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洲与洲诗人对话 • 美洲与亚洲诗人对话【第三期】 2020年4月出刊
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

参与的文学艺术团体
1.叶如钢翻译交流平台
2.遠方的詩-加拿大悅友小園
3.日华文学笔会
4.第三只眼诗人沙龙
5.笑傲文学平台
6.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
――――――――――――
前言
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隔太平洋相望。今天,两大洲的十二位诗人在这里一起呈现他们的精彩诗作。而美洲、澳洲和亚洲的四位艺术家呈现他们精美的油画和国画作品。眼下,在全球严峻的疫情中,我们庆幸东方的中国显示出希望和支持的光明,也期待各国一起努力阻止、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染和危害,并最终战胜这个凶险的病毒。十二位诗人多种风格的诗作,和四位艺术家的画作,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慰藉、提升,和情趣的愉悦。我在这里特别向各位读者推荐两位中国年轻女诗人邵以默和宋倩倩的作品。邵以默的诗深切,含蓄有致,富有想象、知性和创意。宋倩倩的诗真挚、鲜明,以生动、质朴、强劲和个性的语言从生活中表现出诗意。(NZ全球月刊美洲诗社社长叶如钢)
――――――――――――
本期上刊作品目录
【美洲诗人诗歌】
叶如钢(美国)——《存在方式》
雪迪(美国)——《黎明之前》
贺锐(美国)——《我们》
杨景荣(加拿大)——《此案,彼岸》
枫舟——《公园里的桥》
馨阅(加拿大)——《心声》
【亚洲诗人诗歌】
火凤凰(日本)——《春雨为何总绵绵》
庸子(中国)——《也许不说,但我知道》
沙浪(中国)——《两棵树》
日有所诗(中国)——《幸存者》
邵以默(中国)——《诊断》
宋倩倩(中国)——《坦诚相待我的爱情》
【观点和才艺】
雨文(美国)——油画《铜釜》(附配诗)
黄元元(中国香港)——大提琴风貌
艾玛寇(新西兰)——国画《安琪儿》
卢江(中国)——国画《竹报平安》(附配诗)和《天凉好个秋》

――――――――――――

存在方式
文/叶如钢(美国)
我想以镰刀方式存在
因为我以虚幻麦子方式存在过
我想以半岛方式存在
因为我以海底和陆地方式存在过
我的绝大多数存在方式
已经抽象为灵魂鸟抖落的羽毛
直到你取出一两枚
你沐浴之前我已经以水的方式存在
你开花之前我已经是含花青玉
当你不以花朵方式存在
我已为你准备了衔花的精卫
当你以月光方式存在
我已从精卫转换为无花的果实
我也以锈铁方式存在
让月光一层层附着为新锈
而你第一次呼唤我, 我像豹目一样放光
你再次呼唤我,我像神一样放光
你转身,我以弱雪落地
我很愿以青梅方式存在
但我已经是青蛇
我很愿以白鹤方式存在
但我已经是白虎

【作者简介】叶如钢, 数学家、诗人、翻译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终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曾任德国波鸿大学终身教授。翻译过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诗歌。诗作风格多样。著有诗剧/史诗作品《九大行星》和《致命华丽西娜之生死九章》,开辟了多方位诗歌写作的新方向。“第三只眼之诗人沙龙”和“叶如钢翻译交流平台”创办人和主持人。
―――――――――――

黎明之前
文/雪迪 (美国)
经过多少年,异乡人
对本土人的爱,像
寒冷地带的气流
在异域称做台风
灵魂与灵魂之间
年龄的差距,是一座
中间向两头悬空延伸的桥
水是人群,平整的
染黑了的人群;鱼儿
在单独的梦想者的脸孔下
浮起。经过多少年
家乡的红砖砌成的矮楼
家乡的爱我的女人、老人
北方的稻田、蚂蟥和大雪
使我在异地无穷无尽地孤独
像一座从两头向中间聚集的桥
下面是祖国,无法徒步穿过的
祖国。在桥的一端爱此地的
白皮肤女人,朝着家园
那爱,灵魂的爱
使我的两眼流泪
使我在断开的桥上
双眼流泪。往日的朋友
从桥的两头消失
我在写作一本诗集时变老
经过多少年,爱成为完整的
不是去爱,不是被爱
一道拱桥的完成像
一个灵魂的最终完成
跨越深渊的人,跨越
河流的人,了望家园的人
在看见一位宁静、祥和的人时
看见他们在空的中间行走
看见在心中的那条通道

