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感的张力
——评龚学明诗集《世间万物皆亲人》、《爸爸谣》
作者|陈鸣鸣
▍春天的模样
这些笼中的鸟何以欢叫不停
和我一样,被暖的阳光
瞬间照热后背?你们锦绣的羽背松开
我听到鸟在说:
“一生中的热情多少宝贵
打开喉咙,打开自由,爱和给予”
所有的后撤都含有悲悯
强大的敌对,也有柔软之时
藤蔓上的花叫迎春花
娇嫩,色纯,像羞涩中的矜持和坚定
城市里也有布谷鸟
在逼仄的公园的草丛中抒发怀旧之意。
“自古人世如此
忘却生死,插秧播种”
我看到的神在白云之上
他睥睨一切,俯看万物:
一切都是虚幻,一切皆有可能
“我愿意从无到有
但我并不自喜,也无重压”
春天的游戏耐人寻味
▍哦,暴雨
打开天窗,打开
暴雨的热烈;交出隐秘
交出雨水的酒窝
万物都在寻找幸福
移动爱的角度一一水莲蕉,合成
新的姓名和心情,轻晃怀中水滴
狐尾藻转身,簇拥,向上伸展
两只白蝴蝶啊,相约飞去
绍兴,绍兴
我坐在五月环绕的鸟鸣中
等待一场暴雨:
合欢花的痛应运而生
垂柳喜于重复描绘风的传递
碧桃反思果子之谜
银薇抱定好听的名字一一
而我在静候天空的保证
和交出的兴奋
我爱的影子在水中奔走
激流在夜晚成真
暴雨比一万只孔雀的泪水更美
在岩石之上
湖光后退一一雨中的雷声向前,
是公开的肯定
▍小暑第九日
魔鬼的影子
穿过花朵的宁静
风声有烦躁的一瞬。
我决定将你们沉入水中。
将罪恶的秤砣忘记。
花朵的美丽徐徐放大
我微闭眼睛跟随
不可改变:遭遇与遭遇
有糖也有盐;
惦记的面包并不止于吃。
他们的头发
有可爱的愤怒
这么多的有罪之身
他们无视玫瑰园。
我享受着衰老的甜蜜
离永恒
在思与想之间
▍小寒,在故乡遇见雪
黄酒微醺,白雪轻舞
灯光比一百年前的醒目
胜出不少
看得清的比看不清的
不会更多
归途,曾在一个时间的
平面上展现
但过往的叙述
会自上而下,从虚无
返回真实
张浦这个地方,在地理上
飘忽不定
近视的变化令思乡者惊恐
唯远观,在思念中
才留下肯定的信心
而终究要回来
我带着黑夜的忧伤没有预料
成群结队的雪
我只记得不多的几粒
他们是下午我在照片背后
读到的,祖父母、伯父长着
翅膀的名字和会飞的
年龄数字
小寒:为一年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进入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龚学明,居南京。上世纪80年代求学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至江苏新华日报社,扬子晚报创办工作至今。现为江苏扬子晚报《诗风》诗刊主编。
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新闻和文学的写作,1984年大三时在《诗歌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并陆续在《诗刊》《中国作家》《文艺报》《钟山》《上海文学》《上海诗人》《北京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诗、散文、小小说、报告文学。龚学明长期致力于亲情诗和八行诗的探索和写作,被誉为中国亲情诗现代主义写作第一人,其诗集《白的鸟紫的花》中112首写作其父亲的诗作,“是新诗中的独有文本”(杨克语),诗集《爸爸谣》“是百年新诗惟一专注献予父亲的诗集”(郭建强语)。作品入选多种选集。曾获《诗刊》、江苏作协等组织的多个奖项,第二届海燕诗歌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优秀编辑奖,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等授予的中国新归来诗人代表诗人奖。关于其诗歌的评论刊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文坛》和《星星·理论刊》等。其诗集被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图书馆收藏,诗歌被译成英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等国家传播。

敏感的张力
——评龚学明诗集《世间万物皆亲人》、《爸爸谣》
作者|陈鸣鸣
世界在坚强地哭泣。时光静止了,时光飞逝了,时光在每个人的心里被记住,时光在每个人的心里被遗忘,只是有了记录,淡淡的、浓浓的,哀伤的、幸福的,拼搏的、奋斗的,都成了画卷,席席展开,风月无边。我并不了解诗家龚学明,读他的诗集,向往已久,终于有了机会。2020年的春天,中国的疫情有所控制,他的两本诗集;《世间万物皆亲人》、《爸爸谣》如约而至。他在倔强地与这个世界求和,敏感、细致、思想、自成风格,是我对这两本诗集的主要印象。
他想告诉世界他的感受、感觉、感想。他把泪水涟涟化作对父亲的连绵不绝的思念。人人都活在这个世上,但是,诗人龚学明是用诗歌当心脏,与世界一起跳动。他诗歌中间呈现的景象,很多我颇为熟悉,因为我和他一样,也生活在南京。他有着伟岸的身躯,他有着一颗温暖的心。
首先,我惊奇于他神奇的出版能力。在《世界万物皆亲人》这本诗集的最后一章:《庚子遭遇(汉英对照)》,收录了二十三首,他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写下的诗作。伤痛的康复,归功于结痂的迅速脱落。惊心动魄的抗疫,几乎成为回忆,虽然国家依然在警惕,人民依然在防范,但是诗家龚学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诗歌呈现给世界读者,中国在抗疫中的民心、民意、民防、民思。一切都历历在目,一切都感同身受,一切因为别样的、精致的诗意表达,拓展了读者内心的诗意飞跃。
我们总是寻找名家在说些什么,其实,真正的成熟是,自己已能说服自己,也能说服别人。
两本诗集,各有芬芳,显示着作者高超的匠心独运。
