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安
文/春蕾
合上眼睛
把心,调成静音模式
原野,在视线之外
那儿的云,来去都自由
此刻。
忽略风,忽略雨
只想以莲的姿势,入眠
(杜晓旺浅评:只有心能静下来的人才会进入佛界。这不,女施主就要成菩萨了。最后一句取掉“只想”更接近原意。此作入选纸刊。)
早起的鸟儿
文/艺海生辉
又被潜伏在叶子上的鸟鸣吵醒
每天都如此,嚼着撒在清早四点半的糖粒
在老家河西走廊,这个更点
大大小小的一片海,仍在梦中潮起潮落
而南方的这些精灵,不顾自然恩赐
总是踩疼薄夜,在枝头修炼亦或酝酿
我知道它们并非为了生计,也并非
给自己心灵的慰籍——
一年四季这样,承包了城市
黎明前的星空……
(杜晓旺浅评:就凭最后这两句,整个诗亮了。承包一词,包涵了多少只有亲身经历过漂泊和打工生活的人才会懂的意思。)

六月雨
文/吴其同(江苏)
那些纷拥而来的蜘蛛线
一条,两条,无数条
它们网着我
让我无法走出雨季的氛围
微秃的脑门
像一只透明的瓷器
雨点落在顶部
敲出精致的绿韵
一条诗河中缓缓流淌的文字
夏天,总有一些景致值得赞美
就像这六月雨
在麦收过后的田垄上
她轻轻抚摸干裂的土地
我不知道
这潮湿的缝隙间
有多少绿芽,在明天
太阳升起的时刻
蓬勃而出
(蹉跎微评:写者深度提炼六月的雨,把雨赋予鲜活的生命,焕发蓬勃生机。虚实拿捏有度,既有雨的逼真形象,又有雨的类比假象,更有真假转换的惊奇。在同组诗中更胜一筹,推荐阅读!)

街路
文/阳春三月(辽宁)
打开城区图
一块豆腐
被切得横七竖八
那些刀痕里
有行人
还有汽车不时的喧嚣
刀痕
有宽有窄
宽的明显是下手太狠
在缝里渗出一些花草和树
窄一点的
是楼群结的网
一些人
从某一刀进另一刀
最后在刀痕某一点消失
(蹉跎微评:以形象的比喻呈现了小城交通发展的场境,以“刀”来隐指铁的手腕,暗指城区改造的决心与力度。没有疼痛,就没有城建革命。结句意味深长。先下“刀”整治,导致伤痕累累。然后规划疗伤,焕然一新。先破后立,是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由之路。)

残缺也是美的
文/李伦菊(湖北)
我收拾满地狼藉时,他乘机走了
我在抬头看天空时
春天走了
犬吠和车鸣悬浮在夜空
时而高于屋子和树木
时而擦着大地
没有弹性却有着缥缈的余音
无意中割开无眠之人的伤口
无数噪声中的窃窃私语一直不停
里面有生之热爱者在对季节致欢迎辞
我没有追赶那个佝偻着远去的背影
我继续寻找那枚痴情的红月亮
并决定放弃用毁灭成全一次旅行
漫长的雨季也是不错的日子
细听雨声中蝴蝶兰花开的声音
猫掠过屋顶时忘了它的优雅
(原来的我读诗:作者的此作隐藏一种剧痛,以散步形式将自己思维解封,用诗歌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诗人所具有的心态,你借用自然实物的形象,表达了内心与生俱来的伤害和痛苦,目的是给自己灵魂安慰!!)
端午寄哀思
文/依山观海(山东)
云朵越爬越高
清风不见了踪影
艾蒿举起哀思
在文字里哭泣
凄凉,缭绕在
汨罗江上
清冷的烟
在梦中穿越
一盏盏孤灯
在离骚的诗词中迷离彷徨
朦胧的雨滴
在山川,河流
飘洒着悠悠的粽香
那座山的脊梁
氤氲出天问,九章的悲壮
龙舟号子
喊出了一代诗王
一棵参天白杨
在云层里
聆听苍天的悲伤
(余新明浅评:艾草在文字里哭泣,粽香飘洒着哀思,龙舟的号子,再也唤不回诗人,汨罗江的浪涛,再次跌宕出天问,九章的悲壮,自从一代诗王的离去,便有了端午节的哀思。作者把对屈原浓浓的思念和哀思,全部倾注于这首诗中,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只想陪他一个夜晚
——端午节幻想
文/张发祥(陕西)
我幻想
在端阳节的夜晚
来到汨罗江畔
撑一叶小舟
任波光点点
随意在江上漂流
希冀能遇见屈原
仁者不死
穿越千年
邀他共赏明月如霜
请他同品米粽香甜
陪着他沉醉
伴着他入眠
诵《离骚》美韵如虹
吟《九歌》文采浪漫
船舱铺满菖蒲
陪他同睡一船
无人打扰
无人窥探
从晚霞满天到灯火阑珊
从午夜三更到日出三竿
我只想要
只想要好好陪着屈原
度过一个完整的夜晚
不为怀古
只为怀念
(余新明浅评:作者这首诗,全诗紧凑,一气呵成,读着朗朗上口,品着如饮香茗,幻想中抒发出真情实感:不为怀古,只为怀念。)

