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
(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作品鉴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第一句描写了皎洁的月光下,洞庭湖水清澈空灵,湖光与月色交融在一起,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第二句写了月光下的洞庭湖水面平静而迷蒙。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使得映照的景物若隐若现,宛如降临于仙境。
第三四句,诗人将目光集中在了洞庭湖上的君山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月光中的洞庭湖比喻成了晶莹剔透的银盘。将苍翠的君山比喻成了精致的青螺,银盘托着青螺相互映照,显得益彰。
整首诗写景抒情,描写了月光下洞庭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淡泊平和的心态。
简介
朗读者 杨荣 职业 教师国学朗诵团指导老师 。兴趣爱好 读书 唱歌 旅行 摄影。

编辑制作:国学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