【作者简介】 雪迪,原名李冰,生于北京。出版诗集【梦呓】【颤栗】【徒步旅行者】【家信】;著有诗歌评论集【骰子滚动: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分析与批评】。1990年应美国布朗大学邀请任驻校作家、访问学者,现在布朗大学工作。出版英文和中英文双语诗集9本。作品被译成英、德、法、日本、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文等。
英文诗集【普通的一天】荣获Jane Kenyon诗歌奖。荣获布朗大学Artemis Joukowsky文学创作奖,纽约巴德学院的国际奖学金和艺术学院奖,兰南基金会的文学创作奖,美国十多个创作基地的写作艺术奖,二度获得赫尔曼-哈米特奖。
―――――――――――

我们
文/贺锐(美国)
我知道你。我们隔着河流,交付。
麦已收割,拾穗的人手足昏沉。
想着壁炉前跃动的火光,
几案上野菌茶的野菌旋转,一封摊开已久的信。
想着秋雨湿衣,秋风吹发,一个人走遍黄昏。
想着三月烟雨,天地幕帐,卷帘处红男绿女——
远道而来的人独自浓雾里出没。
晚钟昏沉,弯腰埋头是虔诚的拾穗人。
鸽子回了吗?白顶尖塔的教堂——
我们是夜夜雪原上赶来却不会进去
下跪而不能受洗的教徒。
120719 21:34记
120919 20:34改

【作者简介】贺锐,祖籍湖南,毕业于哈工大电气专业,现居美国华盛顿。从事电力设备检测工作。业余诗歌爱好者。作品散见《诗人文摘》《中国诗人》《诗潮》等。
――――――――――――

此岸,彼岸*
文/杨景荣(加拿大)
爱恨,从宇宙堕入地幔
在交欢中沸腾喷发
在纠缠中天翻地裂
爱,生出喜马拉雅
恨,撕开七洲五洋
数十亿年后,那哀怨的相思
南极光,北极光…
2019.04.20
大陆漂移学说假想推动力是由于地幔出现对流,拖动板块。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此学说在魏格纳北极考察遭遇暴风雪而丧生之后就沉寂一时。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海底地质报告证实了大西洋正在扩张,而三大洲渐渐分离,令学界重新研究大陆漂移学说。后来更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作者简介】杨景荣:云南蒙自人,一九八二年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就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一九八六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大湖研究所访问学者。一九八八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布鲁格大学水生生物学硕士,滑铁卢大学湖泊生态学博士。诗作散见海内外各网刋平台及纸媒报刋,诗作巜琥珀》获2019诗歌春晚优秀奖。渥太华四季诗社巜渥水》编委。
――――――――――――

公园里的桥
文/枫舟(加拿大)
题记:2020年3月中旬,去附近水坝公园走了几座桥,照了几张相,近期看手机时来了灵感,这是疫情期间写就的第五首诗。
有谁记得清穿过多少座桥?
多少次一起走过、驻足、相送?
岁月为你唱响多少支歌?
你可曾过河拆桥?
从此岸到彼岸
也许是石桥、木桥、铁桥、跨海桥
也有视线的桥,落眼底
也有文字的桥,留心底
人世间的纠纷、鸿沟、恩怨
建一座桥
伸一双比河流更长的手
心与心相连,天涯便是咫尺
倒了,可以重建
风雨中,桥依旧在等待
你走了,对岸依旧有人在期盼
走过去,再一次握手言欢
你能否筑一条天桥?
慰藉宇宙外荒岛上的孤心?
扬帆起航吧
让桅杆竖起一座伸向天庭的桥

【作者简介】枫舟,系博雅书院作家群成员,加拿大华裔诗人,原《海外诗刊》主编,加拿大官方诗人协会会员。有诗作发表于《诗潮》、《诗刊》、《人民文学》、《创世纪》,曾经在国内诗歌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获得第三届国际大雅风(加拿大)海外华语文学杰出创作奖。出版有中文诗集《枫舟之诗》、《碎片化的人生》、《河流上的波光》、《灵魂的归来》。美国亚马逊上架有其三本英文诗集。枫舟属意象派抒情诗人,他的诗观是:“以最少的文字构筑最大的空间,表达温柔敦厚的情感,追求美轮美奂的意境”。
――――――――――――

