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虎凤蝶》连载之十一(第21、22章)
●作者:安焱

第二十一章
在这之前,立志跳出龙门,四处去应聘。对龙子平来说,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曾记他十八岁夏忙毕,周原县招一批通往秦岭深处的修路工,县上给召公镇分了两个名额。龙占才把分派到龙蹄沟大队的唯一一个名额,私下留给了龙子平。
那次招工要求极严,一旦通过各项考核,在工作队干满三年以上,户口迁出,立马转成正式工。龙子平通过村镇目测面试后,才拿到推荐表去周原县城体检。他去后,听站在队前边的应聘者说,招工方测身高,不够一米六五,坚决不要。
“不行,好不容易弄到这个名额,不能落到他人手里。明个还有最后一天体检。我不行,我叫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兄弟龙拉锁来冒名顶替我。他个子大,他肯定行。”脑子反应极快的龙子平没有再排队到去体检室,而是从队伍中溜出,顾不上半路歇息,步行快速赶回三十里外的龙蹄沟,直接去了龙蹄沟村东头的龙拉锁家。他向喝过夜汤,闲着没事,坐在土炕边的煤油灯下,用火柴棍掏耳屎的龙拉锁说明他去应聘的情况后,三心二意的龙拉锁被眼前这个兄弟至诚的关照给说服了。
那一夜,没敢回龙蹄沟村西头自己家的龙子平在龙拉锁家说了半晚上闲话,天不亮同睡一炕的兄弟俩出了村子,顺着沟坡下的七星河小道,步行三十多里走向县城。一路上龙子平叮咛龙拉锁,担心龙拉锁说漏了嘴,说错了话。
“哥啊,你千万要记住,如果有人问起你,一不要说你结了婚,二不要说你叫龙拉锁。不管以后走到哪里谁问起你,你都要说,你叫龙子平,龙蹄沟人,未婚。”
“子平,你在怀疑我的智商吗?”不是瓜怂的龙拉锁反问道。
“那倒不是!”笑着的龙子平刚到县城,便把已填好的那张,张冠李戴的求职推荐表交给龙拉锁,带他去体检的地方。
那天,龙拉锁顺利通过体检,被正式录用了。他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给兴糊涂了。他跑去茅房解手,竟然错进了女厕所……
通往秦岭的二级公路,修了不到三年竣了工。整个公路队撤离到宝鸡以西,动工开修通往凤县的公路。龙拉锁嫌条件苦,离家远,又赶上媳妇生二胎坐月子。头一胎生的女孩,没管好还是不知啥原因,长着长着成了瓜娃,三岁了还不会说话,五岁了只会叫爸爸妈妈。
那第二胎,眼看媳妇就要生产了。他必须守在媳妇身边,再不能有半点闪失。
一个多月过去了,没给队上领导打招呼,也没有办理书面请假手续的龙拉锁长达一月没去修路队上班。队上领导按自动离职,从花名册上将龙拉锁永久地删除了。
后来,龙子平听说,在修路吃苦耐劳坚持下去的工人都把户口落到宝鸡市,吃上了商品粮,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令没后悔药吃的龙拉锁后悔不已。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干啥没恒心的龙拉锁半途而废,将美好的前程毁于一旦的事,随时随地告诫刚去降帐镇火车站上班,有点不太适应的龙子平。他不能做第二个龙拉锁。每天他除了跟师傅跑几里路检查铁轨,捡垃圾外,回车站还要给过路的火车加水。
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管怎么说,这工作比钻在农业社一天挣10分工强百倍千倍,月月多少有钱领。他的这种不怕吃苦的良好心态,使他没觉出丝毫的累,倒感到每天日子过得很踏实,很开心。
尤其是跟王凤霞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后,奋发图强的他更加热爱这份工作。早上第一个起床的他第一个到达工作地点,第一个向领导打招呼的新工人。
精神焕发的龙子平以一名铁路工人的崭新身份,再一次出现在王家窑的时候,看到村前庄后被一片片快速成材的泡桐树遮挡。明媚的阳光下,和暖的微风轻轻吹拂着。一棵棵泡桐树在摇摆着身姿,给他跳舞,好像是在欢迎他这个王家窑的新女婿。树上的喜鹊跳上窜下,唧唧喳喳叫着,给他这个新女婿唱喜庆的凯歌。
龙子平并没着急着踏进丈母娘的家门,而站在虎凤岭上,居高临下,望着二里外的沟底,那条细长细长的,如白蛇在舞动的曲折的七星河,在胸有成竹的想应对策略。那天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龙府,也代表本人的修养和口才。尤其是语言上,不能再出现任何的差错,不要给这桩本来就漏洞百出,随时会坍塌,毁灭的婚姻再抹上黑煤。
他猜想老丈人会问他什么敏感话题?丈母娘会给他提啥要求?他对比他高一头的王凤霞要说些啥?这一切的一切,包括王家人可能问到的所有尖钻难缠问题?他必须在进老丈人家门前全部想到,并在心中打好草稿,提前拟定出令王家人最满意的答案。
比如说,王世万试探他能给多少彩礼?他应该回答:“人家给多少?我给多少,咱按规矩办。不不不,人家出七百,我给八百;人家出八百,我给一千。”
如果丁氏问他:“你婚后有没有另批一院地方,搬出去的打算?”
