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周末的下午,偷得浮生半日,踩着夏雨的节奏,与本地有名的神鼎山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山并不高,最高峰海拔也只有四百来米,周围的景致也没那么特别,无非是绿树苍翠,环境清幽雅致。踏上山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震撼,走在山中没有飞泉瀑流的缠绵,也没有古木参天的惊喜。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没了这山,那么山上的水库、农舍、寺庙还有庄稼就似乎没了那么多生气。而山呢由于有了这细雨的浸润,愈发显得灵秀而富有神韵,它像是一幅水墨画,又像是人间仙境,让人心下澄明,洞府顿开,世间一切烦忧荡涤殆尽。雨洗过的山纤尘不染,雨润过的地生意盎然。站在山顶远远望见正在恢复的千年古刹资圣寺,焕发出慈祥柔和的光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千年古寺被“破四旧”,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也被毁坏,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寺院所在处修建了一座便民利民的水库,如今它灌溉农田、滋养山林,汩汩的山泉水汇入堤库成为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清洌的泉水也让鱼虾更肥美,让六畜更肥壮。到了春天雨水丰沛,山上的竹笋堆山儿样冒出来,成为附近居民待客的美味佳肴。如果兴致好,有闲暇时间上得山来采摘新鲜蘑菇,那么山居生活又要增添许多色彩。山因了水的存在而多了一份秀美,水因了山的存在而多了一些挺拔,那么居住在山里的人家呢因了这山水平添许多神奇和不凡。黄帝采首山铜在此铸鼎的传说,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们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一种莫名的崇拜感油然而生。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资圣寺,宋仁宗曾御题"资圣禅林",据说寺前曾有五山环护,后人称之为"五龙捧圣",寺内藏经万卷,吸引许多佛陀来此修持,其中不乏著名的住持,据载宏觉禅师还是清世祖御笔敕封。资圣寺当年香火旺盛,曾吸引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宋有范仲淹、清有曾国藩和左宗棠等在此留存墨宝。佛家的慈悲为怀、超尘脱俗的思想也默默的化育着当地民众,老百姓崇尚自然、敬畏神灵、守拙归本,民风淳朴,生活安定。如今这里是省级森林公园,当地人建的山庄、别墅吸引许多人来此休闲度假,享受山中自在恬适的快乐时光。当我们一行人步入神鼎山庄的一刹那,不禁对眼前的景象惊诧莫名。偌大的乌木文化广场,雕镂细密精致的塑像、龙舟以及各种造型奇特的佛教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幻的艺术世界。在一间窄小的屋子里,我们邂逅了当地有名的苏文胜先生。他穿着灰布对襟上衣,正在专注着制作古琴,刨花飘落在脚下使人联想起天女散花的奇景。房子里已有制作完成的琴品,每把琴都别具一格,材质的组合、花纹和图案的协调令人耳目一新。好奇心驱使随手拨拨琴弦,琴弦发出清越悠扬的声音,让人有“如听仙乐耳暂明”的艺术享受。此时他放下手中的活计,邀我们坐下喝茶。谈话间我们了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从师学习木工技术,那时学徒完全是为了谋生。后来四处拜访名师学习雕刻艺术,开始对手中的每件作品都有极高的审美追求,许多作品还获得省级艺术创作大奖。近几年他再到全国各地拜师学习古琴制作,希望开发利用乌木资源,融入屈子文化和佛教文化精髓,在技术、文化和艺术的融合上开创出一条新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才华。撑着雨伞徜徉在神鼎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的心里也在下着一场雨,这是一场文化的雨。这场雨从远古飘来,浸润在神鼎山的空气里,纷纷扬扬飘飘洒洒……


作者简介:杨春,女,湖南汨罗人。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爱好文学、旅游、摄影。《诗韵墨语》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紫郁,《诗韵墨语》朗诵部副部长。专职主播。一个喜欢播音的女子,以在网络平台朗诵为快乐。爱好文学的紫郁,追求快乐,追求诗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