心声
文/馨閲(加拿大)
我不会自甘堕落与垃圾为伍
我不会在网络沉沦萎靡颓废
写诗 是因为心灵居住着美好
爱自由 爱社会
爱春天的新绿在大地复苏
爱四季的分明各有色彩
爱友情的真诚 如泉水的纯净
更爱诗的灵魂 如月光的无暇
让生命的旖旎 文字的瑰丽
与所有心灵的明媚 汇成
牧童的山溪 一路向前
为人生的旅行欢唱
永不回头
2020.03.24

【作者简介】馨閲 ,中文名赵学文,英文名Justin Zhao,定居加拿大多伦多。祖籍東北,從事物流工作,業餘喜歡英文翻譯。现为乐诗中西平台编辑。

――――――――――――

春雨为何总绵绵
文/火凤凰(海外)
全球洲与洲诗人对话 • 美洲与亚洲诗人对话【第三期】 这春雨不一般
丝丝缕缕滋润着生活的爱恋
一任薄薄的风使劲吹来淡淡凉意
那些柳枝,吐绿成诗
梳洗出春天里还乡的燕影
铧犁之音,划出春天的起点
这缠绵,不停地落到我的身边
雨花的回旋之柔,如歌漫漫
如曲温婉
每一滴 每一朵
倾洒在心间
冲走我眼中的多愁善感
挤进无数清欢
举目远眺
故乡的祝福和平安,是一种辽阔
脚下的路,是日子增加了对故乡的牵念
那些盛开的鲜花
是日子的香,凝成了我的惟愿
惟愿故乡念我,我念故乡
【作者简介】火凤凰,名朱丽慧,祖籍辽宁省,现旅居国外工作。作品多发表在海内外等纸质和网络媒体平台。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执行主席;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终身评委;世界诗歌联合总会终身驻会诗人;国际桃源诗歌联盟文化传媒海外集团总裁;河间诗人杂志社《中国诗歌黄金台》微信周刊海外编辑;特邀笑傲文学执行副主席兼作家;NZ國學詩詞藝術協會荣誉总编 ;多家平台顾问。2018年10月荣获促进世界诗歌繁荣奖。香港紫荆诗刊主编。
――――――――――――

也许不说,但我知道
文/ 庸子(中国)
到老方知,随身携带的六弦琴
收起层层沐浴的音符
反复演练的尽是离别曲
虽然,只剩最后一颗虎牙
那是我去撕咬的本钱
之所以还有斗志还在坚守
也许不说,但我知道
流亡和战争已是过去时
现在有的只是经济战
下午的光线移交给那棵菩提树
流年一指,恰巧是我们相遇的序曲
罢了,罢了,这样也好
你的一缕阳光
让我低头,写出潮水
你也不用知道,六弦琴的忧伤
已停留在黄昏的山寺旁
2019年10月15日庸子斋

【作者简介】庸子,实名,徐辉。上世纪后期先后各报刊媒体发表诗作300余篇。著有诗集《清风徐来》、《象征十四行》,合集《九诗人诗选》,现为国际文学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
――――――――――――

兩棵樹
文/沙浪(中国)
也許 是命運的使然
一棵楊柳和一株桃樹儼如同根
蓬勃向上 構成V字造型
他倆幼時因相挨過近
枝葉互纏 又禮讓
為求陽光充分 各自上身外傾
柳條青青 長抒胸臆
桃花灼灼 倍顯柔情
風雨相依形象 吸引遊客眼睛
盤根錯節的伴侶樹喲
恰似漫漫情感路上的一盞明燈
指點迷津,引人憧憬

【作者简介】沙浪(李景斌),香港詩人聯盟副主席、《香港詩人報》副總編輯、香港《文藝報》顧問、香港《書評家》副主編、國際中華文化藝術協會副會長、香港詩詞文藝協會名譽會長、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主席。
――――――――――――