一、 精湛的谋篇布局。一首独立的成功诗歌,起承转合,立意明志,并不罕见。但是,一本诗集,在诗集未诞生之前,作者其实已经知道,他的诗集像一部小说一样,所抒发的主旨,他已规划好,了然于胸。《世界万物皆亲人》,作者有意以时间为经,对于依次到来的节气逐一抒怀,世界万物是纬,填满了一条默默流淌的时间之河。这种特点在《爸爸谣》这本诗集表现毫不逊色。爸爸是个普通人,但在不普通的诗人笔下,尽情地展示一生。爸爸的离世,作者为了创作这部诗集,让悲痛延长,让人看得心疼。童年的爸爸,成长的爸爸,壮年的爸爸,担当的爸爸,病中的爸爸。如果说史诗就是采用这种表达的方式,诗人龚学明把爸爸龚祥云载入了史册。热爱亲人,是永不遗忘亲人。
二、 娴熟的收放自如。读这两本诗集,可以肯定地说,在一堆沙子中,如果有金子,那么一定会被读者发现。也就是说,这两本诗集已经打上了“龚学明诗歌”的标签。他其实是压抑的,但总是表达明白。花朵、树叶、河流,雨、雪、风,他在寻找一个世界,在诗人的国度里,他是诚恳的,又是骄傲的。他是收敛的,又极尽开明的。村庄、求学、工作,诗人龚学明不仅让读者对他爸爸的一生作个梳理,也对他自己本人对世界的态度和生活在这世界里的态度,有了参照意义上的、有意识的定位、理解、感悟。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孩童,但诗人显然更敏感,敏感不等于脆弱。龚学明是成熟的,成熟地利用尽显意象的诗歌表达技巧,展现他对一枝一叶、一座城市、一段时间、一位亲人(爸爸)的尽收心底。龚学明又是敏感的,他像弹奏钢琴一样,把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当作音符、乐章呈现诗歌的独特旋律、节奏和抒情。
三、 细致的情感尽现。他的诗㰤里有黑夜、有天明、有梦、有搏斗,有滴泪台阶的凄凄苦思。他热爱他自己,每一首诗歌,都像他在行走人生。他也许会闭目思考,但终敌不过诗意的喷涌而现,仿佛看到他在伏案。他是轻松的,因为诗歌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是沉重的,因为他不仅热爱自己,也真诚地善待世界。他沉重,他已人到中年,似乎人生、家族、追求赋予他更多的责任。他清醒,他知道任何人都不能永久地留在这个世界上,但可以为世界留下些什么。他就像四季都能生长的植物,知道不同的节气,表达不同的色彩。但他更像空气,几乎每时每刻都和世界纠缠在一起。他努力了,他努力过。他用心脏流出的血记录的诗行,让读者知道:时间、世界、万物、亲人是多么美好,多么让人留恋。他的诗歌纤毫毕现各种心情、各种景物、各种记忆、各段节气、各种遐想。读者似乎看到他在揪着自己的头发:这首诗歌,就这么定了。其实,他是一位美髯公,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他飘飘欲仙的灰白胡子。上帝说:“首先爱你自己。”情景交融的诗文美篇,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来自他美好的家乡泾上村,又在一座叫南京的古城市上空,睿智地飞翔。
四、 深刻的祖辈意识。父母亲,就是他的根。对母亲符号的崇拜由来已久。人们对父亲刚性的诉求,同样美好。《爸爸谣》的爸爸非常地谦和、平易近人。作者没有刻意记录自己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但是爸爸用生命的力量,培养了一个乡村走出来的才子,走进高等学府;用生命的信念,让儿子执意成为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诗人。爸爸被养父母养大,又成为一名孤儿。但是,诗人并没有孤立这个血缘关系似乎没有承接的家族,他一直认为他的家族,是爸爸和他的伯父们延续了这个家族,仿佛在神明的启示下,祖祖辈辈也像家乡的河流,绵延流长。诗人植入内心深处的祖辈意识,不仅仅与人类繁衍的意识形态有关,是深入骨髓维护家族的尊严、对亲情浓郁的尊重。他的诗章中,也记录了母亲美好的形象,像他的家乡泾上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在行云流水中充满哲思,是诗人龚学明的智慧。就像富有弹性的、饱满的血管里流淌着汩汩热血,既是被包裹的,又是富有张力的,充满热情、热忱、热爱。
(2020-05-01)

陈鸣鸣简介:女,笔名千山暮雪,二十年从军生涯,任职江苏省消防总队,当过兵、灭过火,上校警衔,著名军旅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出生于江苏启东,现居南京,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文学硕士。曾任《江苏消防》、《火警》、《橙色风》、《东方潮》、《东方文化周刊》东方诗坛副主编、主编。她涉猎小说、散文、新闻、诗歌、评论、文物、摄影,发表作品500余万字,获中国青年编辑骏马奖,“恒光杯”公安文学优秀奖,中国作协“金秋”文学一等奖,南京机关作家协会“最佳诗人”奖、“优秀创作奖”,大江诗歌奖之“华语诗歌奖”等多种奖项,荣获2015世界诗人大会“杰出女诗人奖”、2020“优秀抗疫诗人奖”。被誉为“将爱情写到极致的中国作家”。出版著作:《心桥》(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年)、《定格的记忆》(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年)、《我的爱情为谁》(作家出版社 2011年)、《像爱情一样的春天》(作家出版社 2011年)、《网络公安散文随笔精选》(作家出版社 2011年)、《消防历史的祛魅》(南京出版社 2012年)、《我这一生 就跟爱情过不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精神之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年)。主持国际东方诗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