“有有有,计划婚后十年,不不不,五年必须搬出去。要不一大家人挤在屁股大的土炕上,咋睡呢?”
他还准备了王凤霞嫌他个子低,该如何应对的答案:浓缩的都是精华。可人家王凤霞那天却非常的懂事,呆望了他老半天,啥都没说,也啥都没问。她不问,他问:“媳妇,咱俩啥时候上县城扯大货呀?”
再优秀的男人,也有缺点;再有缺陷的男人,也有闪光的一面。虽然王凤霞念书不多,也没有什么溢美之词来表达。但她听得出,龙子平对结婚是多么的急切,同时觉察到,他对她的爱是发自肺腑的百分之二百的真心实意。
“休想!我要的货,你扯不起。我要貂皮大衣虎皮床,凤凰的羽毛做衣裳。”有意刁难龙子平的王凤霞语言中,故意多了几分排斥和嫌弃,少了几份好感和关注。
想得到王凤霞,做王世万的准女婿,内容还包括对龙子平本人的善善恶恶等方方面面,做更进一步深刻调查和全方位的考究。
坐在炕里头的丁氏拿眼窝把三女白翻了两眼,王世万用烟锅头在槐木炕边轻敲了两下,在警告三女说:“凤霞,胡说啥呢?你要说就好好说。”
先前龙子平跑了三趟,坚决不同意的丁氏、王世万这次嘴角有所松动,总算接纳了这个低汉汉男人,同意王凤霞跟他交往。
两人确定关系没多久,省国棉二厂在王家窑招女工,王家窑民众一致推荐心灵手巧的姑娘王凤霞去,后来招聘方听说她处了对象,又改录了同村另一个名叫王琳琳的优秀女子。
为这事,到后来的后来,王凤霞恨龙子平一辈子。要不是龙子平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急催着刘媒婆订婚。她十拿九稳当上了纺织厂工人,嫁到城里,成了农村人慕求的城里人,也就不会成了这个暴性子男人的女人。
婚后没十年,他恫下大难子,改写了她的人生路。诚然,龙子平不是王凤霞心中最理想的男人,可她顾于家人的颜面和出于对媒人职业的尊重,再加上鼓了三百八的狠劲的龙子平的穷追不舍,跟他僵持了一年零十一个月后,最终她还是同意结婚了。
“我儿子有媳妇了,我儿子有媳妇了!”睡梦中一次次笑醒的龙继荣可能是龙蹄沟村子最兴奋的那个糟老头了。最近,一连吃过龙子平给他煎的三副汤药后,病情好转,人也有了精神。他借高兴劲又扛起长木凳,出了龙府西去,串村走巷剃头磨剪子。
龙继荣的生意圈子不在龙蹄沟,龙蹄沟人都知他有疯病,没人敢给他活干,怕出事情。而在以龙蹄沟为圆心,十里为半径以外的任何村庄。
那天他要走的地方叫神差村(属岐山县管辖),好几月没去那村子。他清楚地记得,半年前他去过那地方,活多得没干完。一路上,心神游荡在沟洼坡田里,负重若轻的龙继荣没感到路很长。他刚进村一放下凳子,一群娃娃便尾追而至。
“龙理发,人人夸,头上插得刺玫花。”高兴的龙继荣给那些围着夸他的娃娃们散水果糖,“说得好,说得好!”娃娃们接过糖,又改口说:“龙理发,人人骂,头上顶的是豆腐渣。”龙继荣拿出小方镜,照了照早上走的急匆忘了梳理的艺术长发。他取出木梳,给木梳上蘸了些清水,重新梳了又梳。
今日出门忘了看老黄历,听了娃娃们说他的头发乱,一下子不高兴的龙继荣说:“骂人不是好孩子。去,赶紧回去叫你妈来磨剪刀,叫你爷来剃光头。”老汉剃头刮脸,婆娘们磨剪刀磨菜刀,只要一听是龙理发,都会来成全他的生意,保证他活路不断。
龙继荣的理发手艺在当地虽称不上数一数二,但瞎好也算是行内老手,尽管没固定场所,没经过专业培训,他的技术也不过是二流三流,出门混碗饭吃,还是绝对的绰绰有余。
