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重庆
□作者/潘鸣

曾经,重庆在我少小的心灵中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圣地。这样的基色想象源自一部名为《红岩》的长篇小说。阅读时我完全被书中扣人心弦的叙事给迷住了。充斥脑海的画面是山城中的某处峰地突兀崛耸着巨大的红色岩石,岩顶上苍松蓬勃猶劲。岩下那些隐密的山林、幽曲的街巷和江岸码头,活跃着一群意志毅定、百折不挠的革命志士。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许云峰、江姐、刘思扬、成岗、华子良,还有身怀绝技的双枪老太婆⋯⋯他们中许多人后来被叛徒出卖囚入阴森的渣宰洞白公馆,经受了各种酷刑摧残,却英武不屈,矢志不渝。昂首挺胸拖着沉重的镣铐,大义凛然高唱《国际歌》。歌声穿越牢狱高墙,在山城上空激越回荡⋯⋯这算是“神游”得来的一份重庆印象,浪漫中透溢着几分虚幻。但在那个特定年代,它对一颗纯洁的少年心灵的影响和塑造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中有幸踏上这片宝地,与这里的一些人和事发生交集,结下一段情谊,留下一份美好回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两次机遇。
第一次是成渝两地“分家”前夕,四川日报召开全省通讯员会议。重庆方面的新闻界同仁主动争取承办资格。他们说:把这次机会让给我们,算是作个纪念吧。其时,我是什邡县委宣传部新闻干部,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受邀参会。重庆方面筹办相当精心,创意独特。包订了一艘往返宜昌的小型客轮,将主要议程安排在长江之上,逐水进行。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的是一位靓丽资性的重庆美女,一口地道山城方音。我平常就喜欢听重庆人说话,他们语速比成都话明显要快速酣畅,一些咬文嚼字发音的婉转和情绪的舒张,根本无法用简单的文字书写来精准表达。比如评价某人说“嘿好”,肯定某事说"“对头𠮿”,形容时间短暂说“哈哈儿”,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格老子”听上去也透着袍哥人家的豪气。此刻台上的重庆美女更是妙音悦耳,有点像时尚舞台上的rap:“今后两地分了家,川渝还是一脉血亲,新闻人还是兄弟伙,分家不分心,情义值千斤,就算断了骨头,一根筋也是连着的!⋯⋯”重庆妹子性情直爽不加掩饰,说到动情处,泪水一下就盈上来,惹得大家都跟着红了眼睛。除了热烈的会议交流,会余时间,她率领一帮东道主,热情地陪同我们在船弦边欣赏两岸连轴铺展的巨幅画卷,一一指点,如数家珍:奇崛险峻的夔门雄关,巍峨幽秘的白帝古城,云遮雾绕的巫山神女,鬼斧神工的粉壁石刻⋯⋯每幅画面,都引出一番津津乐道的传奇抒描。其时,葛洲坝已蓄水发电,三峡大坝建设正如火如荼。江流气势已远非李白当年飞舟御浪“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犷放不羁。但长年浸润于蜀中清秀婉约水光山色的我,依然被一江浩浩涌浪和奇瑰险峻的大巴山走笔深深打动了。那是一种我从未领略过的雄浑大气之象,惊心动魄之美!返程的夜晚,东道主在船舱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告别联欢。席间,两地宾主举杯开怀豪饮山城啤酒,资性美女此刻化身为飒爽女侠,率几位帅哥靓妹,轮桌去唱祝酒歌,然后带头一仰脖子,先干为敬,没一点拉稀摆带。席罢,挪开餐桌,就着录放机的音乐旋律,在船底波浪的摇曳中,跳起了翩跹的交谊舞。彼时,女侠又搖身变成舞后,男士们争相邀她入池起舞。我也有幸与她共舞了一曲,那舞步根本踏不到点上,感觉是蹈在一团云端,恍恍惚惚的。
新千年来临之际,为了编印一本宣传画册,我与同事结伴于初夏一日乘座通宵绿皮火车,再度来到重庆。画册拟用于招商引资和外事交流,品质要求较高。当时川渝好几家出版机构闻讯主动联系我们,经反复比选考量,我们最终被重庆一家出版社的设计方案打动。设计在创意构思的新颖和时尚方面明显高出一畴,为追求佳效,我们决意舍近求远。出版社人手没几个,却是既专业又敬业,与我们泡在一起连日加班,同吃盒饭同熬夜,顺利快捷完成了出刊对接全套业务流程。我们松弛下来,抽闲暇时间鱼一样游入市区的大街小巷,去借机品味山城的市井风情。我们专程前往渣宰洞集中营纪念馆,让多年的书本幻像与亲睹的实物实景对接叠合。一些史实如老电影场景在脑海里再次回闪,心生许多感慨与触动。我们在解放碑游观幢幢繁华时尚的商贸大厦,赏看满街潮男潮女如流动的风景,在夜幕四合时痴迷打望“天王星夜总会"和“国泰影城”海市蜃楼般的霓虹灯影。我们去沙坪坝沿街寻访《红岩》小说中那间作为地下党交通站的《沙坪书屋》,想去买几本书作留念,却最终怅然无获。我们随意踅入一条吊脚楼夹拥的坡坎小巷,选择一家老字号火锅店,落坐矮竹凳,围着小锅台,酣畅淋漓品享了一顿正宗重庆火锅。
返蓉前夜,我们打车来到朝天门码头,在一棵大榕树下的露天茶摊泡上一盏盖碗茶慢慢品咂,仼双眼像广角镜头一样赏视周遭。广阔的朝天门广场形似一艘巨大的航母,正欲扬帆远航。江岸左侧,嘉陵江的小川细流载欣载奔,一头扑入长江正流。碧绿的清流与褐黄色的激湍相互撞击,漩涡滚滚,形成壮观的“夹马水”奇景。岸上的街灯和江畔万家灯火把码头打照得亮如白昼。江面上闪烁的小舟渔火有如天际滑落的星子。大小渡轮扫着雪亮的探照灯鱼贯泊岸或启航,汽笛声声,织成夜的交响。密如蜂蚁的乘客沿着长长的石阶涌动上下,年轻力壮的“棒棒”们穿插其间殷勤揽活。稍远处的深水码头,长臂吊车正从一艘巨型货轮上卸载集装货厢,朦胧中看上去酷似科幻片里的机器巨人在蠕动。江畔之上大片的开阔地,一幢憧簇新的楼宇拔崛而起。有的刚刚落成,更多的还在长高。山区的局促地域条件限制了城市自如铺陈的广度,重庆人便因势利导,在拉伸城市高度上创新思维,谱写华章。设立直辖市才短短几年,已有几十栋200米以上的摩天大厦巍峨矗立。高层建筑规模体量跃居全国城市前列,有效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先天不足的矛盾。作为蜀地乡亲,我们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了山城的繁荣昌盛和蒸蒸日上,心中涌上由衷的欣慰和深深的敬佩。
——选自《中国云天文学》精品悦读2020.06.28

作者简介:
潘鸣,多年从事宣传广电事业。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校园文艺联合会副主席,德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有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于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散文百家、天府、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四川农村日报、晚霞报、晚霞杂志、思维与智慧、德阳日报、德阳晚报和多家新媒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