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回声――官演武散文诗与画一辑

春游东水山
(一)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立体的,只有形象的赋予青山绿水诗意时才成为风景。东水山在阳西的西南部,它传颂于外的声誉,在于其石头的奇异形态,任人想象出世间物象:鼓,大象、望夫女、勇者与壮士,奔马与牛。在这个并不封闭的深幽里,竹是一年四季的生长着,如此蓬勃,满山遍野,细小或粗壮的不胜身体纤长而弯身搭成竹的幽道,浓荫盖住了陡峭的山径。有倏然飞过蓊郁之上的鸟,更有啁啾于深林茂竹中的鸟。延续了许久光阴的造坊,用竹造纸的业绩,已一间间的消失了。传统手艺难道就绝传了?只听见东水山的水声显得低微,清晰而微小,穿过那嶙峋的石头,延伸着东水山的脉动。
清明的雾在毛毛细雨中飘浮,庞大而绵延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气色,笼罩着这里起伏绵延的山体,让那苍绿在这轻纱般的雾中隐现,而那路边屋前的花朵,或大或小的鲜红着,它们在这个暮春不是点缀,而是独立生存的颜色,在万物同生的情景里,显示着生命的美丽。
这样简单的描写远远不能表现东水山丰富的内涵,一个远近闻名的景点,我所见所知的场面与故事十分有限。若更深一点,东水山是跨境电白、阳春、阳江三地的粤西第二高峰峨凰嶂的一个自然景观。要是将峨凰嶂巅顶的怪石、大雾、世上鲜见的种种自然物种,传承千年的望夫石美丽的神话,剿匪的故事以及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军事居点等连在一起进行叙述,使东水山进入到一个系统壮观的抒写中,就更令人向往。

图1山居
(二)
清气从深处吹来,从浓密的竹海吹来鸟的啼鸣。暮春百花生长旺盛,石头房屋朴素与坚固,吸引远途行者。他平时尚未放下的负担,在半山的竹荫下放下。他坐在那粗糙的石头上感受这些寂静,山路上落叶的轻盈,那简屋旁涧下的流水,正如一杯清淡的茶水,洗过心头的尘土。
其实在这个世上,东水山里的一块石头置于半途中已经久远,忘记了年纪和回忆,它在没有人到来时已是坚硬而阴凉的,而至在春天的一个中午,行者到来顺便歇息时,这块石头也没有凡人那样,有着失意、悲伤和欢喜。置于山中,至多是承受着夜的露水和薄薄阳光的赐予。它面临着的修竹、林木,路边的紫荆花,走地的鸡,以及那门槛坐着的少女,都没有多余的幻想和欲求。
一个远途而来者,生怕某种突然而至的危险发生在毫无防范中,顺手执起一根木棍,支撑着渐感疲倦的身子,以及应对意外的袭击。而当他坐在涧边上这一块石头上,望着远近来去无常的烟雾,以及那起伏的庞大的山色,感到春天是多么平安而静谧。

图2真实与幻想
(三)
乌黑的,截成段成节成片,紊乱堆在一处,在东水山的半山腰,静寂,并且安祥。旁边有一簇簇的竹,蓬勃,连成一片,使起伏的山势成了竹海。雾从竹丛中弥漫,野花开在路边,待建的山居在一个斜坡上露出同样灰黑的不成规则的石头。让人幻想着,假若在此处安静下来,听风声和流水声,看薄雾中的鸟穿过竹叶,啼鸣着带走淡淡的春光,并且借着山中的寂静读几本书,放弃城中的一切思考,独拥这延伸的绿和清气,是不枉这漫漫旅行的。
然而,乌黑的木头没有告诉行者,它们的欢乐与忧虑,也没有雕刻着时间的长度与山的广度,它们只是比往年更黑一些。可以肯定,还没有任何人要充分利用它们,雕刻成一张乌黑的茶几,圆桌,甚至小小的坐凳,或者斩成柴薪,燃暖冷凉的灶膛。
这或许是多余的联想,微雨中寂静的小学,竹丛深处的小屋,门槛上洗擦家什的村妇和陪伴的少女,都像是无声的。东水山中这些景物与人,在一幅安谧的画图里,没有一个明朗的意义。一切存在,在时间中自然的幻变,就是没有留下一点遗憾。

