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林散文集】《行走在人生边缘》连载五〈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人生〉/ 刘松林(陕西宝鸡)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人生
●作者:刘松林
下午四点半,CX说我们去塬上看梯田吧。麦子快黄了,站在塬上往下看,一层一层的,好看的很。于是,我们就从宝运技校侧面的一条小路向西,东拐西拐,往上走。很快就穿过了城市,来到乡村。
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阳光明丽,空气清新,城市运转形成的噪音没有了,感觉天地之间突然安静了。路边大片的麦子长势正旺,只泛出浅浅的一点黄。我们把车停在路边,来到田埂上,向下看。一块块的田地铺排开来,由于地势不高,尽管是梯田,但是显示不出层次。再往下看,就是我们的城市,近在眼前。
这里是二道原,还不是最佳观景点。我们继续往上走。经过一个村庄,又上了一个高度。房子依地势而建,层累层高,一家的房顶就是另一家的地面,显得拥挤不堪。车在房子的缝隙中腾挪。这个时候太阳在西边,塬的影子铺张下来,形成巨大的阴影,覆盖了整个村庄,显得幽暗无光。村道上没有人,甚至连农村常见的鸡鸭猪犬都不见踪影,显得很安静。我们在一个平坦宽阔的路段停下来,路边崖畔有铺设的观景台。
这里视野极好,村庄已在脚下。一排排的田块比刚才多了层次,但麦子还显青绿,与塄坎上的杂草野树分不太清,看不出梯田特有的层叠和秩序。CX就说来早了,还没到看梯田最好的时候。我说没事,也是一种景致。
塬的影子在下面的田野上画出一大块阴影,影子里面幽暗阴郁,影子外面明亮舒朗。脚下就是村民的房子,房子之间的空隙里栽满了树,很大,有一棵树刚好长在观景台正前方,巨大的树冠遮挡了一部分视线,好像在跟人开着玩笑:就不让你看,就不让你看!树叶在微风吹拂下,发出刷拉拉的响声,仿佛是它在得意地笑。
CX就说应该把这棵树移走。我说这是建观景台的人疏忽了,这么大的树,移不好就死了。CX就说也是,既然建观景台,就应该慎重选点,建观景台的初衷没有错,错就错在选址上,看来问题还是出在落实层面。再好的创意,落不实等于没有,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其实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上次我们去郑家坡,看到新修的生产路,坡度太陡,中看不中用。往往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但到了基层,就会荒腔走板,变了样子。这就是歪嘴和尚念歪经!
我们继续往上走。十几分钟后,就到了塬顶。这里是陵辉村。我们把车停在一户农家墙外的阴影里。塬上一马平川,目光所及,都是大片的麦田。阳光照在麦芒上,映出一层虚光,一眼望去,就像是在麦田上罩了一圈透明的壳,透过这层透明的壳,才能看见下面真切的麦穗。麦穗很饱满,看来今年是个丰收年。空气里弥漫着麦子的清香。
我们沿着田间小路向东,来到塬边。下面的金陵河谷和河谷中挤挤巴巴的城市尽收眼底,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的一角。塬边崖畔上长满了杂草树木,槐树、枸树、酸枣树,都在视线以下。这里的农民惜地,麦子一直种到了崖畔边上。我俩在麦地边缘寻找着插足之地,向外就会踩空,跌落深渊,向里就会踩了麦子,伤了庄稼。于是小心翼翼的找着麦子的空隙,一点一点往前移动。
