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小莲,女,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商洛市作协会员,作品发纸媒网络。

矮油,我是文疯子
作者|张小莲(中国)
( 1)
去年,网络写手丹凤晒晒的一篇美文《Ade,我的哪些文傻子们》引爆商洛文坛,并被国内多个知名网站转发,引起圈内文坛地震,持续发酵很长时间。文章后面精彩地留言能编辑成一部中篇小说。文友多多发自肺腑地留言让人心酸不已,看得我心里堵得慌。
"我曾经一度跟文学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爱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废寝忘食,体重急剧下降,青青的发丝,脱掉一捋一捋的。有一种醉梦不知醒的感觉。直到第三者插足,嫉妒诽谤,我才突然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弄得朋友反目,亲戚朋友忘记关怀,差不多成了精神上的贫困户,如今也不再那么热恋它了,心如止水,本来就是为了开心快乐,充足自己,与时间赛跑,与自己搏斗的那个初衷,从未想过名利,如是说:也会招来不和谐的历程,又是何苦呢?如今倒也从容淡定,不再为了文字狂欢顺其自然,逍遥自在! "
看了多多地留言,我想起来我的文友们在群里聊天时,说到的他(她)们因为痴迷文字的心酸事来。
镜头一,我的同龄好文友,一个文字高产户文友,在干活的时候,由于构思文章,注意力不集中,一不小心,被机器打伤手指,休息多日才好。
镜头二,我的一位美女诗人
朋友,某天早晨正煮鸡蛋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诗意萌发,跑到书房趴在电脑上写诗,忘记了锅里的鸡蛋,诗还没有写完,就闻到锅里的焦糊味了,跑到灶房一看,锅里的水已经煮干,煮鸡蛋成了煎鸡蛋。她拍照发在群里,我们唏嘘不已,哭笑不得,只有叮嘱她以后小心点儿,安全牢记在心。
镜头三,另一个开饭店的美女诗人有天在群里自曝,她为了完成群里的同题作业,边干活边思考,结果端着一碗做好的饭转来转去,不知道是要端给哪桌客人的?最后在客人的呼唤中脑子才清醒过来,给客人端去。惹得我们捧腹大笑,笑过之后,亦感叹不已。
镜头四,去年冬天的一天,我回老家,边走边构思我县的一个征文大赛的文章结构,一不小心,一条腿踩进了我们村子挖的下水道里,跟在我后面的爱人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我的衣服,我才幸免于难,没有整个人掉下去。他气得暴跳如雷地训我,"一天心里净想那些破文字,干啥都心不在焉,能吃能喝吗?你干脆去和文字过去。"
在家里有着绝对"河东狮吼"地位的我因为输了理,加上他刚才的"英雄救美"之事没办法还口,只有吓得悄悄地闭紧嘴巴,回到家里偷偷换下新买的摔裂缝子的皮裤,不吱声得赶紧在网上又买了一条同款的皮裤顶上,才免去了家里的"警钟"长鸣。
底层文友们因为文字令人啼笑皆非和心酸的事太多太多了……

( 2)
关于晒晒的这篇文字,不同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当时在我这个活跃分子群里,为了这篇文字,正规军(学院派)和杂牌军(草根派)们争论起来,犀利的言词里面夹枪带棒,我怕作者跳出来应战,局面难以控制,赶紧私聊安慰他,那知道他大度地说"文学作品本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有不同的声音作者才能进步,不能一言堂。"
听完他的话后,我放心了,
赶紧进群救火,在我的巧妙应对下,眼看着马上就要燎原的舌战火苗被我及时扑灭。
矮油,因为我也是文疯子,所以很不幸地中枪啦!
矮油,因为文学,我嫁给了爱情!

