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临江雪村》
文/王志学
一般的旅游都是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选择的地点也都是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在这凛冽的严冬到雪村去欣赏北国风光,去和冰雪相偎相依却别有一番情趣和意境。
经过5个多小时汽车的颠簸、行程400多公里,我们一行52人来到了五彭湖冰瀑景点的入口处。沿着崎岖的山路我们又一路前行,两边是陡峭的山崖、怪石嶙峋。一条小溪在路边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一群友即兴唱起了“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山路变的越来越窄,流动的溪水上面都是冰层,路面被厚厚的积雪复盖几乎无路可走。我小心翼翼的越过一个陡坡跨过一个雪坎,眼前豁然开朗前面出现了一片开阔地,一座高十四、五米冰瀑映入眼帘。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冰瀑前面是一潭池水清彻见底。流动的瀑布在这里被冻成固体的冰瀑,冰瀑晶莹剔透蔚为壮观。大家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群友们纷纷搭帮结伙和冰瀑合影留念,我俯下身来捧起潭水喝了几口,味道甘甜爽口比娃哈哈、王老吉好喝许多。
离开冰瀑乘车一个多小时,又徒步5公里左右我们来到了松岭雪村。出现在眼前的是雪的世界白的氛围,雪村错落有致的坐落在山脚下山坡上。屋顶上堆积着厚厚的白雪,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带着喜庆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红灯笼、白雪、玉米鲜艳夺目美不胜收 ,房前屋后是鸡、鸭、鹅、狗,一派温馨、祥和、宁静的山村景色。

我们10个人住在一位姓卢的老乡家,主人真诚、热情、善良。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农家饭菜,火炕烧的热热的、屋里暖暖的。看着这眼前的一切我仿拂又回到了当年支农时住的凌源县段杖子王兰沟。只不过是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炕上用高梁秸皮编制的炕席被漂亮的地板革所替带;墙上几个装有黑白照片的镜框和大胖小子的年画还是当年的模样。晚上我躺在久违的火炕上,思绪回到了那难忘的岁月,带着对往昔的回忆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们几个早早的起来到东山顶上去看日出,在这白雪皑皑的雪乡,看日出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等了一会儿,就看见在天边和群山相交的一条线上出现了橙黄色,忽然,在这条线上最亮的点上太阳一跃而出,把灿烂的光辉洒向了神州大地。在咔咔的响声中摄影师记录下了这美丽的瞬间。此时红太阳苒苒升起群山变的分外妖娆。抬眼望去,阳光、群山、村落、白雪交相互映美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山水画、水墨画、水彩画,无论你从那个角度取景,画下来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群友们惊叹着、赞叹着,大呼不虚此行。朋友们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影,有阳刚式的,有柔媚式的,有单人的,有多人组合的,尽展风采各领风骚。可忙坏了群里的摄影师们。

早饭后是自由活动,滑雪徒步摄影大家随意。滑雪场在村东头的山岗上,大家用租来的滑雪轮胎和自己带来的雪飘开心的玩。在这里每一个人的童心、童趣、童真被唤醒,朋友们忘记了年龄、没有了矜持,象孩子一样大声的喊叫。尽情的释放宣泄自己的情感,排遣着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我也凑热闹上去坐了几圈滑雪轮胎,声嘶力竭的喊了几嗓子,享受着滑雪带来的刺激和愉悦。
看离吃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我一个人向村西的山上走去。这里的雪很厚已没膝盖,我在没有路的雪地上硬是走出一条路来。白色主宰了这里的一切,那雪白的深沉、纯净、没有一点杂质,单调而又丰厚。脱离了肮脏和庸俗,展示的是纯洁、清高和典雅。人生如雪,来了走了,苍茫天地间空余一片白茫茫。我把身体扔进了雪的怀抱里,享受着和雪零距离接触。我躺在雪地上,仰望天空看云卷云舒,浮想联翩感慨系之。大声朗诵着“轻轻的雪走了,正如雪轻轻的来;雪轻轻的招手,送天地一片洁白。悄悄的雪走了,正如雪悄悄的来;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粒尘埃。”

两天的雪村之行结束了,我感觉意犹未尽隐隐有些不舍。怎奈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有打道回府了。在冰瀑旁、在雪村的山岗上、在鸭绿江畔留下了我们52名群友欢乐的身影,记录了我们愉快的雪村二日游。感谢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人,选择这样好的景点供大家游玩。我期待着群里组织的下一次活动,期待着……
责任编辑:蝶鸢 主编:水之眉

【作者简介】原上草,原名王志学,长春人。当过兵,做过文秘工作。曾在省市刊物上发表过文章。退休后,除了写点东西外,喜欢唱唱歌和老三届校友们一起徒步!独自一人在净月公园的林荫小路上漫步是最大的乐趣!

【主播简介】三工 部队转业干部,喜爱唱歌,朗诵,喜欢畅漾在诗歌文学的海洋里,感悟生活,传颂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