终于来到CX说的最佳观景点,这里的视野确实很好,没有一点遮挡。下面栉比鳞次的村庄、村庄外面的层层梯田、梯田外面的城市,城市外面的金陵河谷、金陵河谷对面的蟠龙塬都一览无遗,展现在眼前。绿的麦田、绿的树、绿的原野,与蓝的天,白的云,连成一片,一望无际,广袤无边。中间点缀的是人类生活的城市和居住的房屋,显得微渺而不足道。往东南看,金陵河谷与渭河河谷交汇处,更加开阔,远方的秦岭影影倬倬,不甚清晰,隐藏在一片苍茫的雾霭里。站的久了,就越发会感到造物的伟大、宇宙之宏阔和人类的渺小。
CX指着北面一条沟对面的山头说那就是云古山庄,山下的崖嘴上,有个关帝庙,我们一会去看看。于是我俩原路返回。过了这一片村庄,有一条向右的路,我们拐过去,把车停在一片空地上。一个老人正在扫着路上晾晒的柴草。路边一棵核桃树,很大,核桃结的很繁,密密麻麻的。CX就问老人从这里可以到庙里吧?老人很热情,说不行!要从刚才的大路上一直向前,过了河马口,再向右拐,就到庙上了。并说这是观音庙,初一十五有人,今天没有人。要求子得到那个时候。我们说没事没事,我们就去看看。然后知道老人已经八十多了,但精神状态和灵便敏捷程度一点都看不出来,还以为六十岁出头呢。就感叹现在农村医疗条件好了,环境又好,老人也多了。
我们又坐上车,十几分钟后,绕过了眼前那道沟,一座小山兀立在眼前。我们把车停放在路边,徒步上去。实际上这还算不得是山,就是一个土包包,在周围的平地和沟壑衬托下,显示出了高度。路边栽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云古生态山庄。我们沿着路,向里走,绕到山头东面,显出了一片葡萄园子,葡萄才扯蔓,果子只有针尖大小,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还没有成型。地上一根杂草也没有。在里面,是一片樱桃林子,鲜红欲滴的樱桃挂满枝头,非常诱人。然后是几排房子。我们一直往南走,往下,就到了崖畔边缘。一片荒草中,有两座小房子,这就是CX说的庙,前面靠南边的一座是观音殿,后面靠北面的是关帝殿。看样子刚刚建起来,建筑垃圾、剩余的建材到处都是。神像倒是新鲜,红的鲜艳,黄的耀眼。
我们拿出报纸,铺在关帝殿前的房檐台上,坐下来。就说这个庙,真是有意思,前观音后关羽,一个管挣钱,一个管生娃,一个佛教,一个道教,在一个庭院里,共生共处,同时享受着人们的膜拜。这应该是中国特色的宗教,和谐包容,按需所取。宝鸡周边的农村,都是寺庙不分,佛道混杂,人们也不分佛教道教,见庙就烧香,见神(佛)就磕头。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就建什么寺庙,就塑什么金身。比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哪个寺庙里都有,而且香火也最旺,这说明人们对多子多福的崇拜和渴望。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观,应该是原始拜物教的遗存,是多神教的特色。不像西方的一神教,具有排他性和攻击性。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所有的对外战争,几乎都是反击侵略,没有主动出击,即就是强大的汉唐,也是不堪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滋扰,奋起反击;所有的战争,也都是为了世俗的利益,比如领土、人口、资源,从来没有发生宗教战争,也没有发生因意识形态不同而引起的战争。外来的佛教、天主(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能在中国立住脚,并且发展壮大,侵蚀着中国传统宗教的领地,看来不是偶然的。所谓包容,难道不是一种妥协、软弱?所以中国人的价值观就走不出中华文化圈,中国的宗教也走不出中华文化圈。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侵蚀,我们只能一次次的否认普世价值观的存在。真的是这样吗?这样做有意义吗?