幸 存 者
文/日有所诗(中国)
天亮了,太阳
便是天空中的幸存者
但它并不是唯一,因为还有
看不见的风儿在牧云
夜黑了,月亮
便是夜空中的幸存者
但它也不是唯一,因为还有
满天的星斗在闪烁
其实,天亮与不亮
黑与不黑,并非非黑即亮
非亮即黑,因为
两者本是手心和手背
一如疫情肆虐的尘世
武汉封城,你尽可隔岸观火
甚至幸灾乐祸,但末了
你未必就是真正的幸存者
一如那份无耻的日报
竟刊登“亚洲真病夫”的
辱华文章!道德底线不坚守
还有何资格谈新闻自由
一如某些无良政客
竟把方舱医院,辛辣嘲讽成
集中营!但并不代表
自家的城池,永远不失火
雪崩之下,何处寻见
一片无辜的雪花?无限春光
又怎会容忍只有一朵花
在人间四月天里独自怒放

【作者简介】日有所诗,本名张晓阳,祖籍江苏省靖江市,现居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资深电视制片人。业余时间喜爱诗歌创作,诗作曾在《诗刊》、《诗歌周刊》、台湾的《秋水》、广州的《华夏诗报》、香港的《香港文学报》、美国的《世界日报》和新加坡的《赤道风》等刊物上发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

诊断
文/邵以默(中国)
我们并排坐着
像久违的兄弟
没有隔阂
桃树和李树还未结盟
当你读到
“留一树繁花给黑夜
谢谢你涉水而来”
我落泪了
你深深懂得——
我只是太容易被春天感动
当我们退至轮回
相认于前世的某个医学名词
你精通中医的望闻问切
我精通西医的拮抗协同
关于桃花
只在春天发作的病情
我们的处方大致相同
当我说出
——你命中缺女人
异乡的桃园落英缤纷
2019.05.07

【作者简介】邵以默:本名邵秀萍,女,江苏靖江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风吟诗歌》创始人兼微刊总编、《长淮诗典》编辑部主任、山东《文学家》副主编。企业质量负责人,业余写诗,偶尔译诗。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个选本。
――――――――――――

坦诚相待我的爱情
文/宋倩倩(中国)
坦诚相待我的爱情
美好被现实毁于一旦
囗红死去。
我是铡刀上的钉子,无视爷爷
生前死后的关心
草木皆兵的硬骨头,我想爱
我夜晚的另一张皮
棉花。比我白,比我哑口无言
比我温暖,给无穷尽的黑暗
强有力的悲悯
那爱哦,比常见的白天实在
在一个人人失身的日子
我因一个男人的出现而再
度成为少女

【作者简介】宋倩倩,笔名初见,83年出生于安徽怀远,现居滁州天长。2013年触网习诗,有诗发表于《诗选刊》、《作家天地》及各种网刊。
――――――――――――

1.雨文油画《铜釜》(附配诗)

銅釜(油画)
【画家的话】静物,在油画作品中占重要位置,纵观西方绘画史,大师们都有数量不菲的静物作品。研究光源与物体的互相作用,表现直接光,反射光,背光等不同光源给静物造成的不同视觉效果,是每一个学习油画者的必修课。 油画《铜釜》便是我的学习所得。自去年春天开始学习油画,至今习作十幅有余。虽然费时,但很喜欢,是我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七绝•题油画《铜釜》(新韵)
雨文
笔画如诗活且灵,
色调沉稳厚中宁。
谁言水釜寻常物,
历代名家总糸情。
如梦令•题油画《铜釜》(词林正韵)
雨文
憨厚淳黄圆肚,烧水熬汤自古。
厨具也风流,常在画中慢舞。
铜釜。
铜釜。
独具别般媚妩。
现代诗题油画《铜釜》
雨文
淳黄古朴
圆润憨厚
伦勃朗画风
带来历史的凝重
一件铜釜
几头大蒜
在深色背景下
把宁静的诗章吟赋
美,就这样
在画布上永驻
Copper Kettle
Sarah Chen
On the kitchen table
sits a copper kettle,
Afternoon sun shines softly
onto the form feminine,
Bringing out a quality motherly.
A few cloves of garlic scattered randomly,
Brighten the dim ambiance of interior.
Warm and peaceful,
Realistic and beautiful,
A Rembrandt style still life Displays its charm quietly