(3)
我们这代人可怜,毕业时没有赶上我国现在国考的好政策,那时候,三百多分都靠边站,哪象现在百分百的升学率,一百分都能上职业技术学院,更不要说现在保送的特长生了,那时候根本没有这一说法,我们这些文科脑壳们个个响应党的号召,"从那儿来回那儿去。"
回家里的我们只有开启高加林式的《人生》。
庆幸的是自媒体成就了浅文学时代,公众号的横空出世,欢式了我们这些草根文学爱好者,也成就了我们这些文疯子,我这个文学圈的井底之蛙,拖着我的老井偶尔也出远门蹦哒蹦哒。
2017年10月8日,随着我的处女作《山狼》粉墨登场,我一脚踏进了文学圈子,并由此广阔交友,广结善缘,认识了全国各地的众多文友,其中不乏大咖名家。生性热情活泼的我热衷于热闹的场面,作为新人的我,争取参加了我市县文联的各种活动,培训班,征文大赛和颁奖典礼,以及我省全国著名作家东篱老师的新书发布会。各种文学活动使我开阔了视野,见识了世面。
最荣幸的是,因为文字,2018年8月19日我终于见到了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贾平凹先生,著名作家孙见喜先生,我的偶像鱼在洋先生等等名家,并与之合影留念。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愿望实现,任何语言都表达不了我激动喜悦的心情,我常常在心里窃喜文神对我的公平,让我如愿以偿,今生无遗憾。
更重要的是,我发表在新闻网站的多篇散文,报道,引起了我家乡在广东东莞市党校任教授的刘建中教授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今年我们几个文友联合对我家乡竹林关桃花节的报道,我醉了一地的乡愁文字,牵动着教授强烈的思乡情,春未,办完退休手续的刘老师携夫人从广东归来,看到家乡浓厚的文学氛围,当即决定在家乡建立丹竹书院(北院,南院在广东。)已于8月18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4)
对于我来说,我是受益者,文字带给了我欢乐和荣誉。由于它的功劳,我爱不释手的七英寸华为手机二次失而复得。
年早春,我去西安在超市购物回来后,一摸口袋没见了手机我赶紧出门去超市找,丈夫冲着我的背影吼"成天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叫你把手机放在包里面。你不听说装外衣口袋,喂还能找得到,做梦去吧。"
我一进超市,在收银台看到一位老板模样的先生,正拿着我的手机看我市作协群里的文章,(脑袋简单的我,手机密码也是一条横线,所以陌生人很快就能打开。)我说:您好,这是我的手机。收银员听到我的声音,赶紧说:这是我们老板。老板望着我问,你叫张小莲,陕西丹凤人?我说:是的。他把我朋友圈发表的文章点开,仔细对过我的照片后,双手递给我说:没有错,是作家老师的。
"不敢当,不敢当哟,我只是一个读者而已。我的手机怎么会在你的手上?"我赶紧回复道。
"一个年轻人拿着你的手机到收银台,说他捡来的。"
听了这话我和老板会心一笑,拿上手机回去给丈夫炫耀。他气呼呼地说:嘿,看把你能的,看你本事大哩。我用一个卫生眼堵住了他的嘴。
我只所以这么自信地去找丢了的手机,是因为前几天在西安纺织城客运站上演了同样的版本。我当时已经进站上车,准备掏手机玩时,一摸,手机不翼而飞。我赶紧进站准备找值班民警报案时,只听大喇叭喊:丹凤的张小莲,请到服务台来拿你的机。当时我心里那个激动那个高兴啊 !
我三步并作两步向服务台走去,正在服务台看我手机的工作人员看我走来,笑盈盈地说,"张老师,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我掏出我的身份证,她看了一眼,双手给我把手机递过来。我接过手机一看,页面显示在陕西省散文学会群里。我问她,"我的手机怎么在这儿?"她说:一个男子拿来的,他说是他捡的。拿来的时候页面就显示在这儿。听完她的话我笑了,服务台工作人员也笑了。
看来,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任何阶层的人都尊敬作家。而我,一个草根文疯子,沾了作家光环的光让手机二次失而复得。
如果说因为文字我的手机失而复得值得庆幸的话,而我值得庆幸事还多哩。

(5)
那年秋天,我的儿子在西安开了一家饭店,我休假时常上去帮忙,当然啦,我的角色是服务员,因为他开的是纸包鱼饭店,我把我的一篇散文《谷鱼洞的传说》制作成广告展板放在饭店门口,大多数顾客进店门时候,都看那个展板,然后问谁写的,我的儿子回答,"是我妈妈。"顾客们紧接着又问,"你妈妈是谁?在哪儿?"往往这时候,我听到对话后赶紧提着水壸过去招呼客人,我倒水的时候,大多数年轻人都会站站起来对我说,"谢谢阿姨,谢谢姐姐。"
如果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会站起来抢过我的水壶,自己亲自动手倒水。这一刻,我的身份由服务员转变成上帝,我在心里偷得乐着。我知道,这份敬仰是给文字的,不是给我个人的。
如果顾客们知道我是丹凤人,那更不得了,那敬佩的眼神都要着火。从此我去外地,谈到关于文学的话题,草根文疯子的我再也不敢说我是丹凤人。
三月十五日,我在西安,给儿子饭店写了一篇广告软文发在西安市消费者协会的官方网站,引起关注,有西安的作家找到饭店来看望我,饭店所在地的物业管理人员亲自找到我,真诚地邀请我参加他们片区的读书会,并拉我进他们的群。在这期间,我也光荣地加入陕西省散文学会。

(6)
现如今,工作生活之余,我快乐地参加着大小文学活动,我的处女作发表至今不到二年时间,我连散文,各种报道,软广告文一起共发表作品八十余篇,文字接近三十万。
特别是今年我家乡桃花谷开园,丹凤文学首发仪式座谈会的报道,被海内外多个网站转发,点击量超过我的文字总量三十万。今年母亲节时,我的散文《母亲茶》被国内多个著名网站转发,我甚是欣慰,想起少年时的梦想,今生就是当记者,而今,因为文学我参加了多次活动,“杂牌军”我的报道,往往点击量比“正规军"的还要高。
据听说文字里面有文神,爱了它半辈子的我,在我奔五的年龄实现了我人生的理想,我用文笔去征服他人的精神世界,让读者从我的文笔中感受到我的见识,价值观,我的情感,格调,人生观!它带给我快乐的同时,还有粉丝的尊敬,和死了千万个脑细胞比起来,还是划算的。
文学能表达我们最真实的情感,它深藏着我们内心最美好的情怀,并由此通往他人心灵的时空隧道。那就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尘世上抛弃世俗的算计,真正在生命的层面上完成精神上的超越吧。
作家鱼在洋老师说,"小作家小编辑小人物,穷忙只为稻粮谋。活着,痛并快乐着。有文学做朋友,在书香里慢慢变老,谁说不是快意人生?"
而小人物的我,没有野心,有的是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我的父母是农民,我出身在农家,所以我的文字发表在网站的很多,因为我最想让千万打工队伍中藏着的龙,卧着的虎,以及爱好文学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在劳动的空闲间,饭后的休息时间里,掏出手机,花上几分钱或者不花钱蹭个热点,在网站看完我的文字后,心情无比愉悦舒适地枕着我的文字入眠,甜甜地进入梦乡,梦中有他们山那边的家乡,父老乡亲,美食,或者是天堂的父母亲人。

本期荐稿: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