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 日 走 山
●文/刘松林
五一假日,不想出去看人海,就懒在家里,看电视、看朋友圈、睡觉、吃零食,浑浑噩噩,实在是感觉无聊。
早晨起来,妻突然说我们去爬山吧。于是就联系一帮朋友,各自分头准备,采买食品。大家聚在一起了,都问妻,我们去哪里啊?妻说我也不知道,大家定吧。于是各抒己见,有说去解家滩,有说去西山,有说去县功,莫衷一是。最后WQ说去杨家山,GZ立即说好,于是大家都说好。WQ是文理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是我们朋友圈里学历最高的,学识渊博,又是教授,年纪轻轻就出了几本专著,说话有号召力,我们平时有什么事,都会找他分析排解。
于是一行人分乘三辆车,来到宝钛老厂区。ML原来在这里上班,就向大家推荐这里的铡刀面、酱牛肉,说是非常好吃。于是大家就去吃铡刀面,汤多辣子汪,漂着生韭菜,鲜红的辣椒,碧绿的韭菜,雪白的面条。韭菜的清香和油泼辣子略带焦糊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和视觉。大家都说好,于是一人一大碗,酣畅淋漓。
BH突然问大家,买牛肉了没有?他喜欢吃肉,每次吃饭都离不开肉,要不就使性子。ML就说不是说好你买吗?BH一脸茫然:忘了。ML脸上就流露出一种先知先觉的浅笑,我就知道你靠不住!WQ急忙站起来说,我去买,我知道路!说着就往外走。ML就说:他是找借口抽烟去了。他俩是一家子,当然知道底细。BH也跟着出去,大家都吃完了,一起离开。在卖牛肉摊位前,WQ要买牛肉,BH要买牛筋、牛肚。说是换个口味,不一定天天吃牛肉。我说牛筋咬不动,还是买牛肉吧。BH无奈地说,其实我已经买了牛肉,想给你们一个惊喜,弄巧成拙,穿帮了!ML听BH这么一说,翻翻眼睛,走了。
厂区路边的法桐都很粗,一个人抱不拢,一看就是生长了五六十年了,仍然枝繁叶茂。路两边的住宅楼都是砖混结构,五六层高,还有不少单边筒子楼。幽静倒是幽静,整洁也还整洁,就是感觉有点荒凉。ML说现在大多数职工都搬到新区了,这里是老厂区,人不多了,住的大都是退休职工。
我们沿市场旁边的小路,顺着宝钛生活区的外墙,来到了一条通往山上的水泥路。一墙之隔,就是农村,小块的田地里面种着各种蔬菜,显得有点凌乱。抬眼满山满坡的绿色和盛开的槐花,倒也养眼。只是墙根下的一条污水沟,流淌着宝钛生活区的污水,散发出一股恶臭,跟这里的环境极不相称。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一个英雄人物说过“没有大粪臭,就没有大米香”,倒也是符合生活的逻辑。
一踏上上山的路,宝钛生活区就被甩在了脚下。刚开始大家还在一起,走着走着就分成几拨了。WQ、GZ和我三个年龄最大的是第一梯队,走在前面,ML、LL是第二梯队,走在中间,妻和BH、GH走的最慢,是第三梯队。我们这一群里,BH年龄最小,还经常打篮球,组队参加比赛,据说还打过宝鸡市、高新区的联赛,拿过名次的。可是走路却不行,给出的理由是腰椎间盘突出。既然这样,那还怎么打篮球啊?还说是主力中锋呢。
我们几个“老年人”边说边走,渐渐地就把他们“年轻人”甩到后面了。这是一条新修的水泥路。记得我前年8月份来的时候,还没有硬化,只是一条山间小道。平常还可以走,到了下雨下雪,就不能走了。村上的孩子们在山下的学校上学,要绕一个多小时的路,很不方便。村上的书记希望我们能够帮助解决资金,把这条路修好。一方面方便群众出行,更重要的是方便孩子们上学。后来我们想方设法争取了资金,帮助村上修好了这条便民路。这条路修好后我今天是第一次走,感觉质量各方面还可以,靠山的一面有退水渠,靠崖的一面有护坡。路肩上的杂草茂盛葱茏,开着各色的小花。一个护路人员用镰刀割着杂草,不让它们疯长。
走了十几分钟,我们就上到了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大树,一棵是皂角树,一棵是核桃树,足有三个人那么粗。树冠能遮住三间房。看树上的铭牌,都是三百六十年以上树龄了,是名副其实的古树。树下面的路边,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杨家山村几个字。从这里往下看,东面是宝钛老厂区,北面一直延伸到高新区。西面是村子。村子不大,人也不多,但是却很整洁。原来听村上书记说过,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有的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只在过年过节时候回来看看。只有老人还在村里住。很多人房子盖的好好的,长年没有人住,只是个象征了。