庚子年端午
文/潇潇细雨
花绳子一定要多绕两圈
深草处,要堤防遇到蛇
艾草一定要多挂一点
辟邪,避险,最好避瘟疫
堵口的口罩,记得多备几只
这庚子年的疫情还没有完全退去
想起屈原,就赶紧喝几口酒
白的啤的,雄黄的,只要是酒
就喝二两。不要听水底来的
屈原诉苦。也不要把自己的苦
他人的,当下的苦说出来
不要让一个怀抱石头跳河的人
再跳一次
(华意读诗:由浅入深,徐徐道来。可以整个不分段,这段的话,到下段去接显得憋得慌。整个句子安排来看,一气呵成,不做作,还是不错的一首。念今与怀古并存,显得忧怨伤痕。)

排风扇缝隙里的父亲节和端午节
文/王过年沣(辽宁)
从这八片排风扇缝隙里向外望
能看见真正的鹰
不是风筝是天空的王者
从这八片排风扇缝隙里向外望
是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太行山
然后就是端坐在轮椅上的我的父亲
排风扇缝隙里的风快速地穿行
我觉得青藏高原的风和老家的风是兄弟
它听见我给爸打电话跑得更快了且有呜咽声
我告诉爸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
年纪大了吃一个就好
而我不用吃了
夫子把想说的话浇在汤里
也许明年我会在家
到时再说吧
(华意读诗:写的帅性诗意,尾弱了。排风扇缝隙里的父亲和端午,诗题就有一种特殊感。一实一虚,一小一大。我们就是在这虚实大小里,看见了人性与爱。着见了巴颜喀拉的大,我与父亲的小。我们是去看风景,风景也成了我们。端午与父亲带着一种情怀,成为无法确定的归期。)

端午怀古
文/耘耕
龙舟竞渡,荡起两千年的忆念
艾清蒲馨,将岁月熏染
汨罗江畔点击搜索的故事,定格民间
千古诗人,在我心中不朽
每一只粽子,包进了所有的虔诚
却包不住,历史悠远的遗恨
屈原,一个挺拔的名字
镌在华夏丰碑上,熠熠闪光
《天问》《离骚》的每一行字
终于,一并包进这个金黄的中午
穿越时空,与您把酒吟诗
品悟满盏情怀,抒一腔兰香
(原来的我读诗:事实上,诗人在写诗歌时,都有危机的意识,这是作者内心主要动因,除了歇斯底里内在发挥以外,还有字词敏锐地意识,诗歌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体现出来的诗句如此优秀,其中,对诗歌的外部困境阐述最为精辟的是把端午节写成一种文化遗产,从此作中我认为,诗歌在现代社会的尴尬处境,与其说是诗歌危机,不如说是灵性危机,甚至是人性危机。与其归罪于诗歌,不如归罪于文化衰落,我们看到了现代性价值的内在缺陷和导致的严重后果,我这样大胆宣扬,就是让中华文化饱含自信,此作很看好,值得去学习拜读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