图3淡泊
(四)
河床中的石头巨大嶙峋,或者细小如玉珠,在春天延续着东水山的凝静,浅细的水从石头缝隙穿过,虽然洁净,但让人深深疑惑——在连续的春雨中,那些水去了哪里呢,那深厚的植被难道就不能蓄储丰沛雨水,为一条河床施放足够的山中的流泉?然而,对于一位来访者而言,他并非只为寻水而来,在此之前,他的思维中只有东水山这个概念,给予他别于城市的联想:石头与草,竹与弯曲的山路,寂静山中造纸的作坊,以及多年前他曾光顾的石头店。这些细碎的印象,似乎在某个时刻产生引力。还有那雾中高崖上的望夫石,都是不可复制的景观。这些都成了可书写的情节。至于水的多少,并不改变东水山作为一处景观的特征。
哦,更远处可以游泳的潭水,飞泻的瀑布,他就没有想重走一趟。似乎那些景象都为他所熟悉。他可以默念它们,复写它们,当然可以写成诗句,咏诵它们。
横过这条河的石桥如常,和多年前所见的一样,不高些不低些,它坚固,再大的流水也无法将它冲跨,何况又不见言说中的滚滚洪流。但是,既然有这庞大的山系、起伏的山脉,这由竹与木与草、荆棘所滋长的庞大丰厚的植被,当真正的雨季到来,就必然有山洪咆哮而至,呼啸而去,使东水山于静中变得生动壮观。
花,小蜜蜂
在牛马羊都不到的园子里,一只小蜜蜂和一丛花草是春光下的脉动。
它细小得难以察觉,几乎是花丛中的隐者,是园子里一位怯生生的过客。
然而这是园子里一位高大主人眼中的花与蜂,是阳光下的误判。
事实上,一只小小蜜蜂,亳不惧怕一位高大者的临近俯视,它扇动几乎看不见的羽翼,低飞于花叶中,从一朵到另一朵。
牛马羊不可能到来,这里的花草也不一定适合它们的胃口。
哪是什么名字的花?同样的那么细小,那么白,刚好承得起一只蜜蜂的重量。
刚好是园子里暮春某天下午的某个时分,刚好园子里高楼下剪除芜杂中留有一丛无名之花。
只有蜜蜂知道这小朵花于它是多么亲切,只有这只蜜蜂知道这花有蜜有香,适于它辛勤的吮吸。
阳光,花和蜂,是这一处的颤动、安祥、圆满和风景。
它是这里的主人,而非过客。
我对这只蜜蜂,一朵小花,甚至一片阳光,深表歉意和祝福。

图4过桥
回到故乡的河
什么东西在水面飞翔,在岸上绿的树梢上栖息。
它们像一张白纸,一朵小雪,一片片细碎的云,一个个瞬间出现又瞬时消失的脚印。
是无声的,是轻盈的,是时光飞逝似的。
甚至是难以察觉的。
流水切切向前奔走,岸上的绿成簇成缎,延伸着,天空的蓝是无边际的。
在有限与无限,在动与静之间,卑微的人在水中捕捞,或垂钓,或者跨过河道,远行。
石头铺满河床,它们不会飞,却有无数的眼,看见优美的飞掠,接受流水的洗涤,用流水的歌声应和白色的自由的飞翔。
一个回到老家的漫步者,沉浸于自然教科书中成为自然的一分子,像是故乡的一块石头,一滴水,一朵云,一个个往返的脚印,
一只飞翔在水面和栖息于林间的白鹭。

图5神境
故乡的黄昏
假若可以选择,我就选择故乡的黄昏。
在这个时刻放下负担,走入到河水的咏唱,白鹭的翔飞,走入云下的远山和近处的林子。看天边的火烧云幻化为龙,在黄昏中盘舞。
在一天中最后的时刻,愿白天所见的事物和情节,都被朦胧的意象覆盖,抹去并不重要的裂痕,高下尊卑之别,天与地更深情的相拥一起。
在故乡的黄昏,云也将回到它的梦乡,浓阴中传出最后的鸟鸣。低飞的鸟,河岸的草,石头,堤上花,都在渐浓的暮色中消隐。
没有人追问它们夜间的梦,也没有人强求它们何时醒来。

图1山居

图2真实与幻想

图3淡泊

图4过桥

图5神境

【作者简介】
官演武,诗人,作家,画家。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散文诗学会会长。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散文诗》《诗选刊》《作品》《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人民法院报》等,作品入选多个版本,获奖多次。出版散文诗集《逐日的旅人》《灵地》《弦上的舞蹈》《诗意茂名》,诗集《诗人眼中的村居律师》、散文集《沙琅江的见证与抒情》等八部。画作广被收藏。


《中国诗歌周刊》
诗社机构简介
顾问:桑恒昌 非马 恒虹
诗评委:今音 蓝棠 西风
美术顾问:
一现飞鸿 柯林胶
社长:蓝棠
副社长:兰馨月儿 柯羽 羽君
主编:兰馨月儿
副主编:今生无悔 谭绿松
执行主编:羽君 思雅 江南
梁兵 高凉之子
美术总监: 曾志强(诗刊封面设计)
钟沛任
编委:
思雅 素宏 江帆
羽君 时光 一禅
吉祥 你若安好
大江 苏凌 娇君
景谦 黄山
宣传部长:强弓
主播团长:江帆
主播副团长:紫菱菱
主播总监:兰馨月儿
金牌主播:
江帆 紫菱菱 京鸽
徒步 曹钧 宽厚的微笑
小薇 笔墨丹青 岁月如歌
蓝调 乐笙悠悠 宝泉 远方的家
一、古诗词选稿中心
二、现代诗选稿中心
三、精品系列创作中心
(国风雅韵、新诗美韵)
四、专题创作中心
五、诗评工作室
六、“华之韵”朗诵团
七、审稿中心
八、编辑工作室
九、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