这里其实是块土塬,还不能算作是山。真正的山就在南边不远处。
我们沿着塬边的路向南走。山仿佛就在眼前。道路左边的土崖上,长满了杂草野树,枸树、槐树、酸枣、山桃树、猕猴桃、野枸杞,大家相安无事,各得其所。道路右边的田地里,是村民们种的庄稼,有麦田,有果园。小麦正在扬花,樱桃已经成型。早樱桃已经红透了,挂在枝头,晶莹夺目。更多的土地都荒了,虽然种了庄稼,栽了果树,但是没有人管,被野草给糊满了。看来野生的东西生命力就是比人养的要强。看着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我们都觉得很可惜。但是仔细想想,农民辛苦一年,一亩地的收入还没有进城打工一个月挣得多。搁谁也会算清楚这个账的。
道路顺着塬边蜿蜒,一路攀升,很快就到了山脚下。这时路也断了。道路尽头的高压线杆上,悬挂着一个告示牌:十一月一日到四月三十日禁止闲杂人等进山,不许携带火源。今天刚好是四月三十日,是禁令的最后一天。
到底是上山呢还是就此回去呢?大家意见出现了分歧。BH说不上去了,差不多就行了,在这里吃点东西,休息休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了,就可以回了。WQ和GZ坚持往上走,我们又不是闲杂人等,既然来了,就上去看看。其他的人就说采取自愿,先在这里休息休息,吃点东西,想回去的人可以回去,想上山的人继续往前走。
大家觉得这个方案好。就有人提出能不能派人先上去,看看上面有什么好看的,路好走不好走。WQ和我自告奋勇,前去探路。于是其他人都坐下休息,我俩就顺着小路,往上走。
路沿着山坡,盘旋上升。虽然不宽,倒也不险。进入山里,植被和景色就显示出另外的面貌。蔷薇花已经开败,果子上的花蕊还没有退尽。野刺玫花期正盛。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也在盛开,感觉春天还没有走远。我就想起了白居易的一句诗:人间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不到二十分钟,我俩已经登上第一个山峰。
这是一座游离于群山之外的孤峰。山顶被人削平,就像一个倒扣的大碗。站在山顶往下看,道路就像是一条发亮的白丝带,在塬上盘桓。他们几个就像移动的黑点,显得那么渺小。田野顺着山势,依次降低,形成一块块的梯田,显得很有层次感。远方的村庄和更远处的城市,都笼罩在一层雾霾里,仿佛是在梦里。
我俩在山顶待了一会,就原路返回。在半山腰的岔路口,碰到一个歇脚的人,他身上穿着宝钛的工作服,一看就是宝钛的职工。WQ就上去跟他打招呼。从谈话中我们知道他是宝钛的退休职工,上山挖蕨菜刚下来,顺道捋了点槐花,说是老伴想吃了。还说往年这个时候,槐花才盛开。今年前段时间气温上升太快,槐花已经开败了,只能到山里找。老人说年轻人都往新区跑,那里有什么啊,就是个楼高车多人杂,环境根本跟这里不能比。这里空气新鲜、环境优雅,没事了爬爬山,还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空气里全是负氧离子,以后肯定会升值的!我觉得他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往外跑呢?关键是这里毕竟有点偏僻,配套设施落后,生活不方便。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缺憾。往往环境优雅是要牺牲发展的代价的。
我俩喘了口气,就先下来了。然后就告诉ML他们山上的情况。大家打开带来的食物,女人吃面皮,男人吃肉,在初夏微凉的风里,在弥漫着淡淡清香的山野上,尽情享受着自然的恩赐。
吃饱了喝足了,刚才行走的疲乏也消失了。然后大家讨论起下一步的行程。BH、GH几个年轻人坚持要回去,ML和WQ则想继续往里走,我和妻也决定上山,觉得已经来了,不能刚到山脚下就回去,有点不甘心,GZ和LL也不想回去。于是我们六人重新启程,往山上走。在登上第一座山峰后,大家觉得意犹未尽,就决定再往里面走走。于是我们就顺着草丛里若隐若现的小路继续走。
树越来越密,草越来越盛。WQ走在前面,拿着一个树枝,不停地敲打着草丛,防止有蛇。路上不时有被风刮折的树枝挡着,脚底下还有带刺的野草刮着裤子,还有草籽不停的附着在裤子上。WQ走在前面,不仅要探路,还要驱蛇,还要把阻碍我们行走的杂草往两边分,特别是带刺的野草。山里的草大多数都带刺,不小心就会划破手。
槐花越开越盛,GZ他们就想捋点回去吃。老婆也按捺不住了。于是我们就找那些开的不是很大的,把树枝拉下来,一把一把往下捋。槐花很嫩,只能拌麦饭吃。我小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每年春天都会捋槐花吃。现在城里人不缺吃穿,却也喜欢尝个鲜。我们这里槐树很多,都生长在塄坎崖坢上。槐树不成才,很少有人栽种,基本上都是野生的。但是槐树的叶子有一种淡淡的香甜,刚发出的嫩芽可以做菜吃,羊也喜欢吃。所以尽管槐树不成才,但还是招人喜欢的,不像枸树,什么也做不成,没有一点用处。
