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画家、作家金帆书画作品鉴赏
金帆: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的边缘
在广州猎德一个小胡同里,有一幢外形简陋的楼房,其中一间别样的小屋,幽雅,宁静文韵怡然,潮墨悠悠,屋主人给它取了一个别样的名字--闲墨斋,它的主人便是本文的主人公金帆,一位在文坛默默耕耘十余载,闲暇之余,携泔墨之情,任游于山水之间,集作家与画家风范于一体,别样感觉的艺术家。
前几年,《鹰潭日报》和其它报刊多次采访报道了金帆文学创作的经历。在小说创作上金帆深有造诣。其小说多次获得全国性奖项,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由此,谁都知道金帆是一个作家,一个从稻田里走出来的农民作家。但对于他的画,知道的人却廖廖无几。
金帆是一位把一切得失都置之度外的人,因为醉心艺术追求,人生反而开阔起来,对于身边的人与事愈发宽容。虽然金帆有些腼腆,但透露出的个性却非常抢眼,甚至“与众不同”。
其实,金帆先是爱好绘画,而后才从事文学创作的。
金帆的画真正被外界认同,还是一次偶然的时间,去年应深圳一位企业界好友之约,创作了两副山水画,在一家画廓裱画时,一眼让画廓老板看中。画廓老板说,这种画风的画一定会好卖,当即与金帆订下协议。,每月给画廓供20--30副作品。金帆笑笑说,二三十副看来供不了,但我会尽力的。之后,金帆与三家画廓保持联系。
采访时,金帆正在创作一幅未完成的山水画,在伏案凝神的沉静中,他抬起头来,脸上还带着陶然沉醉的表情,我的开场白又勾起了他美好的回忆,金帆不无幽默地说:“获奖已是过去的事情了,我这人很平凡,没有什么好张扬的,无非是写写画画而已,我们坐下来聊聊,切磋切磋画艺,倒是件好事。“说着,他把我请到画案旁,几句话、几个动作,让我感觉到一种力量。而金帆那直率开朗的性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欣赏他的画作时,我思绪触摸到的,还是那静静的峰峦、淙淙的流水、幽幽的山径阡陌、翻滚的江河云涛以及生生不息的四季流风……
这个世界,因为美丽而感动,这个世界,因为美丽的创造者而感动。
因为感动,我们的采访才丰富起来。
金帆从小就对绘画产生迷恋。面对成熟的庄稼或袅袅的炊烟,总有压抑不住的激动。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这份古怪的情感,只有笔,才能做到。幼时的金帆最喜欢看“小人书”,看完后他就开始临摹书中的山水花草及各色人物,宋江、李逵、曹操、岳飞……有时就在课本上画,那课本被弄得脏兮兮的,他仍是乐此不疲。画画既是他的爱好,又是他的天赋。但在那个时候,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学画谈何容易。
其实,金帆的经历丰富多彩,他生在余江,长在白塔河畔,参过军,之后,转业到地方,一直从事企业文秘工作,无论职业、身份怎么变,他对中国画的挚爱始终不变。那段丰富的军旅生活,使他得益非浅。工作之余,他倾心瀚墨,使画艺突飞猛进。博大险峻的山川孕育了他奔放不羁的性格,钟灵毓秀的山水又赋予他沉蕴连绵的创作灵感。走南闯北丰富的经历成就了他独具个性的画风,既有海纳百川的豪放大气,也有春雨潇潇的空灵细腻。
人说:“画若其人”,金帆的画大气潇洒,正如其人。曾有人称他为“金大侠“,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广泛的爱好和多彩的人生,他告诉我说:“我学书画顿悟,不仅来自书画本身,还借助于其他文化艺术的修养,爱好甚广”,正是借助于他的文化艺术修养,他自然地融入绘画之中,注重研究喜怒哀乐之情的挥洒,他说:“有了诗人的气质,书画意境就可以深邃隽永。学习音乐,只为体会旋律如何抑扬顿挫,波涛起伏,将音乐的节奏、旋律美赋予画中。”他还尽情饱揽祖国的名山大川、陶冶自己的性情,将天地河山之神韵浓缩于笔端,所以,他的作品狂放不羁,似有大江东去之势。
金帆的画风凝重悠远,圆润雄浑,意境辽阔,既生动细腻,又磅礴浩荡,既取百家之长,又独具特色,且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精华的部分,他的创作题材多、思路广,既能从小处着笔,又能从大处立意,一枝花、一棵树、几片叶,信手拈来、用笔流畅,着墨均匀,栩栩如生,大的作品,他则用笔粗犷,泼墨如注,临近险绝,涧云翻滚,滔滔不息。但又放中不乱,醉而复醒,“素虽驰驱相关绳墨之外,却回旋进退而莫不中折“,每一幅作品的谋篇布局,都结构慎密,其笔法也是跌岩起伏,错落有致,可谓”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大有“白石之经传也”。
