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烧的岁月里走来(2)(根据抗战老兵苗献龄回忆录整理编写)
文字整理:苗 電

内容提要:
苗献龄,河南西平权寨苗张人,现居河南省郸城县,98岁,中共党员,离休干部,现在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沟通交流无碍。
1923年,苗献龄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权寨镇苗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饱受心酸,13岁为生活所迫,去亲戚家中药铺当学徒,16岁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10年,49年4月参加解放军。50年4月赴朝鲜作战。
本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了近代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从农村家庭饥寒交迫的生活,到国民党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福建前线山区备战,转业后地方工作创业,文革中的磨难,平反后工作安置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读后给人以亲临革命战争进程的感觉。
四,回家探亲被抓壮丁
在郾城大陈寨学习了三年,中药铺学徒期尚未结业,真正的中草药治疗技术还没有学到,因为思念家人,我于1939年4月请假回家看望父母和几个兄弟。
没成想快到村头的时候,忽然走过来两个带枪的青年男子,一人抓住我的一只胳膊,说是要把我带到距离我们村六、七里的乡公所。
当时我就意识到我可能是被抓壮丁了,也许是要到国民党部队参军打仗去。虽然害怕,但也无力反抗。
他们说是去乡公所,实际却把我押到西平县城,直接交给国民党县政府党部。
我和其他被抓的壮丁一起,被集中关押在西平县国民政府县委党校大院内,有好几个人端着枪看守着,只准进不准出,几十个人拥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听他们说这里叫“新兵集结地”。
第三天,他们通知父亲来看我,和我告别,我们三年没见过面的父子,也只能在院子里说几句话,他们不准我们走出院子。
这次和我一起被抓来的有一百多人,在西平国民政府县委党校大院内关押七、八天后,被国民党县政府交给了前来收编的国民政府部队。
这些人带着我们这一百多人,经过三天长途跋涉,来到了信阳桐柏山一带,我被分编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二十七师辎重兵营第二连当了一名二等兵。
我们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运输军队所用的弹药和机械等物资。
在当时的1939年5、6月间,日本侵略者已经十分猖狂地打到了河南信阳地区,空中每天都有日本飞机来来往往,当地人民整天都生活得提心吊胆,随时都有灭顶之灾的降临。
军队虽然没有直接和日军交战,但随时都在准备着和日军打仗,防空警报时常响起,每天都生活在惊心动魄之中。
当时,部队不断接到上级行动命令,我们这些新兵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跟着部队不断地转移,每个人挑着自己的铺盖和两箱子弹,每个人的行李都有四五十斤重。
我由于以前没干过重体力劳动,加以身小力薄,所以,行军途中感到非常吃力劳累,每当跟不上队伍的时候,就要遭到班长和排长辱骂毒打。
每天行军到宿营地时候,我都是精疲力竭,再加上吃不饱饭,睡不好觉,道路坎坷难行,自己个矮力单,常常被落在队伍后面,也因此常常被班长和排长打骂。
这样的痛苦行程大约有十几个月的时间。
由于夏季雨水不断,双腿在雨水中浸泡时间长了,便出现了很多炎症,起了很多疙瘩,直到腿上的小疙瘩一个个溃烂,有经验的老兵说我这是“连疮腿”,实在无法继续行军,部队长官便安排我去医院治疗。
五,住院治疗“连疮腿”
记得那是1941年的秋后,由于我左腿的“连疮腿”越来越严重,脓水越来越多,疼痛难忍,跟不上部队行军,连长看到确实艰难,就派人把我送到了三十军二十七师医院进行治疗。
那时候,二十七师野战医院因为属于流动医院,医疗水平很差,药品匮乏,加上经常流动,随部队转移,基本没有什么检测设备,所以治疗条件很差。
我去医院治疗的时候,医院随部队驻扎在南阳山区一带,并且经常搬家,居无定所,我甚至都不知道部队在哪里驻扎。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我的“连疮腿”慢慢得到了好转。
在三十军二十七师流动医院治腿的几个月时间里,我每天都利用空闲时间帮助看护其他活动困难的病人,给他们整理卫生,端茶送饭,倒屎倒尿,得到了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小老弟”。
几个月之后,“连疮腿”虽然治好了,但留在腿上的疤痕却永远长在了腿上。
六,在师医院工作
1942年3月,我腿病好转,又回到了原来的三十军二十七师辎重兵营二连。因为身体虚弱,不能担当原来的担挑肩扛运输任务,长官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征求医院意见,将我调到了二十七师野战医院学习看护技能,我也因此成了一名二等看护兵。
其实,在当时看,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因为我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如别人,不能胜任辎重兵负重行军的工作。
因为当过中药铺学徒,我很想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到了野战医院之后,我积极主动担任起照顾病人和伤员的任务。在同事之中,我的年龄是最小的,每天除了自学护理业务之外,还做其他杂工,由于勤奋主动,做事热情,从不偷懒,很受同事们的爱待。
二十七师医院是野战医院,和部队其他兵种一样,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经常到处流动,同时医疗条件也很差,设备、器材、药品,都是随身携带。
全医院也只有三十几个人,其中还包括院长、医生、护理、勤杂工等,平时接收到的病人、伤员也很少,对这些人还只能作一般的治疗处理,根本没有手术治疗等医治手段,有重病号都是马上送到军医院去。
作者简介:
苗電, 字烈光, 河南西平人,中国西平嫘祖诗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理事,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國新聞報社《盛世诗韵》编辑组主编。近年来主编《盛世诗韵》第一集、第二集;驻马店市《天中记忆·诗词卷·西平篇》编委委员、《西平古今诗词选》副主编、《黉门今古》杂志诗词板块责任编辑,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报道、人物通讯、散文札记、诗词曲赋百余篇(首)
地址:河南西平县老干局五楼《黉门今古》编辑部。
联系电话:18939676319