平时不抽烟的龙继荣出门口袋却常常装着纸烟。他见坐在一旁等待或者跟他日闲杆的闲人,他都给发烟。之前他是教书匠,严谨、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到改行当了理发师,还是保持没变。每剃一刀或推一推子,他都一丝不苟;磨菜刀、剪刀跟剃头,捉推子是两码事,刀面与磨刀石角度过小,半天磨不锋利;角度太大,三两下刀就磨卷刃了。但不论磨菜刀还是磨剪刀,刀刃与磨石的角度他都掌握的恰到好处,锋利无比。磨出的菜刀能砍断排骨,磨出的剪刀能剪断铁丝。
婆娘的毛盖能拾掇不?能。他放下推子又拿起剪刀。小娃的头能理不?能。他举起随时有可能挟头发的手动推子,吹了吹推上的头发,给推子口搞了些润滑油,小心翼翼地给刚过百天的小娃一推子,一推子推完了。
神差村大人娃娃都夸龙继荣热情大方会做生意。当有人问他年轻时是干啥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他总是避而不答。或者编谎说:“年轻时给地主拉长工,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已出嫁,儿看好日子,过两天结婚。”
“孩子都到你跟前孝顺么?”
“孝顺!女隔三差五提羊肉泡来看我。儿上顿下顿给我端吃端喝。”
“孝顺就好,干你这一行,肩扛一二百斤重的东西,跑东跑西,挣得是辛苦钱。我看您年龄也大了,等娃把婚了,也该享享福了。”
“你说得是,说得好。”听过一番近似拉家常的贴心话后,眼看天黑将下来。龙继荣收拾摊子,挑起长凳沿原路返回,往家走。他一想起明个儿子结婚,高兴地边走边说快板《拾黄金》片段:
我爸跟皇上见过面,我妈跟娘娘吃过饭。吃饭端得是玉石碗,尿盆上镶得是五彩蓝。出门坐轿把礼送满,回家捶背有丫鬟。
自从把我爸钻了土,地方的绅士趔的远,换了人,换了脸,反过来跟咱打算盘。
……
到现在,我没吃的没喝的,没家没社,没铺没盖,没媳妇没娃,只剩下我一个光杆杆,你看危险不危险!!!

与其说龙继荣是在照本宣科戏说花儿仁义,还不如说他借旷野无人,在自嘲他自己,发泄现实生活中跟台词类似遭遇的他的凄苦与悲凉。
路过罗局镇,天已黑透。他看那家羊肉摊还没收工,羊肉摊隔壁卖散酒的女人似乎在等他来。羊肉味、酒味混杂的香气,飘散进他鼻孔,让饥饿的肚子无法拒绝。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龙继荣来说,今晚不吃白不吃,喝了也白喝。于是他提了半斤羊杂 ,打了二两散酒。走一阵子,歇下来吃几块羊杂,喝几口烧酒。那样摇摇晃晃地边走路边吃喝,走过强家沟,正行走在龙蹄沟西坡口,野地边那一大片埋死人的乱糟坟。
歪歪斜斜的龙继荣地走着走着,看到黑暗处那一堆堆土坟,也随之在他的视野里晃动,仿佛在与他共舞。他感到恐怖、害怕、茫然。
两腿交叉如蹁蒜的龙继荣继续摇晃着忘我的躯体,很慌张地前行。忽如被一大块料礓娃绊倒,连人带家当栽滚入路下的低洼地。
如掉悬崖的龙继荣“”啊”的一声过后,爬坐起身,看到周边黑天黑地黑黑漆漆一片。他一手按摩隐隐作痛的脚面,一手摸了摸碰疼的额头,然后很费劲地站了起来。
整个人被黑暗包裹,脚还没来得及迈出,他看到不远处的乱糟坟里,一团更黑的影子,向他缓缓移动。他越看,那影子越高大。他举起长木凳厉吼道:“谁?你是人还是鬼?”
