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笔者有幸得到新蔡县黄楼镇办公室主任吴浮平的盛情相邀,和新蔡、平舆两县的书法界精英与几位诗家词人,一同赶往黄楼镇的石家湖观赏由黄楼镇政府重点扶持,由石来成创建的新兴产业荷兰豆产业园。
时值暮春,草盛花稀,微风不燥。当我们一行人来到园子时,从十里八乡赶来采摘豆荚的乡亲们早已下地劳动了。银白色的花儿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翠绿的海洋里若隐若现,空气里弥漫淡淡的荷兰豆花香……
石来成,是一个因穷没有踩过学校门的大老粗,为了生活,外出打拼成功的菜贩子。1999年,初次在甘肃种植荷兰豆获得了成功。在外闯荡多年后,发现荷兰豆是一种新兴的非常有潜力的产业。虽然自己已经日渐富裕起来,但是想到家乡的父老还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耕种模式,就毅然决然的带着他多年积攒的经验回乡创业。石来成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许下诺言: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石来成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过种植荷兰豆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展荷兰豆订单农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目前,带动荷兰豆种植50以亩上的两户、10亩以上的十来户,签定订单合同16份300多亩。新蔡县农业农村局、黄楼镇的领导也听到、看到了石来成的荷兰豆种植情况,经过调研考查认为荷兰豆种植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是石来成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脱贫之路,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石来成锦上添花般地送来了50万元的保证金。
鹧鸪天.黄楼“荷兰豆”种植园
文/何明寅
林木如堤绿郁蒙,畦畦豌豆嫩葱葱。
蔻花轻舞荚摇曳,春燕漫飞翅驭风。
莫小觑,借东风,应承群智展飞鸿。
今朝且把银锄落,播下前程富路通。
荷兰豆熟了
文/柳暗花明
草盛花稀四月初,
麦抽新穗豆荚熟。
提篮踏露农家女,
巧手新织致富图。
有感于石来成种荷兰豆
文/柳暗花明
胸无彩墨有豪情,
乡梓牵头把梦耕。
廿载倾心一粒豆,
豆生万贯报来成。
游石来成千亩荷兰豆园有感
文/平舆刘华
初夏风和日丽新,荷兰豆角绿茵茵。
青青荚果成餐食,翠翠圆珠做宴珍。
种植集中规范化,承包划片惠农人。
返乡创业功劳大,赤子来成情意真。
浣溪沙.咏石家湖千亩荷兰豆
文/平舆刘华
小巧眉弯绿角新,
荷兰豆熟绿茵茵。
石家湖畔已辞春。
沃野平原风景美,
红男绿女赏花人。
良田千亩惠农民。
石家湖观荷兰豆有感
文/王彦庆
不识大字讲诚信,廿载返乡扶众邻。
创业石湖为百姓,来成蜜豆领头人。
蝶恋花.诚赞创业青年石来成
文/杜黎霞
四月黄楼春一片。遥看石湖,似入天香苑。豆荚盈盈藤架蔓,葱葱绿叶风中颤。
漂泊浮萍何处岸?励志青年,创业多期盼。喜看今朝君达愿,成功路上星光灿。
赋得荷兰豆赞石来成
文/孙希彬
石湖四月里,绿野觅芳踪。
独有荷兰豆,诱人到此行。
观秧葱郁郁,尝豆脆生生。
绿色无公害,有机营养丰。
农家忠厚子,名唤石来成。
敢闯又能干,执着不放松。
脱贫做表率,致富当先锋。
故土难离地,健儿唱大风。
石湖
文/孙希彬
村居洁净民风淳,
绿野苍苍豌豆新。
遒劲国槐枝叶茂,
乡亲好客笑吟吟。
赞黄楼
文/孙希彬
初夏到黄楼,物华放眼收。
玫瑰花正艳,豌豆角方稠。
地沃丰饶在,人勤富裕留。
执着追梦路,儿女正风流。
咏明代国槐
文/孙希彬
三百年华岁月长,
风吹雨打度沧桑。
星移物换自坚劲,
不改初心恋故乡。
醉太平.石湖景美
文/杜黎霞
风柔水澄,古槐有情,晨光初照莹莹,薄烟环小亭。
玫园乍晴,莺歌几声,一春好景如屏,任我诗意生。
咏石家湖古槐
文/平舆刘华
一树威严气势雄,流传百载沐霜风。
石家湖里回头望,舆蔡吟诗至此逢。
世俗虽然千万变,古槐依旧叶枝葱。
人间漫道等闲事,皆付凡尘谈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