今累计创作超过100万字。先后在《中国乡村》《陕西农村报》、《西部散文选刊》《宝鸡散文家》《旅游商报》《百家号》《品诗》《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今日头条》《龙盟诗社》《都市头条》等杂志、报刊及全国各大网路平台发表作品超过10万字。著有《安焱诗文集》。 长达50万余字的长篇乡土小说《虎凤蝶》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