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烧的岁月里走来(19)
(根据抗战离休干部苗献龄回忆录整理编写)
文字整理:苗 電
内容提要:
苗献龄,河南西平权寨苗张人,现居河南省郸城县,98岁,中共党员,离休干部,现在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沟通交流无碍。
1923年,苗献龄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权寨镇苗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饱受艰辛穷困,13岁为生活所迫,去亲戚家中药铺当学徒,16岁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10年,49年4月参加解放军。50年4月赴朝鲜作战。
本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了近代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从农村家庭饥寒交迫的生活,到国民党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福建前线山区备战,转业后地方工作创业,文革中的磨难,平反后工作安置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读后给人以亲历革命发展过程的感觉。
—————————————————
五十五,平反安置,路途艰难
197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下达文件,要求落实政策,没有重大问题的领导干部,一律予以平反安置。
我是1971年下半年给予平反的,县委组织部把我的档案材料进行了梳理,文化大革命中加进去的很多虚假材料和强迫材料都予以销毁,我很久以来郁结心头的精神压力才算得以释放。
当时,虽然对我进行了平反昭雪,也考虑到了给我恢复安置工作,但原来我的卫生科长岗位,已经有人了,我也不知道那些篡权的造反派凭什么力量就保住了自己的官位。
1972年春,在我毫不知情,领导又没有提前和我谈话沟通的情况下,县卫生系统领导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宣布把我调到县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负责医院后勤总务工作。
其实,宣布我到医院任职之前,医院的院长,党支部书记名额早已确定,我是属于“配员”过来的,平反后“恢复职务”的国家政策,在郸城县卫生系统执行中却有了折扣,我不但没有恢复职务,也不是“连降三级”,而是“一次降三级”。
我已经五十来岁了,职务高低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但“国家政策”在这里被亵渎,被玩弄,并且他们连一句沟通谈心的话都没有,我心里总有点愤愤不平。
但工作是以党组织的名义宣布的,我是一名党员,就必须服从党组织的分配,再说,自己刚平反昭雪,不管安排哪个岗位,参加什么工作,都是在精神上,思想上和日常生活上得到了解放,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做事,只要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就行,所以,我打消了向上级组织申报不公平待遇的打算。
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锻炼了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个性,我是一个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劳动者,当有人在平反后恢复职务的安排上为我鸣不平的时候,我很坦然地自我解嘲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郸城县人民医院工作的那些年,我直接参与规划建设的项目很多:首先填平、美化了医院院子里的污水沟和臭水塘,疏通了地下排水管道,然后建成了医院传染病防疫治疗区域专有病房,盖起了医院伙房和餐厅,盖起了职工宿舍楼,新建了医院门诊大楼等。
那几年,虽然国家经济困难,医院的硬件建设发展速度并不慢,上级领导看我踏实敬业,无怨无悔,不久便颁发文件,为我迁居江苏徐州农村的爱人和孩子恢复了郸城县的城镇户口,我也把他们从江苏徐州接了回来,可以在郸城县安排到相关的学校,正大光明地读书学习了。
五十六,胃部切除手术
由于在抗美援朝艰苦岁月里生活没有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落下的胃病一直难以康复,并且发作频率也越来越高,加上在医院里这些年的辛苦操劳,身体状况也是越来越差,“胃溃疡”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发展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1975年春节放假期间,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工程都已经基本结束,通过和家人商量,我在医院进行了胃部切除手术。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手术,就是想春节有家人陪护,节后还可以上班。
因为溃疡面积较大,胃部被切除了三分之二,主刀医生是外科主任周礼荣,手术过程因为使用“麻醉”不当,给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出血量也较大,手术后我身体非常虚弱,没有补血,只给我输了两天糖水,在医院里静养了几天,然后就让我搬回家休养,这时候,我好像感觉到“走资派”的阴影还在笼罩着我。
手术还算成功,我身体也慢慢好转。春节过后,伤口还没有愈合,为了不让以前照顾我的爱人和孩子的徐州亲戚一家人担心,三月份,大女儿作为知情下乡锻炼还在假期中,我和大女儿商量好,在她的陪同下,到江苏徐州看望岳父一家。
因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在火车上行动非常困难,全靠女儿照顾。往返八天时间,我们才回到了郸城家里。
这次手术过程,给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五十七,和知识青年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5年下半年,郸城县人民政府交给医疗卫生系统一个任务,派一名医疗干部到本县宜路人民公社林场,和知识青年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带领知识青年进行劳动锻炼。
卫生科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县人民医院。
那天,县医院党支部书记王守绪组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上级通知,然后商讨有谁去宜路公社林场担任这一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当时,我是分管行政和后勤的副院长,又是刚刚做过胃部切除手术的,恢复的较慢,身体还很虚弱,看到大家都不发表意见,我就慢慢地站起来说: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去的话,还是我去吧,我今年五十多了,下去锻炼锻炼也好。
我刚说到这里,大家急忙给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决议之后,我回家做了一番准备,考虑到胃部手术被切除了三分之二,日常饮食是个大问题,就买了一个小煤火炉,买了一些钙奶粉,小米等,打算到了宜路林场之后自己做饭吃,因为那时候我只能吃些流食,不能吃硬食物,所以只好做了这样的准备。
到了宜路林场后,我按照上级要求,先召开一个林场职工全体会议,和大家见了个面,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
这些知识青年,除了本县的,还有郑州下乡来的,总共有一百三十多人。这一百三十多名青年男女,在这个林场里已经生活了一年多,大都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情况。
林场里有农田,果园,砖瓦厂,他们都能按照分配,到各自的岗位上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
也有一部分青年被分配到生产队参加劳动的,大家都能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劳动锻炼,我也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安定他们的思想情绪。
1975年冬季,县印刷厂需要职工,经县劳动局批复,要从青年农场抽调二十五名青年。我和林场领导班子研究后,首先动员知识青年自愿报名,经审核批准后可以回到郸城县城印刷厂参加工作。
因为是印刷厂工作,想想可以从农民转成工人了,大家都积极主动报名,其中大多是女青年。
我们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讨论,选定了二十五人,通知他们春节后到印刷厂上班。也算是完成了县里交给的招工任务。
那一年的征兵工作做的也很好,我们首先召开征兵动员会,只要够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军,择优录取,通过体检之后,我们从宜路林场送走了八位知识青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

作者简介:
苗電, 字烈光, 河南西平人,中国西平嫘祖诗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理事,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國新聞報社《盛世诗韵》编辑组主编。近年来主编《盛世诗韵》第一集、第二集;驻马店市《天中记忆·诗词卷·西平篇》编委委员、《西平古今诗词选》副主编、《黉门今古》杂志诗词板块责任编辑,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报道、人物通讯、散文札记、诗词曲赋百余篇(首)
地址:河南西平县老干局五楼《黉门今古》编辑部。
联系电话:1893967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