“爹,是我。我是子安一个。听我哥说你今天一大早出了远门,天黑了,人还不回来,我哥人忙,叫我来寻你来了。”
“原来是你小兔崽子。”心松了的龙继荣扑踏坐回土地上,放下凳子说:“如果你不来,爹恐怕今晚要睡这乱糟坟,与鬼同眠喽!”
肩膀宽大结实的高个子龙子安左肩扛着他爹,右肩扛着他爹的所有家当,迈着压不乱的步子,向村子缓缓挪去。龙子安进了龙府,先扶龙继荣坐上土炕,用热水擦洗了他爹青肿的脚面,再给他爹蹭破皮的额头伤口,撒了些白药粉,裹了层药用胶布。
没等龙子安忙完,突然听见清醒过来的龙继荣突然奇怪地问:“子安,你咋会在这儿?”
“爹,你忘了,明个我哥结婚,我提前来帮忙,咋就不能在这儿?”龙继荣拍了拍晕中带疼的脑袋,他怎么什么也记不起来了。龙子安担心,回来路上听他爹说他被料礓娃绊倒,人栽了个大跟头。他判断他爹那没好利索的神经病,怕是受到意外刺激又被撞犯了。
第二十二章
村子西边边,龙应发家院子老水井旁,跟厨房相连的那间窄小偏厦土瓦房,最早是牲口房。后来家口重,不养牲口了。萧玛瑙打算把它做为大娃龙吉锁结婚用。
在那个城里姑娘热衷嫁给城里小伙的年代。工作虽在城里的龙吉锁城里要靠山没靠山,要亲戚没亲戚。一心要在城里找个商品粮媳妇,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后来,年龄晃过三十的龙吉锁还是在城里没讨到媳妇。单位上的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同单位吃商品粮的女同事。前夫有了新欢后,撂下女同事和两个孩子。
像他生母一样,怀有菩萨心肠的龙吉锁听后没啥意见。他认为他这样成家,既解决了父母挂在嘴边常念叨的人生大事;又解决他跟她成家后的住房问题。可他还是担心远在老家的父母不同意。
儿大不由娘,龙吉锁与这个带拖油瓶女人的婚事,令同样好面子的龙家人觉得不怎么光彩,在老家连个结婚的酒席都没摆。萧玛瑙先前计划为龙吉锁结婚备用的新房,就闲置了下来。再后来,龙子平说了媳妇,就借给他,让他作为婚房临时住,起名借草屋。
人逢喜事精神爽。结婚前两天,眼里闪烁着欢天喜地光彩的龙子平用红油漆,在屋子的两扇旧黑门上,漆出红边子。一连漆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油亮,一遍比一遍鲜红。
他还把借草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重新收拾布置了一番。土炕墙周圈,贴了旧报纸。坑墙东头三十六格小木窗,贴上喜庆的红贴子,坑墙西头离炕半米高的厚木板上,放着两个一大一小的长方形红木箱。大木箱上画着一列冒黑烟的火车,车轮从关中绿油油的平原滚滚而过。小木箱上画着一对鸳鸯荡漾在荷花盛开的绿波间嬉水……
为防箱子过重压坏木板,考虑周全的龙子平用8号粗铁丝拦系木板腰,绑上屋顶的木梁。木板与炕面的夹层,塞着枕头被子和一张带抽屉的大红色正方形小坑桌。
进屋子迎面的大红立柜上,一左一右摆着两个一样大的红木匣。预留出来的中央位置,是放新媳妇明天带来梳妆用的镜子、梳子、篦子、棒榔油、雪花糕等化妆品。
大红立柜正上方土墙上,预留位置挂新娘明天带来的一大方块用七彩丝线,刺绣包边的蓝底子布饰,十三个大大小小的口袋上,是新娘王凤霞耗时大半年,一针针一线线精心绘制的巨幅花开富贵的繁荣图腾。
这个刺绣“为人民服务”的方片布饰,当地人叫它“信插囊囊”。它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龙蹄沟一带心灵手巧的姑娘出嫁必做的陪嫁物。它承载着每一个新娘子对新郎满满的爱意和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信插囊囊上方墙中央悬挂一大一小的屏景。大屏景画面是人民大会堂,小屏景画面是北京天安门。