【画家/作者简介】雨文,本名陳雯,又名莎莎,英文名Sarah Chen。杭州人,热爱中外古典音乐和东西方文学美术。大学毕业后赴美读研,现居华盛顿,是注册会计师。在国内出版长篇翻译小说《海誓山盟》,在美国发表英文短篇小说《CHING MING》。2018年开始重新提笔创作散文,自由诗,和格律诗词,作品散见各微信平台,及纸刊《江南诗》等。
――――――――――――
2.大提琴風貌
文/黃元元
我曾经学过一些心理学课程,喜欢聆听大提琴的女孩儿,她们更女性化,时刻提醒着自己是个女人。她们是耽于幻想的完美主义者,细腻的情感里隐藏着反叛的情愫。此类女性是爱情至上的拥护者,随时随地都在等待着白马王子的降临。有品位的男人尤其钟情这类女孩。
大提琴的低音部分也許特别雄浑深沉,且颇具“酷”态,流韵间倾泻出一种难以抵挡的阳刚魅力。这种带有雄性荷尔蒙的律动质感,自然会引起某一族人生理上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大提琴的琴声好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翁在讲述昔日的故事,呼吸声里蕴藏着一些对以往流金岁月的缅怀。那委婉幽怨的低语,以及那份温馨与关爱的回旋,真让人难以释怀。
人生中充满了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迷人、更加有趣。大提琴拥有完全男性化的内涵,它的外在线条又将女性胴体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绝对是阴阳调和的至高典范。不得不承认:这是神的恩物,上帝的杰作。
大提琴是有生命的,要活得更精彩些就要不断地为人类放歌。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提琴,它们有的被一些附庸风雅者所收藏,然而,这些收藏家们会慷慨的将这些价值连城的提琴,无尝的给他们认为值得敬佩的、品行高尚的演奏家来使用。倘若一把原本音色优美绝伦的大提琴,落在一名情操低下、品味庸俗的操琴者手上,此琴的音色会因此顿失韵味。
其实拉大提琴的姿势就像拥抱着情人般,琴师与“情人”美妙的互动,是那么的和谐与自然。尽管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是违反人体工学的,但大多数人还是青睐“小巧玲珑”带来的实惠。与人的比例极相称的大“情(琴)人”未成为大众的宠儿,反使得知音们更加怜惜与疼爱它。

【作者/艺术家简介】黄元元,香港多元跨界达人,职业艺术家。乐队和合唱指挥、大提琴演奏、声乐(男中音)、舞台话剧、书法以及文学创作。现任国际青少年艺术教育协会主席、香港节日室内乐团团长。
出版杂文集《直觉的程序生活》,个人诗集《窗户为我留了一条缝》翻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菲利宾文和越南文;《中英对照·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黄元元短诗选》。
――――――――――――
3.艾玛寇国画《安琪儿》


安琪儿 (国画)
绘 艾玛寇(新西兰)
【画家的话】 今生让我遇见了你们一安琪儿(绘图一,二)在浩翰无垠星辰里独具一格,捕捉到了你们无束无绊自由自在,手心眼发纯美空灵。小精灵儿动态清新,明朗,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但上帝赋于你们勇于面对未来去感受生活的勇气力量。

【画家简介】Emma kou 新西兰国学诗词艺术协会公关成员。喜绘事酷爱诗词歌赋。从小长江边长大,后生活在新西兰。诗歌绘画作品诸见各报纸网络平台。
――――――――――――
4. 卢江国画《竹报平安》(附配诗)和《天凉好个秋》

《竹报平安》
宦海归来两鬓星,
故人怜我未凋零。
春风写与平安竹,
依旧江南一片青。
己亥夏
卢江山中

天凉好个秋

【画家简介】卢江,字源长,号山中,山中老人,福公,悟空,襄阳人。1978年受聘于襄阳市美术厂。为出口日本仿古画专职画师,喜作书法,山水,梅.兰.竹.菊。
――――――――――――

本期组稿
嵇春声(亚洲诗人)
叶如钢(美国诗人和亚洲诗人)
杨景荣(加拿大诗人)
晓帆(亚洲诗人)
季风(亚洲诗人)
诗缱思长(观点与才艺)
本期编审
嵇春声 叶如钢
本期制作
NZ全球月刊美洲诗社
制作:贝玲娜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海外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