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杆抗日枪”的——高长贵
刘宝忠 张 超 李 瑞

根据范太国局长提供的线索,我们一行人来到毗邻乐陵、庆云三县交界的温店镇九圣堂村采访。
村主任张延庆同志早已迎候,领我们来到抗日老战士高长贵家。老人家已经94岁,身体还算硬朗,遗憾的是他小脑萎缩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过去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的亲身经历也失去了记忆。我们只好从他获得的荣誉证书和相关证件,及亲属平时与他交流中听到的点点滴滴而收集到些许信息编纂成篇。“一家三杆抗日枪”是这家女主人引以为自豪的口头禅。

一门三名抗日战士
九圣堂村西北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铁营洼。此处是阳信、乐陵、庆云交界处,因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且距三县县城又较远,三县的政府都对此放松了管理,故而又称为“三不管”。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后,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曾一度将其划归阳信县的三区。因此,这里便成了阳信县党政机关和抗日武装经常活动和隐蔽的好地方。

高廷兴老人共养育六个儿子,他面对小日本无恶不作的侵略行径,怒火中烧,先后将三个儿子送到抗日的队伍:

大儿子高长亭,1906年生人,1937年“卢沟桥事件”之后,日寇大举进入内地,全国掀起抗日的热潮,他随即加入革命队伍,后编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转战山东、东北等地,立下不朽功勋,直到1951年转至惠民军分区疗养所,为营级管理员。其夫人张玉兰,原籍日照市虎山堡乡张家村人,1914年生,1946年入伍,曾是陈毅司令的保育员,1951年同时转至惠民军分区疗养所。195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建设,夫妻二人回到九圣堂老家务农。
三儿子高长三,1918年出生,1939年6月参加本地抗日武装,任侦察员,几次深入虎穴探听情报,给鬼子汉奸沉痛的教训,敌人对他恨之入骨。1944年8月,在庆云县东辛店摸敌情时,不料被叛徒出卖,将他抓获,残暴的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捅死了他。家人去收殓时,他的肠子都流了出来,苍蝇乱飞,惨不忍睹。
在两个哥哥的影响下,五弟高长贵早在1943年就加入了抗日的队伍——阳信县鲁北五小队。三哥遇害,更激起了抗击日寇的决心,带着家仇国恨,转战祖国的大江南北,不但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还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
铁营洼战斗
1943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还差一天就是除夕。铁家营洼各村群众仍按旧传统忙着蒸年糕和净面窝头,做着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在外地的阳信县政府机关、县大队、花园区中队、庆云县大队、鲁北七小队、五小队、虎山小队共计500余人,也提前集中来大洼各村休整,与群众一起过年。干部战士都忙活着帮助群众担水,劈柴,清扫卫生。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一张恶毒的大网正在悄无声息地笼罩在这些人们的头上!

驻济南的日军五十九师团长细川忠康中将,驻天津的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长藤冈武雄少将,驻沧州的日军安江日绸大佐,驻德州的日军五十九师团独立大队长势田重利中佐,驻惠民的日军水野清夫联队长等五路大军,加上鲁北十几个县的日伪军,共一万余人,动用了200多辆装甲车和卡车的机械化部队,还配备了化学兵、骑兵联合行动,从四面八方对铁家营洼进行远距离奔袭,采取梳篦拉网、铁壁合围的战术进行突然大扫荡!

高长贵所在的鲁北五小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腊月二十八日,五小队驻进了国家坊,队长李清寿已获悉乐陵城有满载日军的汽车开进,他认为敌人可能有大的军事行动,即与军分区派来搞政工的黄干事商议,建议将队伍拉到马夹河北岸的旮旯李村,那里能进能退,能攻能守。可黄干事主张按兵不动,两人发生分歧。
李清寿火气很大,性情耿直,晚上掌灯时节,竟自带一、三班到河北岸去了。到后,正准备宿营,李清寿冷静下来,细想自己带头了违犯了纪律,接着又带领队伍回到了国家坊,与黄干事握手和好。于是整个五小队也陷入了重围。
五小队先在大张村潜伏了一阵子,即保护群众向正南突围,路上与日军的一个联队接上火,战士们多日未打仗了,憋了一鼓子劲,勇猛冲入敌群将敌人的阵脚打乱,大部分群众安全突出重围。
战士们越战越猛,日军伤亡惨重,一批一批倒下去,一次一次的被打退。敌人穷凶极恶,丧尽天良,接着施放了毒瓦斯,队长李清寿倒了下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此次战斗,革命队伍损失惨重。高长贵幸好躲过一劫,随同志们撤回到安全地带。汲取教训,第二天除夕晚上,高长贵是和战友们在张王官村野外的崖子底下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每人只啃了个凉干粮充饥。望着不远处自己的村子不能进,他感慨万端:等打完鬼子,一定回家陪老人好好过个年。
战友死在他的怀里
1945年10月,渤海军区在惠民县组建特务2团,政委张维滋,副团长陈景三,政治处主任翁默清,下辖三个营和一个特务连。高长贵随之改编为特务连2排副排长。

