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水亭街,蜿蜒曲折的美溪,迎风而立的秀亭,一听名字就感觉很美。这条街一定很长吧?如果太短,可装不下这么浪漫的情调。假如这么想你就错了,还记得那句老话么?“凡浓缩的,都是精品”!曲水亭街北与大明湖牵手,南跟西更道街相依,最长距离也就百米左右,然而却是泉清、柳绿、花红,小桥、流水、人家,那份曼妙,让人心醉。

最酷的要数清泉水。曲水河穿街而过,将原本就不太宽的街道一分为二。河水为珍珠泉的原浆,是从巡抚大院里逃出来的,这些调皮蛋儿趁守园人打盹儿的功夫偷偷溜出来看热闹,开始悄悄地遛弯儿还注意隐蔽,半路上碰到濯缨泉,两个结伴而行便肥了胆,等拐进曲水亭街后见到一帮名气不如它们大的泉水兄弟,更是忘乎所以有了老大的感觉,大摇大摆神气活现,仿佛自己就是住在珍珠泉大院的山东巡抚。它们原本只想出来溜上一圈,不曾想走进百花洲才知道回不去了,在里面打着旋儿急得团团乱转,还没想出逃生办法,就一头栽进了大明湖。

最妙的要数水中草。这是些什么草呀,不像植物,更像精灵,水边人家趋之若神,把它们封为清泉仙子和水中寿星。这么多年人们与它们朝夕相处,没见过它们变色和干枯,也没见过它们休眠和换茬,从古到今仿佛只有这么一辈儿,没白没黑地飘呀飘的,从唐飘到宋,从宋飘到元,从元飘到明,从明飘到清......尤其是它们的颜色不能多看,看多了能引爆眼球!那是怎样的一种绿呀,绿得随心所欲没有章法,绿得令人目眩让人心颤。对于这种异乎寻常的绿,一般人想得出却道不出,只有像老舍这样的大家才能点到要害,说它们“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借着水的清澄尽情显露,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最美的要数泉城柳。济南的柳与泉相伴而生,是天生的一对儿,相依相偎在曲水岸边,那是绝配!泉是眼睛,柳是睫毛,水汪汪忽闪闪的,有种勾魂摄魄的魅力。到曲水岸边赏柳,最好的季节是春天,柳芽新发,一身鹅黄,长丝垂地,秀发披肩,如烟似雾,美轮美奂。不过冬天来也没关系,满街低垂的柳丝照样好看。曲水河畔的柳与别处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根扎在水中,无时不刻不在接受甘泉的滋润,连美女见了都难免产生醋意,说这些柳树太奢侈,天天都喝太太口服液,这样的消费我们可耗不起。保养好,皮肤就好,你看那些枝条,即使数九严寒也不枯萎,嫩嫩的,绿绿的,柔柔的,软软的,细皮嫩肉的招人喜欢。

最惬意的要数泉水人家。曲水两边立着一溜儿平房,青砖、灰瓦、黑门、白墙、石鼓、蹲狮,古朴典雅的格调与老街十分协调。住在这里的人们真有福气,伸手就能掬一捧泉水,弯腰就能捞几只小虾,与泉水朝夕相处,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曲水边、柳丝下,煮一壶清泉,泡一盏茗茶,打牌下棋、拉琴唱曲、海聊神侃,异常热闹。不过最有穿透力的,还是浣纱女手中的棒槌,“嘭嘭嘭”的敲击声穿越到宋朝,惊醒了沉睡中的清照姑娘,在孩子们荷叶灯的映照下,曲水河里浮现出的是这位济南小老乡的靓丽倩影。

老实说,济南的发展太快了,几十年功夫城区规模已翻了几番,如今如果仍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来形容这座城市,显然已经不够准确。比如你到高新区,你到西客站,就很难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家”与“户”,也很少见到能体现泉城风格的“泉”与“柳”。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城市特色,因为济南的泉仍在喷,柳仍在飘,家仍在泉水边傍着,人仍在小桥上行走——到大明湖南岸的曲水亭街上去走一走吧,你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老济南味道。

作者简介:李振声,山东莱州人,山东省财政厅退休干部,退休前曾任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年轻时喜欢文学,退休后更是醉心于文学研读并潜心创作,作品发表于省以上多家文学刋物,曾屡获大奖。著有《高原情未了》、《故乡恋》等多部散文集,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

朗读简介:王晓音(风雨同行):曾就职于省级金融国有企业, 高级经济师、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人生态度:在半梦半醒中,用知足常乐的心态,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