于是就说到了李茂贞。我们所处的陵辉村名字里的这个“陵”字,就是李茂贞的陵墓,陵辉村所处的陵原就是因李茂贞的陵墓而得名。据有关史料记载,李茂贞是唐末五代时期人,原名宋文通,因军功被唐僖宗赐名李茂贞。曾任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受封岐王。他以凤翔为大本营,长期占据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为害一方,曾血洗长安城,勾结宦官将皇帝劫持到凤翔,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无奈实力不济,导致凤翔被围困两年多,最困难时期城内每天饿死几百人,出现了公开叫卖人肉,甚至人肉不如狗肉贵的悲惨局面。唐亡后,李茂贞没有向后梁称臣,仍延用唐昭宗年号,以岐王自居,割据一方,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后来他接受后唐册封,被封为秦王。
现在当地人开发旅游资源,把李茂贞陵墓地宫整修后对外开放,号称大唐秦王陵。实际上,应该是后唐秦王。这样说,可能是借秦王李世民混淆视听,吸引眼球吧。
就是这么一个乱世枭雄,杀人魔王,却对佛教有着极高的热情。这与当地的一个高僧有关。话说当地有个高僧叫宁师,死后三天又复活了,这本来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人死了就死了,怎么能复活呢?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是死了又活了。这事好在是搁在过去,放现在,不到三天就火化了,想复活都来不及,所以现在就不会发生这种奇闻怪事。反正我没有听说过,网上也没有报道过。但是更奇怪的是这个宁师却对死后在阴曹地府的经历记忆犹新,难道真的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阴曹地府?更奇怪的是这件事涉及到唐末政坛的几个风云人物,其中就有李茂贞,还有我们下面要提到的李克用。当然还有别人。这些事他知道也就知道了,说了也就说了,作为人们茶余饭后、酒足饭饱时的话题也就那么回事了,没有人会当真的。可是这个宁师不愧是高僧,与一般人的思维就是不一样,他向官府报告了他在阴曹地府的经历。说是阴曹地府的鬼君让人带着他去请李茂贞等人上殿议事,声称李茂贞以后可以为王。这事奇就奇在李茂贞不久后确实被封为岐王。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反正这事在《宋高僧传》第二十一卷中有记载,白纸黑字,马虎不得。于是李茂贞就认为是佛祖在庇护他,所以大发慈悲,六次修复在“会昌法难”和唐末战乱中被破坏的法门寺,这就为保护法门寺这一佛教遗迹做出了贡献。
但是,李茂贞对佛慷慨,对人刻薄,最终佛祖也没能保佑他一统天下、面南称制,世世代代享受富贵荣华,在他死后不久,他的王国就被后唐撤并。无独有偶的是,与李茂贞同时期的晋王李克用也对佛教很着迷。我去年去太原,那边的蒙山大佛就曾得到李克用大规模的维修和保护。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后人附会?抑或是当时战乱频仍时期人们寄托精神的一种普遍行为?上千年过去了,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已经不得而知了。
关于大唐秦王陵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是李茂贞在给自己修建陵墓时,为了防止以后被盗,采取了及其严格的保密和安全措施,墓道是乱石叠压,层层累积;墓顶采用石条叠压拱卫,不留缺口,只要动一块石头,墓道、墓顶就会塌陷,将人埋没。这还不算,在完工之后他还将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工匠杀死,免得泄露了墓葬的秘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百密必有一疏。这些工匠里面有一个人知道工程完成后,他们必定会被杀死,于是心生一计,与其这样被杀死,毫无价值的付出生命,不如利用机会,给后世儿孙留一份财富。于是就在拱墓时留了个一块石头,没有与其他石条叠压,这样就留下了一个洞口。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果然在大墓建成后,这名工匠与其他参与建墓的工匠被全部杀死。李茂贞的儿子按照李茂贞生前愿望埋葬了李茂贞,原以为万无一失,巨大的财富可以保证他的父亲在地下继续享受富贵荣华。谁知道那个工匠的儿子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从预留的洞口直接进入墓室,盗走了李茂贞多年积蓄的财富。这个盗洞现在还在,正对着李茂贞的棺椁,就像是一只天眼,盯着李茂贞,让他死后不得安生。又仿佛是那个工匠诡异的眼睛,一直在嘲笑着自以为是的李茂贞。一千年后,这里成了旅游景点,李茂贞的棺椁成了供人赏玩的物件,被成百上千的人观瞻、惊扰,这可能是他生前没有想到的。
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变幻莫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善恶终有缘,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太阳慢慢的下去了,天也越来越暗,一阵风吹来,感觉有点冷。我们双手合十,向庙里的关帝坐像鞠了个躬,就出来了。一路上,我的眼前一直闪现着关老爷那微睁的双眼,他在想着什么呢?

(音频、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