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忆姥姥》
作者/雨霏 诵读/歌儿

“五月五,过端午。点艾叶,挂柳枝,香草荷包五彩绳……”,姥姥教的歌谣总会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候再一次回荡在耳边,勾起我心底里那抹温情柔软的思念,姥姥那依稀模糊的身影刹那间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滑落了我眼中的泪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父亲在外地上学,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和弟弟,生活十分艰辛,姥姥总是牵挂着,时常来看我们。那时候,小山村里生活物资还非常缺乏,出行没有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靠走路。我们村没有包粽子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前,盛夏就开始,三十多里的山路,满头花发的姥姥一个人挎着重重的篮子,从早晨走到中午,汗水洇湿了衣服,身体极度的疲惫,只是为了我们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母亲心疼地责怪着,姥姥却说:“你们平时少不了邻里帮衬,也没啥稀罕的东西,拿给邻居们尝尝吧。”姥姥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地把知恩图报,善良待人教给了我们。听母亲说,心灵手巧,正直善良的姥姥,做事干脆利落,不与人计较得失,村里谁家婆媳闹别扭了,谁家有婚丧嫁娶了,都会请姥姥去帮忙。

姥姥高高的个子,总是在脑后绾着一个发髻,穿着灰色或黑色的斜襟衫子,说起话来坚定有力。姥爷去世早,姥姥总是忙忙碌碌的操劳着,好像有干不完的营生,做不完的活计,不是纺线织布,缝补裁衣,就是田间地头,春种秋收,一年到头总也闲不下来,里里外外打理的有条不紊。
每年父亲放假回来,我们都会去看望姥姥。那个小村庄就像是夹在两山中间的一道狭长的沟,蜿蜒曲折的小河,顺着通向村中的小路涓涓地流淌着,河岸边,一排婀娜的杨柳摇曳身姿,盛情款款,将村落自然的分为南北两半,河的北边稀稀疏疏的散居着几户人家,河的南边群山逶迤,烂漫的山花,姹紫嫣红,缀在青葱翠绿之间,山更加的活泼灵动了,山脚下,莽莽苍苍的芦苇像绿色丝毯铺在沟底,向远处缓缓延伸。放眼望去,风光旖旎,清丽秀美的小山村,犹如“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走在宁静而又有些泥泞的乡村小道,树叶婆娑,流水潺潺,鸟儿欢唱,凉风习习,路途的奔波劳顿早已丢在了这舒适惬意的美景里。一到村口,我兴奋地蹦着跳着,向姥姥家跑去,远远地就看见姥姥笑意盈盈地朝我走来。

后来,我们跟随父亲离开了家乡,姥姥每年都来和我们住些日子,我也才有了和姥姥朝夕相处的时光。没有上过几天学的姥姥特别喜欢听戏,三国里的忠奸善恶,打金枝里刁蛮任性的公主,许仙与白娘子的悲惨故事……那些悠远的历史典故,迷离的民间传说,总是在姥姥神采飞扬,绘声绘色的演绎下,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姥姥虽然很疼爱我们,但是在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姥姥也会很严厉的批评。记得刚上初中,我正是叛逆的时候,每天沉迷于电视不能自拔,母亲三番五次地催促我去写作业,我都是无动于衷,嘴里嘟嘟囔囔的让母亲很是生气,动手打了我,姥姥也不再袒护我,第一次对我板起了脸。参加工作谈恋爱了,姥姥又像我的人生导师,听我讲生活里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帮我走出心灵的困惑。

那一年,姥姥突发脑溢血病倒了,母亲日夜陪伴,我忙于准备结婚,就只是匆匆地回去看了看,那个性格爽朗、坚强的姥姥不在了,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目光呆滞,羸弱不堪的姥姥,让我无比心痛,颤抖着握起姥姥那枯瘦无力的手,轻声呼唤:“姥姥,我回来了,您看我是谁”,姥姥缓缓地把毫无表情的脸扭向我,不想那一眼竟是最后诀别的一眼,不想那一眼就永永远远地藏在了我潸然的泪光中。姥姥离开的时候,我没能回去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成了我许多年来一直无法弥补的遗憾。
快二十年了,那个遥远小山村里记忆中的美好已全然不在,可是珍藏在心底里的姥姥,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她那安详恬淡的身影,温和慈祥的面容,总是时常出现在我梦中。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叶香,青青的苇叶包裹着层层叠叠的记忆,葳蕤着心底深深的思念,只愿我亲爱的姥姥在另外的世界里,依然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可以无忧无虑,舒心适意的生活!


作者:雨霏,真名:宗子期,山西太原人,闲暇之余,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往事的追忆记录下来,发现快乐,抒发心意。

主播:歌儿,金融工作者,朗诵是一生爱好。喜欢用声音演绎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