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黄国华,笔名平静的海,稷山县小学教师、运城市骨干教师。喜欢在文字里修心养性,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刊及多家公众平台。

诗意枣乡板枣红
文|黄国华(中国)
诵|江红(中国)
稷山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是华夏农耕文明的摇篮。
说起稷山,就会想起闻名国内外的稷山板枣,它是山西特产,历代贡品,色泽红润、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堪称“中华枣z中之王”。
稷山板枣为什么这样好吃呢?传说稷山的路村有个老实憨厚的小伙子,名叫板儿,板儿父母早亡,家里很穷,靠上山打柴维持生活。
一天,板儿上山去砍柴,遇见吕梁山的山神在下棋,便扔掉绳担斧子,坐在石墩上看俩山神下棋。然山神在一盘棋的时间里分吃了三颗板枣,将其核吐在地上,馋嘴的板儿拣起枣核就吞进肚子里。
当山神收拾棋子走时,板儿忽想起他还没砍下柴。急转过身找绳担和斧子,却发现绳担和斧把早已腐烂了,斧头变成了一堆铁锈。
板儿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俩山神看着板儿疑惑不解的样子,觉得好搞笑。神秘地告诉板儿:他俩一盘棋下了三年,三年分吃三颗板枣,板儿吞下这三颗板枣核将会力大无穷。吕梁山上所有树木捆起来还不够板儿一个人扛呢,以后还发愁过日子吗?
板儿这才恍然大悟。俩山神临别时还送给板儿一本书,并告诉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翻看自有妙用,但在平常是不能随便打开的,板儿得了仙书喜滋滋地跑回家。三年没有回家,房屋已破烂不堪。板儿无心顾及房子的事,怀着好奇之心灯下看仙书。
他嘴刚念叨“精兵强将……”几个字,霎时间,房前屋后到处站满了持枪舞剑的天兵天将。呀,原来这是一本天书!板儿惊喜欲狂,急忙吩咐到:“去吕梁山上拔枣树,栽陶梁、姚村胡家庄。″
霎时,天兵天将不见了。过了几天,陶梁、姚村、胡家庄的地盘果然长满了枣树。
金秋时节,树上结出了深红锃亮的枣儿。人们为了感激板儿,就称稷山枣为“板枣”。
娇贵的板枣,苛刻地选择着自己的立命之土,它把幸运之根扎向稷山大地,就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却恰恰是繁育红枣的天然土壤。是稷山这独特的地域优势赋予了板枣更正宗、更优良的品质,是吕梁山脉孕育了板枣的灵气,山有枣则灵,枣生山则贵。

稷山的气候 节律变化 与板枣对光、热、水、气的要求完全一致,是板枣的天然乐园。这片土地上长成的红枣,品质天成、别具风味、独一无二。为勤劳勇敢的百姓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在稷山,板枣是送给尊贵客人最神圣的礼物,甚至求神拜佛也带上几个枣。还有过春节要蒸枣糕祭祀诸神;五月端午要包枣粽子;中秋节要以枣、苹果、葡萄等水果来祭祀祖先;腊八粥里要有枣。孩子过满月、生日必须吃枣糕,以示孩子长得快,早成人。丰年吃枣馍馍,灾年吃枣糠炒面。
儿婚女嫁时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摆放在床上、桌子上、取其谐音“早生贵子”。
板枣孕育着吕梁山风吹日晒的日子,枣的思想、枣的文化与稷山的风物人情、民间乡俗水乳交融。
稷山曾有“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木本粮食,百药之引”、“晨枣晚核桃,容颜不显老”、“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等等这样的乡俗俚语。

每逢金秋时节,凡过往客人均可入枣园尝鲜,枣农概不收钱,即使主人不在也可去摘食,“瓜、桃、李、枣,不算强盗”说的正是如此。
在果红叶绿的枣行间,时不时可看见一些男女枣农在欢快地劳作,歌声你唱我和、此起彼伏,正所谓“遍地繁枝垂玛瑙,四乡宠韵唱清平”。
在枣乡,无论你走到哪里,一说起板枣个个都眉飞色舞,再说前景,人人都面露自信的微笑。
吃板枣长大的稷山人,无论走到哪里,那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意志都牢记心间。
板枣以甜美为稷山奉献,以纯朴为华夏美颜。
经济困难时期,板枣可以养民,改革发展时期,板枣更可以富民,板枣如今已成为稷峰镇百姓的“树上银行”,成为稷山人致富养家的特色产业。

朗诵者简介:
郑江虹 :昵称江红,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朗诵之王二等奖获得者。包头市退休教师,副教授。喜欢唱歌,热爱朗诵,多篇朗诵作品发表在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平台及留声平台和其他各大平台。2019年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频道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朗诵活动中,被评为最美朗读者。用心吐字,用爱发声,愿用声音传递人间真爱和一切美好!
本期荐稿: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