我们边捋边走,越走路越不好走。起初还有人走过的痕迹,偶尔会看见有人捋槐花折断的树枝,割断的草,后来就没有人留下的痕迹了。所谓的路只是多少年前人们在山坡上挖出来的可以搁住脚的土窝窝,被茂密的草丛和树枝覆盖着。透过树枝的缝隙,可以看到陡峭的山谷和远处的民居。头顶上都是纵横交错的树枝,天空在浓密的树叶上面若隐若现。光线越来越暗。女人们就提出返回吧。男人们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就指着前面露出亮光的一处山梁说,走到那里就返回。要不你们在这里休息,我们到前面看看。女人们前后左右看看,觉得还是不安全,只好无奈的跟着我们,继续走下去。
WQ越走兴致越高,走到一处山梁,女人们就提出要返回,他就说到前面那个拐弯。女人们就说总是说前面的拐弯,都拐了多少个弯了,也没有个尽头。你们男人说话有没有个准信?真是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男人那张破嘴!于是我们就指天发誓,就是前面那个拐弯,这次说话绝对算话!于是大家就在草丛和树枝的缝隙中艰难穿行,男人们走在前面开路,还要在险要的地方保护女人。我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裤腿上沾满了草刺。带的水只剩下小半瓶了,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路要走,只能咽口唾沫,润润嗓子。
草的种类越来越多,路边的野花也越来越灿烂,都是平常没有见过的。有蜂在花间穿梭,看见人也不躲避。看来在自己的地盘上,谁都会这么自信,这么有底气。有一种草,叶子足有一块八百的瓷砖那么大,大家都不认识。还有一种草,杆像竹笋一样,一直往上串,有一人那么高,杆杆上长满了小刺,毛毛茸茸的,顶上长了许多芽蕾,不知道是不是要开花,抑或是要长叶子。ML指着一个许多小花堆砌成拇指大小一团的白花说,看看,这绣球花开的多好!我说是绣球花还没有人相信!我想起来刚进山的时候她说过这个话。我们赶紧附和,就是绣球花,这么大的绣球花,真漂亮!还有一种小花,粉白的底色,粉红的花纹,点缀着黑色的小点,虽然没有小拇指甲大,但是很精致,像一只只蝴蝶,很漂亮。还有成片成片的蔷薇,白的,黄的,粉的,从山崖上垂落下来,随风轻轻摆动,像花的瀑布。我把这些拍下来,发到陌陌动态里面,很快就有人评论,还有人问这是哪里啊?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山,只能含糊其辞,大家还以为我不愿意说呢。
就这样边走边看,不知不觉的来到一个突出的山梁上。这里地势高,树也稀了,草也低了,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路似乎也到头了,女人们趁机提出不走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这时候我感觉到腰酸腿疼,有点累了。大家拿出来剩下的食物,说是吃了减轻负担,但是基本上没有人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水。六个人只有两个小半瓶水,大家互相传递,抿一口润润嗓子。剩下一大口都说不渴了,没人喝,就放在大家中间。其实不是不渴,是想留点在回去的路上喝,毕竟还有几个小时的路要走。年龄最小的LL看大家都不喝,就说你们都不渴吗?不喝了我就喝了,免得又带回去。大家都说我们不渴,你喝吧。于是她就一口气喝光了,还说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帮助别人,不能让你们这么远的路,再把它背回去!大家都笑了,说你真是个热心肠!
站在这里,四下里看,三面都是深不可及的山崖,隔着山谷,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北面的山口外面,就是我们的城市。打开地图,可以知道山谷下面的小河叫温水河。山谷太深,草木太密,从上面往下什么也看不见。太阳出来了,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山风拂过,特别惬意。
从这里看北面的山口,实际上不远,仿佛就在脚下。但是我们感觉就好像是两个世界。再想早上的事情,竟然什么也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