金帆说,他画画从来不打草稿,往往都是即兴而作,他认为笔随情走,无法之法乃为法是画家崇尚的作画意境。因为收藏丰富,所以他的作品博采众长,似乎有很多人的影子,但事实上都是他自己的风格。
他的作品《秋色》、《松下问童子》、《苍山静水》等,都是以墨为基础,保持墨与色的统一,从而造成一种新鲜感与力度感,显示出与传统山水中明显不同的色彩效果,而且,他的笔墨情趣,强调神韵,意境、内涵,更注重文学修养,往往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和诗浑然一体,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底,这些,在《秋山晚照》、《松轩醉雪》、《春山明丽》等大部分作品中都可以领略到。
显然,金帆的水墨山水画不同于传统中国画,在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创作上,他不仅有更为深广的延伸,更有别具一格的创新,他认为,画种不应该以创作媒介及器材来分类中国画与西洋画。艺术创新也不应拘泥于形式,绘画艺术创作,不仅讲求技巧上的娴熟和匠心独具,更应饱含创作者的艺术激情和对艺术本身的理解,在此过程中体现画家对生活的情感与品味。同时,画家在画面中融入多种创作元素时,不可为了寻求迥然不同的风格或以追求创新,而将现代机械化中的某些元素,用以辅助或丰富创作的素材。他认为艺术的纯净与返璞归真才是创作的本质,也是他对绘画艺术的最终信仰。
我看金帆的画,总觉得它有着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有着激动人心的内在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内在的生命力才引起我感情的共鸣和审美的愉悦。
关于画理,金帆有属于自己的见解,他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乃大势所趋,现在有不少画家的部分作品名为创新,实为脱离生活,游离现实,以混沌思想迷茫之意,在画中散步虚无缥缈、孤寂冷漠之灰色情调,追求怪诞离奇,以丑为美的不健康倾向,不扬文人画之长,却嗜末流之藓介,这是值得注意的。从艺十余年,他努力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之中去,使得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帖近生活、帖近当下。走进他的画室,似有鹤翔云空,鱼游浅底,牛卧芳坪的境界,仿佛还能听到鸣鸣鸟叫声、吠吠犬叫、棕棕流水、拍岸惊涛,确实有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这是一个灵魂倍受关注的年代,金帆的画作留下了一个流浪艺术家成长岁月里美丽的痕迹,金帆的行为虽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行为,他唱的是属于自己的歌,他涌动着的是属于他心灵深处的激情。在他的画作中,我们似乎能听到热闹和喧哗之后隐着人们温柔而并不宁静的心声,他们期待着社会的赞许……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
十多年来,金帆勤勤恳恳地执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繁重的公务之余,他常常会“泡”在画室,时间对他为说十分宝贵,这是他灵魂歇息的一片天空,此时,喧嚣、浮华得以净化,思绪和情感得以宣泄。
金帆不求闻达,不入俗流,热爱工作忠于职守,用稿纸和画笔表达自己对大自的热爱。
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人生历程中所有痛苦和美好的回忆,经过岁月的发酵,在金帆心里终于酿成了历久弥香的生命老酒。
头条编辑投稿热线15850438587(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