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朱佩君画作
文|孙建军(中国)
读你以水墨心血
透彻的那一程时光之旅
领悟你超然卓绝
又平淡似水的柔情
读你若冰似玉的工笔
读你一尘不染的胸臆
便感动于春花
会沉思于秋菊
多想飞入你画中
做成双成对的鸟儿
也想游进你笔下
变一尾孤独而自由的鱼
读你,领会红尘百转千回
读你,贴近世间丝丝缕缕
读你云舒云卷的女儿心声
读你欲言又止的先生启迪
读你,于你根茎叶脉间
倏然大彻大悟
爱,是涓涓细流的润物无声
爱,是天荒地老的生生不息
(2020年7月得“祥云瑞鹄“邀请即笔。)

2.读朱佩君画作
文|谢离江(中国)
蓉城美丽景色跃然幅幅画中
倾诉着从少年到古稀的追求
细腻的几笔犹如雕刻般醒目
不同色彩的点缀构成活生生现实
鱼儿游动鸟蝶飞舞菊花喷香
秋景如春祥云瑞鹄绘出新中华兴盛
留下的不仅仅是青春年华的感怀
更有磋砣岁月奋争与渴望的烙印
用画的无限想像倾诉心灵的憧憬
把想说的语言倾注画里一一细述
先生用70岁月探究出工笔花鸟画独特技巧
把蜀绣的仿真引入巅峰
更为巴蜀画派增光添彩
(2020年7月下旬川报晓江得代欣兄“祥云瑞鹄”邀请构思,于7月29日13:23分成都至北京动车上即兴作,7月31日观展后与朱家亲朋小酌后改定。)

3.少女与塑像
——读朱佩君先生雕像与老照片有感
文|谢离江
黑白照留下的久远记忆
写满青春的渴望与希冀
几十年的绘画成就引领巴蜀工笔画派
毕生的寄托现在依然还镌刻在塑像里
用鲜艳的色彩与想像诠释了工笔特技
把意识中的图画变成处处锦官城现实
传承发扬创新是先生事业轨迹
鲜活与美感是先生的作业追求
情怀与技巧是先生的人生德操
永远以纯朴现实与憧憬写尽花鸟的愿景
钟情艺术把一生献与绘画
尤其让蜀绣仿摹达到逼真
你站在黑白中却把握光亮与鲜明
即使百年后的塑像也显青春活力
仿佛仍在呼唤:传承与创新的绘画才有生命
(2020年8月1日15:48分川报谢离江应佩君先生侄儿杨岱云兄嘱即兴作。)

作者1简介:
孙建军:军旅出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获萌芽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巴蜀文艺评论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曾任《星星》诗刊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研究室主任兼《作家文汇》主编(现更名《四川作家》)等职,现为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温江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

作者2简介:
谢离江,笔名晓江。现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传媒分析师。曾当过工人、民警,85年至89年曾被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四川日报特约记者,是中国新闻学首届毕业生,写有大量新华社内参、通讯、消息等,分别刊载于《瞭望》杂志、《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四川日报》等,83年在《成都日报》副刋发表了第一首诗《路灯》。89年10月调入四川日报经济部任工业编辑、记者。90年代主编股评开全国党报先河,曾主编《西部新版》,曾任四川日报驻巴中和眉山记者站站长,后任四川日报记者部机动记者,做过报纸发行和参与《新闻界》改版等。

画家简介:
朱佩君,女,汉族,原名朱君佩,号朱茝(zhi),四川成都人。擅长工笔花鸟画和瘦金体书法,坚持宋代传统积粉法、双钩法,设色厚重,风格清丽典雅。成都画院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成都画院副院长、院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成都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大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院长、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联和成都市文联顾问等。

朱佩君老师部分作品和照片展播:
20世纪90年代朱佩君在成都画院创作



1957年,朱家姐妹与朱竹修(左三为朱佩君)
1982年5月1日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右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右三)在成都画院考察,朱佩君(左二)在场陪同
1981年2月5日成都画院在武侯祠举办《成都画院首届书画展览》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黄华同志在朱佩君陪同下参观展览
1980年6月5日朱佩君(前排右一)在成都画院成立会上发言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