一夜夜美妙的幻想,抑制不住龙子平的热情,使他畅想明天,拜天地的所有细节,同时他也提醒自己,明天再忙,不要忘了早早去龙府请他老爹来喝他们结婚的喜酒。
农村人讲究多,接新媳妇要去早。天不亮,龙子平门族的人(新郎不在其中)便把顶红头巾,穿红棉袄、红棉裤、红新鞋的新媳妇及其娘家的送女团,一道迎接出王家窑村子。
那个年代,农村人娶媳妇没轿坐,更没车坐。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是新娘一步步走到新郎家的。送亲、迎亲队伍必经路段的大树、电杆、碌碡等有灵性的大物体。按乡俗,一律贴小红喜帖。
龙应发家贴有红喜贴的门楼前,有人嗵,嗵,嗵三声巨响,传达出新媳妇进了村子的消息。街坊邻居们闻炮声,一波波涌向龙应天家,去吃由大厨师龙甲祥掌勺的特色臊子面。
六十年代农村生活条件差,好多农村娃过去结婚只管一顿包谷糁糁面。敢为天下先的龙子平改变了过去结婚只吃一顿饭的旧俗。他结婚当天,破例给客人管两顿饭,上顿臊子面,下顿大肉、炒菜和馒头。
院内土墙上那张大红帖上,帖着姚大料用毛笔写的纳礼人礼单。礼单上跟龙子平同年同月生的龙拉锁贺礼上的最早。龙子平的姑龙殊玉干礼上的最重。同父异母的兄弟龙子安礼上得最花梢。水壶、条绒布,样样式式啥都有。
客人们在享用早餐臊子面后,吃晌午酒席之前,按乡俗要举行拜天地仪式。针对特定人、特定事、特定家庭,编好特定稿子的村上大能人姚大料已满脸喜气地提前来到拜天地现场。抽着粘有喜庆味道香烟的姚大料胳肢窝里挟着自编独创的顺口溜,站在贺喜人群中,手拿红绸子快板,恭候新郎新娘的闪亮出场。
当手上抹过防冻的棒榔油,脸上擦过增白的雪花膏,穿着大红色新棉袄的新娘子王凤霞被社员们前簇后拥,亮相在贴红对联的借草屋外的院子时,听见乐呵呵的姚大料大声宣布:“龙子平王凤霞结婚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项:鸣炮开始。穿得新增增的新媳妇王凤霞和同样穿的新增增的新郎龙子平被社员们里三圈外三圈包围在土门楼前的人群中央。
鞭炮一声惊千里,个个来看拜天地;
新人出了房子门,惹来一院贺喜人。
第二项:新郎新娘就位。穿得新增增的新郎喜笑颜开地与乡亲们又见了面。一对天作地和的恋人,今日光明正大地站在一起,双喜同贺,结为夫妻。周边所有的一切人和物,全是他俩拜堂成亲的见证人。
贺喜群众站满院,都来想把新人看;
新郎新娘向前站,男左女右不能乱。

第三项:亲友送情。亲戚或者友人出面,为新郎新娘身上搭红布或红被面。趁此想寻机溜走的新娘王凤霞被拽回了现场。为了不影响婚礼正常进行,姚大料叫两个打手,站在新娘左右,协助他进行婚礼。
今天爷婆格外红,子平家中喜临门;
新郎新娘请站好,不要随便去乱跑;
送礼亲友来送情,说明叫啥哪里人?
第四项:向主席像致敬。礼拜四方是龙蹄沟一带拜天地的重要内容。姚司仪双手端着MZX像:
新郎新娘抬头看,ZX画像挂当面;
男敬礼,女鞠躬;行动一致要记清。
新郎新娘向后转,亲戚朋友站满院;
大喜日子见亲朋,没个礼节可不行。
新郎新娘向左转,大小观众不能冤;
不过三天没大小,年龄虽小班辈老。
新郎新娘向右转,那边礼节还未见,
给了礼节才公平,免得他们在争经。
拜过四方回原向,接着进行第五项。

第五项:宣读结婚证书。
新郎新娘穿的硬,好像今天是结婚;
结婚当然都高兴,不知有没有结婚证?
