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清河记
作者/赵树利 诵读/柳依
小清河是山东省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一条饱经沧桑的历史人文之河,她汇聚济南省城甘洌的众脉泉水,裹挟数百年来孔孟儒家文化的积沉,追寻远古济水的故道,浇灌了沿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勤劳朴实的齐鲁人民,造就了鲁西北河畔流域城乡经济的崛起。

济水与江水(长江)、河水(黄河)、淮水(淮河)并称为古四渎,她起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流经河南、山东两省注入渤海。济水自山东东平以下,唐朝谓之清河。到了宋朝又有南北清河之名,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水。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大清河自济南历城以上至东阿是济水故道,自历城出东北入济阳、高苑是古漯水故道,蒲台以北是黄河水故道。1855年(清咸丰五年),多次改道的黄河水夺大清河入海,大清河的名称从此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1130至1137年(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金齐王刘豫于华山南泺水入清河处,筑下泺堰,导泺水东流入济水故道,为别于大清河始名小清河,小清河自历城经章丘、邹平、长山、新城、高苑、博兴、乐安诸县入海。1149年(金皇统九年),高苑县令高通因水坏城,将小清河改由县城南长沙沟至博兴城南麻大湖,至湾头通济桥与时水(今乌河)合,又东北至乐安由马车渎入海。

小清河承接了来自南岸山地诸多河流,雨季来临常洪水泛滥,旱季缺水断流,历史上小清河经历了一个不断湮塞水患,不断疏浚治理的过程。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筑堤,成化年间,参政唐澞征集数万饥民以使夫工,将小清河从历城至广饶浚通251公里,建闸38座,自薛渡口开减河一道,分流小清河,始开支脉沟。嘉靖年间,疏浚博兴至历城河道150公里,筑博兴、乐安境堤岸90余公里。

到了清代,1718至1719年(康熙五十七至五十八年),小清河分为两截,上截章丘、邹平、新城之水流入青沙泊,由高苑军张口入支脉河东流入海。下截承接乌河、孝妇河、麻大湖、会城泊诸水入小清河旧河。时任博兴县令李元伟上书山东巡振李树德:开挖预备河入淄河归海,以消除小清河南岸洪灾;开挖支脉河至广饶燕儿口入海,以消除小清河北岸洪灾;仍以小清河为干流,以融南北之水。从此小清河中下游形成了小清河、支脉河、预备河三河并行入海的格局,这是小清河治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是小清河步入根本治理的重大转折点和重要基石。李元伟不仅是这一格局的最初创意者,而且是这一格局的最终总理实施者。为巩固小清河治理成果,李元伟又上呈“河工并建闸善后事宜六则”,提出发挥河道工程长久效益系统的管理原则和方略,为根除小清河水患千方百计,显示了一个地方官吏的事业心和博大胸怀。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发13县民工大开支脉沟,并对浒山、清水二泊进行了清淤,以备泄蓄洪水。同时疏浚章丘县境小清河,培修万家口至军张坝段堤防。1891至1892年(光绪十七年至十八年),先疏挖博兴金家桥以东至羊角沟入海口段,开浚小清河110里,又自金家桥向西取直开河97里,在支脉预备两河之间择洼而行,因洼而势,截弯取直,无河之处,开挖新河,共计形成207里的一条新小清河。将支脉沟上段截弯取直展宽筑堤,以承上游历城、章丘等县来水,开引河注入博兴龙汪洼,博兴以下支脉沟仍留作支河以分泄小清河洪水。历城、章丘、齐东三县河段接续挑办,全河一律深通。至此断航170余年的小清河全线复航,船只可由羊角沟直达历城黄台桥,流域内水灾有所减轻,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治理。这次治理奠定了现代小清河的河流流径,至今没有大的变化。1902—1904年(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年),为保证小清河航运到足够的水位,引济南西郊玉符河水入小清河,由此小清河西延至睦里闸。

羊角沟是整治过的小清河入海口,清末,羊角沟港随着盐产量的急剧增加而迅速兴盛,这是小清河航运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到1904年(光绪三十年),这里常住人口达三千左右,交易兴旺季节达两三万人之多。港区各种行业组织机构及服务组织健全,此时的羊角沟,东航龙口、烟台,渡海可往大连,西航济南,转运津浦,贸易繁荣昌盛。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修建黄台港铁路,使黄台港成为水陆联运的口岸。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山东巡抚吴廷斌为节制小清河水位,便于通航,在小清河上修建11座船闸。对济南而言,小清河不仅是排水泄洪作用,更重要的是航运。小清河沿岸逐渐形成了军工、化工、造纸、纺织、面粉、医药、电力为主的工业城区。

济南解放后,小清河也复活了。河面上千帆竞发,川流不息。沿途酒店林立,兴旺繁华。1948—1949年,渤海解放区疏浚支脉沟高青至广饶段。特别是1964年、1994年大洪水后,山东省都组织了对小清河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小清河防洪排涝水平显著提高。上世纪末,随着快捷高速公路运输的兴起,小清河航运渐渐消退了。同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小清河曾经成了一条排污河,沿岸的县域经济迅速崛起,章丘、邹平、桓台、博兴、广饶、寿光都进入了全国百强县。

小清河起于排涝,利于灌溉,兴于航运。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省政府多次对小清河沿途排污企业进行治理,浑浊的河水又变清了,周边湖区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又现出一派北国江南好风光。2020年,山东省作出重大决策,投巨资实施小清河复航工程,打造一条黄金水道,集航运、观光、旅游多项职能一揽子工程。省城济南要设立内河口岸,通江达海,走出内陆,拥抱深蓝。现在小清河复航工程正热火朝天的进行中,力争到2022年两千吨巨轮能通航,助力鲁西北腹地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诗曰:
潺潺清河东逝水,浪花淘尽岁月催。
两岸故园今犹在,不见当年舟楫追。
而今拓宽又通航,千吨巨轮乘风威。
通江达海新天地,助推齐鲁经济飞。

作者:赵树利,山东省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物理专业,高级教师。喜欢读书、旅游、摄影,爱好文学。多次在省、市杂志上发表专业教育教学文章,近来有志于文学创作。

主播:柳依,曾经以为舞台是我的梦想,最后却选择了坐在话筒旁。播音主持是我的专业,诵读和歌唱是我的爱好。我愿用真诚的声音、流畅的语言、饱满的情感,演绎每一个作品,让作品因我的声音而插上飞翔的翅膀。

主编:陈永红。网名红尘一粟。《红尘诗坛网络文化传媒》创始人。香港大中华诗词协会会员。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沧浪诗人《江南水乡》副首版。《凤凰诗社》古韵一社内刊主编兼副秘书长。诗观:用最真实的情感书写最贴切生活的人生写照,不追风雅,但求真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