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气象万千
词林正韵第三部/步韵/和凝体
冰城居士

其一
晨曦寒气追杨柳,绿草鲜希。
思绪高飞,物物欣欣别样归。
飞鸿欢叫冲天事,田地均齐。
山野晴宜,处处盈盈惬意时。

其二
晨曦寒气追杨柳,绿草鲜希。
思绪高飞,物物欣欣别样归。
飞鸿欢叫冲天事,田地均齐。
山野晴宜,处处盈盈可菊时。

其三
晨曦寒气追杨柳,绿草鲜希。
思绪高飞,物物欣欣别样归。
飞鸿欢叫冲天事,田地均齐。
山野晴宜,处处盈盈恬静时。
庚子年三月
采桑子--谷雨益
芳华虽落如烟柳,碧染绯希。
玄燕翩飞。岁岁年年一样归。
子规啼促催农事,菽茂秧齐。
翠茗莘宜。叶叶芽芽最好时。
注:短短的四十四字的一首小令竟然出现了绯希,促催(催促),菽茂,莘宜,芽芽等自造的词组。
我自己都感觉到费解。明明汉语大词典里有的是可以用的字词及词组,而且意义既有高深的词汇,也有十分口语化固定搭配,这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用上吗?
实际上虽然表面上看我们现代汉语是针对古汉语进行了改革,去掉了不少古代晦涩难懂的词汇:比如“总角”一字,意思是形容年少。但古人所留给我们的字词绝大部分都还是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在写诗填词里,现代人是照搬全用了。这是对的,因为古人在的编撰汉语的能力要高于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觉得主要原因还是一大部分当代写古诗词的人,已受了当代汉语口语的影响过深的缘故吧?不得而知。
我也是在近期呐特意地观察了一些当代人写的古诗,一看还真的有不少类似现象。
本人不是真正的学者,看到这些有些好奇,亮出来不代表对这些诗人有什么过多的意见,只是有时拿来一首古诗词和现代人写的古诗词相比较的话,我们是否还有很大不同之处?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所以我想要尽可能地用好了古人已框架好的古汉语词汇来写,是否古韵味会更浓呐?
一点浅见,一家之言,不愿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