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烟雨《琵琶行》
作者:赵竹毅
诵读:邓清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这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洲司马,泪湿青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新醅的酒,明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
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渌渌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满。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
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
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江洲任职时期,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

邓清:网名骄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萍乡作家协会会员、市辞赋学会副会长、市诗词学会会员、市朗诵协会会员、《诗韵墨语》特约主播。曾参加省汇演获奖、荣获过省级诵读大赛二等奖。有散文获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三等奖且被收录于《当代散文精选》书中;有现代诗古体诗入选《世界汉语文学大观》及美国2020年《六月荷诗历》诗集书中。有散文、报告文学、现代诗、古体诗等近600多篇(首)作品散见于《中国妇女报》 《中华辞赋》 中共中央党校《实事求是学习网》《上海文艺网》《江西日报》《中华新闻网》《北京头条》《中国诗歌网》及《萍乡日报》等国级省级市级杂志刊物上并获国家级省级等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