新郎龙子平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结婚证,交给贺礼人。姚大料两手高举结婚证书,向八方来宾观看。
此纸就叫结婚证,上面盖着公社印;
绿里花红像奖状,它又和奖状不一样。
有它结婚才许可,没它结婚是乱搞。
原来二人有此证,难怪今天胆子正;
上下穿的料子货,高价成衣外边套。
新娘穿得新棉袄,大红围巾把头裹;
雪花膏,擦脸蛋;嘴唇红得象樱桃。
说完新人说新郎,从小穿戴很平常;
延安精神大发扬,今天结婚变了样;
一身高价闪又亮。从头到脚放光芒。
第六项:新郎新娘谈恋爱经过。
新郎新娘不愿谈,我给大家说一遍;
新娘本是沟边人,她和子平有感情;
托人说话把面见,互赠东西做留念;
不要二老搞包办,自己事情自己谈。
子平虽是年青人,思想保守说不成,
你们婚前怎样谈,别人都瞎未发现;
慢慢说细细谈,好让年轻人学经验。
新郎新娘嘴闭严,想把群众来欺骗;
你们经过不多见,咱队社员都宣传;
别的事情咱不谈,今天当众说一件:
……
上老丈人家不吃饭,决心要打持久战;
饿得头晕冒虚汗,躺在炕上把嘴拌;
无人之时把气叹,一看无法装病犯;
直到丈母娘说情愿,高高兴兴把家还。
把家还……

第七项:新郎新娘互赠礼物。一般互赠的是一对绣鸳鸯的红手帕或带“喜”字的红方巾。
新郎新娘礼参见,相互低头把礼还;
仪式进行一大半,大伙脸上笑开颜;
说得我嘴干烟瘾发,二新礼物在哪达?
擦嘴需要布帕帕,抽烟忘了把火拿;
今天忙来忘了带,现在就向二新借。
新娘从红棉袄囊囊内,掏出一新手帕给贺礼人,姚大料接过后道:
新娘手帕就是花,有了汗水就能擦;
只是小的太穷气,不怪新人怪机器。
新郎从新棉裤内,摸出一整盒未开拆的宝成牌香烟,送与贺礼人姚大料。
新郎谢礼不算轻,一包香烟二十根;
好烟好酒好姻缘,赛过梁鸿和孟光。
第八项:新郎新娘谈婚后生活。站在两新中间的贺礼人姚大料揣摸着新娘心思,故意贴近新娘耳根,悄悄问话后,放大声胡编说:“新娘说,不要娃”。惹得满院人哄堂大笑。然后他又旧技重演,去交头接耳问新郎,虚张声势大喊:“新郎说,要八个”。又一阵欢笑而来,用此互动来活跃现场的喜庆气氛。
新郎新娘不习惯,有话不愿当众谈;
为了你们婚后好,我送几事要知晓。
一是眼界要放宽,要为四化把力添。
二是搞好责任田,科学种地排万难。
三是夫妻要和气,计划生育要注意。
四是全家要团结,不搞自私闹分裂。
勤俭节约心连心,艰苦奋斗好作风。
互敬互助全家乐,相亲相爱白到老。
日常生活不平凡,事情多得说不完……

第九项:来宾讲话。
今天气氛格外浓,村上领导也光临。
唱独角戏多年,有丰富经验的姚大料发现了人群中的村长龙占才,恭维他请他讲两句庆贺话。没做任何准备的龙占才脸色一变,借口感冒喉咙疼,摆摆手,接过龙子平发的喜烟,走开了。他去头门口的烟茶招待处,喝老碗茶去了。
第十项:新郎新娘入洞房。
一盘喜糖撒八方,大人娃娃争着抢;
生活甜蜜喜洋洋,欢送二新入洞房。
【待续】

作者简介:
安焱,原名安红朝。昵称麒麟才子。陕西扶风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西府文化名人。南国文学宝鸡社社长,《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
1996年开始创作,迄今累计创作超过100万字。先后在《中国乡村》《陕西农村报》、《西部散文选刊》《宝鸡散文家》《旅游商报》《百家号》《品诗》《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今日头条》《龙盟诗社》《都市头条》等杂志、报刊及全国各大网路平台发表作品超过10万字。著有《安焱诗文集》。长达50万余字的长篇乡土小说《虎凤蝶》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品。

(音频、图片来源网络与小说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