1946年6月初,德州战役打响,高长贵随部队行动,很快攻下警务段、赵庄、老汽车公司等外围据点后直逼德州城下,两天后解放德州城。7月份,他又参加济阳战斗。9月25日,他参与攻克章丘旧军据点,歼灭还乡团二百余人。随后加入攻打邹平、齐东等战斗。12月,他们部队在高苑、博兴一带休整,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运动战思想教育,增强胜利信心,同时抓紧军事训练,号召开展“人人立功,事事立功”运动。高长贵通过学习和军事训练,思想觉悟和军事素质都有了大幅提高。
1947年4月3日,特务2团在章丘相公庄改称华野10纵29师85团。17日,85团随师参加泰安战役由南门突入;23日夜,攻打敌蒿里山阵地。5月初,孟良崮战役打响,12日,85团在毛家庄反击歼敌一部。

7月19日,85团在小东关攻进汶上城。高长贵和战友们埋伏在城外的掩体后面,敌人居高临下,向他所在的位置猛烈扫射。身边有个战友姓谷,乳名“孝子”,是邻庄郝家村(现属乐陵县)的,和他一块参军入伍,编在一个班,并肩战斗多年,结下深厚的情谊。
密集的子弹,打在他们藏身的掩体上,尘土飞扬,呛得喘不过气来。在稍一停顿间,“孝子”便想抬头观察下情况,高长贵意识到危险,忙用手按他的头,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先打断了他的食指指尖,又钻进“孝子”的脑袋,脑浆溅到他的脸上……就这样,战友在他的怀里咽了气。
不一会儿,冲锋号吹响,高长贵一跃而起,带着乡仇国恨,冲向敌阵……
加入党组织

自高长贵编入特务连之后,他便苦练基本功。因为当时条件差,每一颗子弹来之不易,那就充分调动它应有的作用,一颗子弹务必打碎日本鬼子的一颗头颅才行。这就要苦练基本功,让每一颗子弹发挥到极致。高长贵在战斗间隙,随时锻炼自己的枪法,为了让托枪的手稳定,他在枪杆上缀块砖头,由一块到三块,他单手托枪纹丝不动,枪一响,百米之外的树叶,马上出个窟窿,可谓“百步穿杨”。

由于他的枪法准,被团部授予“神枪手”的称号。以后在历次战斗中,他的“神枪手”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让小日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8年8月初,梁山阻击战打响,高长贵和战友们一起在运河西岸16公里战线上顽强阻击敌5军,其中特务连和8连坚守甸窝阵地十余小时,打垮敌一个团在九架飞机和炽烈炮火掩护下的十余次攻击。在此次战斗中,高长贵的腿被炸伤,一颗炮弹皮深嵌在他的大腿里,卫生员虽然给他包扎止住了血,但弹片当时无法取出,是后来到后方医院给动的手术,至今腿上有个很大的十字疤痕。

由于高长贵表现出色,这年8月16日,由尚刀亭、贾永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以后又参加了南渡黄河沙土集战役郓南阻击战、临濮集攻坚战、陇海路破袭战等,血与火的考验,让他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不忘初心
1955年,高长贵在福建涵江营级职务转业,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家乡,分配到阳信县温店供销社任负责人。不久,公私合营展开,他便以不懂商业经营为由,回乡务农,以后再没有安排任何职务。


他不忘初心,时刻惦念祖国边防的安全,先后将两个儿子、一个孙子送到部队,在这个大熔炉里得到锻炼成长:大儿子高培利,1974年参军,由于家庭的熏陶,刻苦训练,工作积极,很快被提拔为军官。特别是1979年对越反击战,他冲锋陷阵,敢打敢拼,荣立三等功三次,晋升为少校军官。此后他更加努力,1990年从广州军区独立坦克旅后勤部部长的职位(中校军衔)转业广州市公安局工作,现已退休;三儿子高培胜,1980年当兵,服役炮兵部队,任劳任怨,数次立功,在班长任上转业回到家乡;孙子高飞,2008年参军来到张家口,在部队受到严格的训练,摸爬滚打,毫不含糊,两次被193师评为优秀士兵,2010年9月入党。但他没有躺在革命家庭的功劳簿上不能自拔,部队裁员,他积极响应,两年后转业回乡,自谋职业。现在,高飞在天津郊区经营铝合金装修业务,店铺虽然不大,但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生活富足,幸福美满。每当年节回家,他都会给爷爷带来好吃的,以尽孝心。

已经94岁的高长贵老人,虽然小脑萎缩好多事情失去记忆,但当他看到自己相关的证件时,眼里依然闪烁着光熠。
供稿:阳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