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烧的岁月里走来(13)(根据离休干部苗献龄回忆录整理编写)
文字整理:苗 電
内容提要:
苗献龄,河南西平权寨苗张人,现居河南省郸城县,98岁,中共党员,离休干部,现在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沟通交流无碍。
1923年,苗献龄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权寨镇苗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饱受艰辛穷困,13岁为生活所迫,去亲戚家中药铺当学徒,16岁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10年,49年4月参加解放军。50年4月赴朝鲜作战。
本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了近代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从农村家庭饥寒交迫的生活,到国民党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福建前线山区备战,转业后地方工作创业,文革中的磨难,平反后工作安置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读后给人以亲历革命发展过程的感觉。
———————————————————————
三十七,军队干部施行了新的军衔制
1955年4月,军队干部经过两个多月的整顿学习之后,开始进行授衔。原来的军队干部,是只有职位,没有军衔的。
这次授衔,从4月份开始,按照原来的职务,从上到下,都按照具体条件规定有明显的职务和级别标准。
比如:最高军衔有:大元帅,然后是元帅、大将、中将、少将等、
基层军衔有: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等,军人的薪水也是按照军衔级别定下来的。
我是连级军医官,被定位中尉军衔,薪水也从原来的每月三块钱人民币,猛然涨到每月18元人民币。
这是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来的第一次军制改革。
三十八,授衔仪式在全军展开
中共中央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军队授衔仪式在全军展开,上至国家军队最高统帅,下至连排干部,都统一进行了军制改革,这是当时军制改革的一项伟大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八军,全军排级以上军队干部的军衔认定,都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在江苏省徐州市淮海宾馆大礼堂进行的,由军部管人事的领导干部逐个点名报到。
从上午8点到12点多,上千名授衔官兵参与了大会,并得到了授衔,这是部队改革的一次伟大壮举,这也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第一次军制改革。
中午宣布完授衔人员名单,所有人员都集中在淮海宾馆就餐。
因为亲自参加了这次军制改革大会,并且被授予军衔级别,所以,这次大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十九,农村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1955年,全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掀起高潮,农村改革也由互助组、初级社、逐渐转入高级社,而后直接进入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
农民的思想觉悟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刚摆脱了受剥削、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成了国家的主人,都兴高采烈,劳动积极性也极大地焕发出来,他们都向往着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尽快踏上富裕之路。
因此,祖国社会化大生产运动掀起高潮,人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对社会主义未来充满向往。
在当时来看,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人民公社是它的组织形式,它的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这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所以,最初的时候,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公社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工具简陋,对于农村人民公社建设的管理经验也极其缺乏,引进苏联的管理模式,很多不适应中国具体情况,大食堂,大锅饭,大集体,大呼隆的组织管理模式,对劳动力造成了极大地浪费,也使生产效率越来越低下,劳动人民也越来越不习惯这种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所以,不久,中央便取消了这种大食堂、大锅饭,大集体、大呼隆的体制,只保留了人民公社管理模式。
要说这次体制改革的成就,那就是锻炼了人民群众,锻炼了基层干部,收获了经验教训,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摸索到了新的出路。
—————————————————————
作者简介:
苗電, 字烈光, 河南西平人,中国西平嫘祖诗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理事,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國新聞報社《盛世诗韵》编辑组主编。近年来主编《盛世诗韵》第一集、第二集;驻马店市《天中记忆·诗词卷·西平篇》编委委员、《西平古今诗词选》副主编、《黉门今古》杂志诗词板块责任编辑,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报道、人物通讯、散文札记、诗词曲赋百余篇(首)
地址:河南西平县老干局五楼《黉门今古》编辑部。
联系电话:18939676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