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屈的生命
文|邓瑛(德国)
(Ying deng_klein)
医生说他活不过3岁,他今年已经53了!
医生叫他不要上学读书,考上大学也不会录取他的,他不仅读了大学,还自己做教育事业!
名家大师高度评价他的作品,他的书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他活在聚光灯下,如今却过着暗淡的生活,不仅基本生活难以保障,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
他叫张震,陕西定边人……
连载之二:
活不过三岁的孩子
1965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寒风凛冽,饥饿山乡的人们大概已经燃起烟火,正在煮满锅的萝卜头和山芋充饥。这时候,一个孱弱的脸和嘴唇乌黑的小生命在贫困的山乡——中国陕西省定边县石洞沟乡乔圈梁村几间茅草屋降生了。
那时候的人们,即使父母和村中的赤脚医生也根本不知道:他的生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随时可能走到终点。
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吃野菜、吃草,没有读过书的母亲却用瘦弱的乳头下意识地哺育着他成长。用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一医院手术医生王冬青的话说,这样的孩子一般是活不过三岁的。他能继续存活着,无疑有了父母心酸的功劳,更是先天病魔同时也长成了先天救命的稻草——一个动脉血管壁内米粒般大小凹进去的小洞,帮助他血液循环和维持生命。
你不要读书了
即使考取大学也不会被录取的
就在县城读高中的时间,源于冬天的感冒,被同学们送到城关医院救治。
医生对他说:你不要读书了,即使考取大学也不会被录取的;回到家吃点好的吧!
他长大了,明白医生话中的含义,从此离开了校园。
他被初步诊断为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但局限于小城医疗条件和水平,没有确诊为“先天性法洛氏四联症心脏病”罢了。

一位堪称伟大的农民父亲,煎熬着一个个痛苦的长夜,爬在冰冷的炕头,大口大口地抽着旱烟锅。家里穷,一家老少七口挤在一盘土炕上。也正因为如此,张震还清楚地记得,那些日子父亲抽旱烟锅的不眠夜。煤油灯的烟气窒息着这个令人沮丧和悲哀的家庭。
在他中途弃学的那三个年头,父亲经历着生病老人的呻吟和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劳作。给别人家打土坯,种一地秋菜去卖,东挪西借,硬是一分一分地筹了大约5000元资金。
就在爷爷去世的第二年冬天,父亲带他到了北京三零四医院,后转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一医院,作了法洛氏四联症心脏病实验手术。
在经历长达十个小时的手术后,他的父亲成功了,他活了下来!
其实,像他这样的手术,在当时的陕北大地实属罕见。同样疾病的孩子有不少死去,连他最小的妹妹三年后,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夭折。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的手术和九岁小妹的夭折发生在同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腊月二十三日。
他还记得:小妹夭折的那个月,包括邻村,夭折了六名可爱的幼童。
手术前的十八个春秋,无疑是无数生死折磨的日日夜夜。他曾经在1984年夏日吞服安眠药,想结束所有的痛苦。然而,服药后更加折磨,只好想办法吐出那些幽灵。
当然,四粒安眠药片,大概也不足以吞噬他的生命吧!少年时代的一些往事刻骨铭心。
一个孩子的脸面
读小学时,正经历大生产运动,“农业学大寨”蓬蓬勃勃,学校也频繁带领学生支援秋收,这几乎是学校最重要的“课程”。
一年秋天,连续十多天校外劳动使他身体严重不支,不得不给老师请假却遭到拒绝,被迫逃课,避免劳动带给他身体的伤害。
但是,他的老师,一名山乡民办教师恼羞成怒,找到他家里,当着华发爷爷的面,用皮鞭把他驱赶到支农的现场。
他流着泪水,拖着沉重的病体,经常在野外浑浑噩噩地睡过去。
学校新修校园,全体师生都参加校园建筑。同班同学丢失了铁锹,同样是那位老师,以他家正盖新土房为由,而且距离学校最近,即认为他拿走了同学的铁锹,并找到他家向他父亲索要。

父亲气不打一处来,轮起手中铁具向他砸了过去,幸亏躲得及时。
那一天,他是在一座坟堆不远处睡了几个小时。从此,他讨厌上学,直到那个老师不当班主任了。
另外一位小学老师,给他的少年心灵也留下了巨大的伤痕。夏天,他头发很长,请老师理发。老师在他头顶,从前额到后脑勺的中缝推了一条“沟”,然后扔掉推子扬长而去,致使他不敢出门,直到几个小时后老师重新拿起推子,把他修成一个光头。
更为不堪的是,这位老师当着几个孩子的面,用五分钱的硬币,猥亵一位很小的女学生。
他的少年惊心动魄,死去活来,天空中的“海市蜃楼”竟然将他吓得半死。他什么都不可以做,但是懵懂的他,却什么也得做:拔麦子、挖碱壕、上房泥、拾山芋,等等,也因此经常不省人事。
其实,只要他剧烈跑上几十米,就可以不省人事了,更不要说外表难看的脸和浑身的哆嗦。
初中学校离家大约二十里路程,他在学校住宿。每当周末回家,别的孩子们都走在遥远的看不见的地方,他一个人流着泪喘着粗气,回到家往往是满天星斗了。
后来,爷爷被迫赶着驴拉车,担当起接送他的任务。家里穷,有时候一个周的生活费只有三角钱。重病的身体需要营养,需要自救,只好借同学的钱或者到杂货部赊些可以充饥的食品,半年时间欠下近百元。
这件事,被学校两千多人的师生大会点名批评。
脸,一双少年的脸,就这样被撕扯着,直到心灵的扭曲与变形。
虚弱身体的他,也经常失眠,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在黑暗的早晨按时起床、跑操(其实他根本不能跑操,只是在操场上走走而已),直到他初中的班主任拔掉身上的被子扔在校园,然后让学生们尽情地讽刺和观光。
虽然他读懂老师的好意,却没有人体谅他的凄凉。直到十八岁……
……
他,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少年!身体的疾病与磨难、心灵的伤痛,在他的少年扎了根。
(不幸的少年人生,给张震带来怎样的影响,他又会如何发奋有为,选择不一样的人生?敬请关注《人民作家》,下周日继续为您呈献:《不屈的生命》连载之三:乡村教育的“冒险家”!)

作者简介:
鄧瑛 , 筆名和曾用名:毛毛、櫻子。資深文化名人,著名社會活動家。現為香港國際名師名家名人聯合會榮譽副主席,國際聯合報社執行總編,世界詩歌聯合總會常務主席,作協會員、歐洲華文詩會會員,國際田園詩會顧問,鳳凰詩社歐洲總社會員等。長期從事文化藝術領域和駐外機構工作。為人謙和,文字優美,其作品和人品皆深受大家喜愛!

网名盼,陕西人,教育工作者,《盼枝花》平台主编,荔枝FM1622987主播,朗诵的作品在多家平台发表。《人民作家》平台特约主播。

男,江苏大丰人,从事广播播音工作,诵读爱好者。《人民作家》平台特约主播。


注:原文选自《人民作家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