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风情】长篇纪实文学《心劫》连载 21 第一卷 《追忆篇》〈心迹〉/ 作者:王颖悟


心 迹
●文/王颖悟
老伴去世已将近九个月,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来自各地而且出自不同阶层的人对她的赞誉,都说她平易近人,以助人为己乐,且怜弱恤贫,乐善好施,说这样的人,遭此厄运实在是天道不公。对于这种溢美之词,除个别人有点曲意逢迎之外,则绝大多数乡亲们是真情的流露,也是对她终生品德和人格的确切评价。我们全家为此感到骄傲,子女们也因此而感到自豪,使他(她)们母亲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
有位好友和我谈及此事。他的见地和分析,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他说:“要获得这么好的口碑,确非一日之功。这些年来,在利欲的驱动下,浮躁之风日盛,懂得知恩图报和忠孝仁爱之心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种世俗的悲哀。打个比方,假若你对某个特困的人经常给予施舍,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依赖性,他甚至会认为,你对他的施舍是理所当然,而他则是受之无愧,天经地义。十年施舍不断,彼此相安无事,一朝中止便会反目成仇,抑或恩断义绝,多年情分,倾刻化为乌有。你老伴去世以后,能获得如此美誉,这种精神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在这个荣耀的光环背后,她实在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口碑虽好,身体却不复存在,只能在人群中留下短暂的唏嘘和闲聊的谈资,和她施舍给别人的情感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除过忙完自己的家务以外,总喜欢帮助别人,忙这忙那,永不停歇。谁家娶亲,她会连帮三四天,直到事了。从蒸馍、过事待客,到最后收拾现场,总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谁家要是殁了人,好象又是她懂得的事情多,帮亡人穿衣、梳理到入殓、安葬,事无巨细,操持到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她的终生都在为她周围的人裁剪衣服,装点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按理说,这样的人算是积下了阴德,应该长寿,无忧无虑的再活十年、二十年,继续享受天伦之乐,可是苍天无眼,却匆匆剥夺了她生的权利,反而让那些众人公认的恶迹累累,必狠手辣,曾经危害过公众利益,现仍在危害着的人依然招摇过市,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试问公理何在,天理何存?难怪针对老伴的去世,使周围不少怀有正义感的人产生这样的疑问。

由此,我不禁联想起去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兰州一对教师夫妇,驾车前往玉树灾区,为那里的孩子送去捐助的棉鞋。返回途中遭遇车祸,丈夫幸免,身怀六甲的妻子罹难而亡。为此,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我不禁仰天长叹:天道缘何如此无情,对于有这样的大爱和善举的人为何不加褒奖,而对于那些贪欲无度,鱼肉百姓的社会败类,视而不见,不加惩处,真正是善恶不分,黑白不明。如此下去,如何能达到惩恶扬善,教化万民,实现世界大同之目的,有谁还会再去奉献爱心,扶弱济困。人们平常总是念叨的“好人一生平安”,只是一种最纯朴最善良的愿望和祈祷罢了,并不能完全达到它所预期的那种强烈的感召力。
在我的身旁,也就存在着在几个鲜活的真实事例,他们的人生轨迹和现实状况实在是有悖常理,使人们不自觉的对天道和公理产生深刻的质疑。对公平和正义的坚强信念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自己的信仰,上天和神灵能否主持公道,能否洞察人世间的善恶?
东队某甲,人称‘不倒翁’别号‘万事通’。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一直掌握着全队几百口人的‘生杀予夺’大权。文革中,又凭借极左思潮的优势,红极一时。当政期间,与某些人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涂改发票,肆意侵吞集体财产,生产队解体以后,摇身一变,由前台导演退至幕后筹划,操纵当政者,时时按自己的意图办事,处处以自己的好恶为准绳。这些年来,贪婪成性,无利不沾,真可谓便宜沾尽,坏事做绝,虽然有些事情没有亲自出面,但经他亲手炮制和策划了多起栽赃陷害蓄意整人的事件,诚然谈不上恶迹累累,却也算是馨竹难书。此种恶行,世人无可奈何,难道神灵也视而不见,天公也任其妄为,是否真的验证了那句“人恶人害怕,神恶香火大”的古话。
西村某乙,虽没念过多少书,但脑瓜之灵活,世所罕见,只可惜这点聪明才智没有发挥到正道上,经常在人前自我炫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凭借着家庭贫农的根基优势,谋取了生产队的财经大权。本应是集体政权的中坚力量,是党所依靠的铁柱子,可是他却干起了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勾当。平日里狗苟蝇营,无缝不钻,后来竟然监守自盗,制造假案,企图侵吞公款,后经办案者定性:“出身清白,认罪态度较好,因是初犯,免于刑事处分,担任职务不撤,以观后效”。一场轰动一时,震动方圆数十里的一桩奇案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淹没在世人的嘲笑声中。然而他却不思悔改,认为罪不当罚,不以此为戒,继续卖弄小聪明,以整人、害人、搬弄事非为乐趣,去完成他的人生历程。
以上二人,由于特定身份的限定,他们完全摆脱了‘农业学大寨’那炼狱般的体力摧残,他们没有经受过饿着肚子,还要拉着架子车赛跑的磨难,所以他们至今仍然身康体健,腰直胸挺,逍遥自在的生活在政策的阳光下。而他们的同龄人,却远远没有他们那样幸运。这些人年轻时为了养家糊口,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多挣几个并不值钱的工分,脏活累活抢着干,到头来,年年总是入不敷出。队里就那么点收入,工分数量越大,相应的劳动价值就会越低,难怪干部们嘲笑着说:“只要你爱挣工分,队里多买一瓶墨水就能将你的人皮搭到南墙上”。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虽然这话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我真佩服那些当权者是那样的坦诚,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连作人的起码准则都不顾,将仅有的一点遮羞布都弃之不用,使所有的动机和企图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遍观周围,当年凡是吃过重力的人,年事稍长,哪个不是腰弯背驼,咳嗽气喘,甚或百病缠身,瘫痪在床。不只自己痛苦难耐,而且拖累了儿女及家人,本应安享天伦之乐,岂料反成了家庭负担。说来也怨不得别人,总怪自己要养育儿女,要维持一家生计。但令人不平的是善良的受苦人往往多灾多难,而那些横行乡里,胡作非为者却安然无恙,逍遥自在,神灵何不稍示惩罚,以儆效尤,使行善者扬眉吐气,作恶者有所畏惧,从而达到褒善惩恶,申张正义之目的。
转念一想,我又觉得自己幼稚可笑,有时纯粹被虚幻所迷惑,天道和神灵历来都是人们美好的精神寄托和憧憬,都期望他们能给好人带来幸福,给行善的人送来安康,即就是古人常说的劝善之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若到,一切都报”也只不过是弱者的自嘲和自我安慰,总希望好心得到好报,世界是一片阳光和温暖,没有欺诈,没有邪恶,没有贫穷和愚昧,没有饥饿和灾荒,就象歌曲里表现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尽管我有诸多的不平,有些设想近似荒唐,但我总觉得,笑比哭好,和谐比争斗好;助人比落井下石好,善举比恶行好,‘胸怀正义天地宽’,于人于己都有好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救人就等于救自己”,这些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老伴虽然与世长辞,但她却精神永在,她的付出值得赞誉。就象一位诗人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首,他却已经死了”她将永远留在世人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